08.06 別被“虛參數”忽悠了!教你如何正確選購微型

別被“虛參數”忽悠了!教你如何正確選購微型/智能投影機

如今,想要在家中打造媲美電影院的大畫面顯示系統,投影仍然是最具性價比和最為靈活的選擇,從種類上區分,包含了智能投影機、微型投影機、超短焦激光投影機以及常規家庭影院投影機幾大類型。其中,影音愛好者與發燒友最熟悉的當然是常規家庭影院投影機,目前已達到了4K超高清以及HDR高動態範圍級別,所呈現出來的投影是一般微型/智能投影機無法比擬的,只是中高端的4K家庭影院投影機普遍在2萬元以上,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進入門檻相對較高。因此,不少學生一族、上班一族甚至是口袋“深度”一般的影音愛好者,體積輕巧、外形時尚且畫面效果越來越出色的微型/智能投影機自然受到了他們的青睞。

別被“虛參數”忽悠了!教你如何正確選購微型/智能投影機

類似堅果T9這款體積小,能夠隨身攜帶的產品就是微型投影機的一種

別被“虛參數”忽悠了!教你如何正確選購微型/智能投影機

極米H2就是典型為家用設計,除了體積更大,亮度以及其它性能表現都會比便攜式投影機更好

微型/智能投影機的出現就是為了迎合該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在正式開始話題前,難免我們需要再細分微型投影機和智能投影機的區別。簡單來講,微型投影機主打的是便攜,可以隨時隨地都能投射出大畫面,但受限於體積原因,很難在關鍵的亮度、色彩等方面媲美常規的家庭影院投影機,屬於基本夠用的狀態。而智能投影機一般來說體積略大於微型投影機,因此可以在亮度、色彩、對比度方面有著更好的效果,功能設計亦緊貼潮流,搭載了Android安卓操作系統、智能語音助手等。兩者產品特點有所不同又有所相似,但它們都將傳統投影機變得娛樂化、實用化以及便攜化,因此在本篇文章中我們會將這兩種產品類型統一在一起,為各位讀者朋友介紹更多關於微型/智能投影機產品的定義與特點。

核心光源系統

別被“虛參數”忽悠了!教你如何正確選購微型/智能投影機

目前家用投影機光源主要分為:常規的高壓水銀燈泡光源、激光光源以及LED光源,其中便攜/智能投影機多是使用LED光源。LED光源體積小、功耗小、發光率高的特點,有效地讓微型投影機的體積得以很好地控制,使得實際產品體積變得更小,貼合了便攜/智能投影機的主打優勢。比起燈泡光源數千小時的壽命,LED還具有使用壽命長的優勢,使用了LED光源的投影機壽命可達20000小時左右,而傳統燈泡光源一般使用壽命僅幾千個小時,且達到一定使用週期後亮度還會隨之下降。不過傳統燈泡光源亮度更高,幾乎採用了燈泡光源的機子都可達3000流明以上的亮度,因此更適合面對多種亮度環境的商用投影機使用。

別被“虛參數”忽悠了!教你如何正確選購微型/智能投影機

LED投影機一般能控制在2000流明左右,若是使用高亮度的HLD光源,則可以獲得更高的流明亮度。可以說,只要遮住室內大部分光線,1500~2500流明亮度足以滿足普通家庭對100英寸左右的觀影需求。而便攜式投影機由於自身體積原因,一般輸出流明亮度都不會太高(500~1000流明上下),儘管在全黑的環境下畫面投射在60英寸左右的小畫面是沒有任何問題,但想要投射100英寸以上的大畫面,在細節、色彩、清晰度上都會比前者遜色不少。

亮度標稱

別被“虛參數”忽悠了!教你如何正確選購微型/智能投影機

目前市面上微型投影機所標稱的亮度值主要有三種,分別是ANSI流明、ISO 21118流明以及光源流明(有時也會帶ISO)。消費者需要留意,這些標稱亮度並非指經過屏幕反射後進入我們眼睛的投影機亮度,而是指投影機或內部光源的光輸出值。一般來說,我們要判斷一臺投影機的亮度是否夠用,還需要結合所採用的屏幕大小、投射距離以及環境光因素等條件。

由於涉及範圍太廣,在這裡就不多講了,以下集中為大家分辨上述三種廠家標稱亮度值的代表意義。ANSI流明指以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簡稱ANSI)制定的專門測量投影機光通量標準所測試出來的投影機光輸出亮度,測量方式是在一定測量距離下,採取“九宮格”9點測量平均值。ISO 21118流明是以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簡稱ISO)制定的專門測量投影機光通量標準所測試出來的投影機光輸出亮度,具體測量也同屬於9點平均值的方法。歐美、臺系投影機品牌大多數會使用ANSI流明的標稱,日系投影機品牌一般會使用ISO 21118流明的標稱,兩者都是投影機市場上常見的標稱數值。

在這裡我們需要特別注意部分微型投影機所標稱的光源ISO流明,一般數值都會標得較高。那麼怎樣去判斷投影機光輸出亮度與內部光源亮度的標稱差異呢?由於內部光源ISO流明沒有經過投影機內部以及外部測量環境條件的光損,因此相比投影機本身的ANSI流明以及ISO 21118流明會存在4~6倍左右的差異性。在選購過程中,我們需要特別留意不同的亮度標稱所代表的是什麼,再加上市面上許多商家為了模糊消費者對比產品的視線,常常忽略對亮度的標準描述,或打上“可視流明”等不嚴謹字樣,遇上這種不靠譜的“估算式”描述,消費者需要謹慎選購。

分辨率標稱

別被“虛參數”忽悠了!教你如何正確選購微型/智能投影機

分辨率與亮度、對比度一樣,常常會成為商家混淆消費者視線的宣傳信息,比如很多商家會對產品進行兩面宣傳,甚至在參數列表對真實數據閉口不談。何為兩面宣傳?若你曾瀏覽電商平臺上的投影機,相信都曾被“物理分辨率”、“兼容分辨率”、“標準分辨率”、“硬解碼”等宣傳字樣搞混過,甚至會疑惑為何一個產品會出現兩種不同支持分辨率。

別被“虛參數”忽悠了!教你如何正確選購微型/智能投影機

從字樣上去辨別,“物理分辨率”和“標準分辨率”才是投影機清晰度的真正指標,“兼容”和“硬解碼”的概念指的是投影機相關芯片能夠支持處理的最高分辨率。如果你使用一個標準分辨率為800×600的投影機播放1080p視頻,投射出來的最高分辨率也只有600p,而並不意味著這款產品能夠擁有1080p的清晰度。因此消費者在選購產品過程中,要注意根據個人需求嚮導購人員瞭解清楚產品的原生分辨率。

顯示芯片方向

目前在微型/智能投影機上常見的顯示芯片技術是LCD以及DLP,以往還有不少中低端的微投機型採用的是LCoS芯片,但我們在這裡就不再詳細討論LCoS技術。LCD(即液晶顯示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家裡的電視、手機幾乎都採用了該款技術,它通過液晶控制透光度技術來實現成像。目前投影機市場上使用的都是“三片式投射式穿透”技術(即3LCD),它擁有亮度更高、色彩還原更好的優勢。使用該顯示芯片技術的,主要是EPSON(愛普生),其最近還發布了全球首款激光3LCD智能投影機EF-100W,亮度達到2000流明,在一般亮度下的家用環境裡也能投射出清晰的畫面細節。

別被“虛參數”忽悠了!教你如何正確選購微型/智能投影機

DLP是目前投影機產品中最常見的顯示技術,它是“Digital Light Procession”的縮寫,即數字光路處理。在參數表上,與DLP技術常常關聯的還有一個詞彙“DMD”,它是美國德州儀器公司(TI)開發的一種半導體元件,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個微型反射鏡組成。它的工作原理比較複雜,它首先通過一個積分器將光源均勻化,緊接著通過色輪將光源分成三色,再經DMD發射將光打印屏幕上成像。選購上,消費者應該儘量挑選較大尺寸的DMD芯片,它令單個像素的尺寸同比放大,光利用率更高,畫質也更好。目前絕大部分的投影機都是採用單片式的DLP顯示芯片技術,部分微型投影機也能達到1080p的原生分辨率,期待日後能看到4K機型的誕生。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微型/智能投影機”專題裡的三臺測評器材(堅果、極米、優派),均採用的是DLP顯示芯片技術。

智能化的加持

別被“虛參數”忽悠了!教你如何正確選購微型/智能投影機

微型/智能投影機所增持的“智能功能”多數與我們常接觸過的智能音箱相似,比如與知名的科技公司合作,支持目前熱門人工語音助手,同時還擁有聲紋識別功能,旨在為不同客戶提供個性內容推薦。為了豐富產品的內容,目前大多走互聯網路線的投影機品牌都會與各大視頻流媒體平臺合作,甚至個別廠商會獨立建立平臺,通過接入其它平臺資源的方式建立會員制度。不管是哪一種方式,微型/智能投影機的觀影選擇都比傳統投影機貼合目前主流,也更加符合其針對用戶群體的生活習慣。因此選擇該類型投影產品的用戶,除了能以一般的HDMI的方式輸出內容之餘,還能夠通過數據線、Airplay、投屏或直接享受線上資源的方式觀看視頻。

從實物出發,瞭解微型/智能投影機具備著哪些特質

以上是選購微型/智能投影機其中幾個需要特別關注的參數點,只要弄明白各個參數將會直接到影響到什麼實際因素,消費者便可對網上五花八門的宣傳消息進行真假辨別。選購微型/智能投影機類似我們選購智能手機、電腦,各方面技術參數都是不可忽視的一點,若陷入了商家的套路,花了錢卻得不到預期的效果,產品便也容易成為我們的“三分鐘熱度”。

在這裡我們再簡單談一下這類便攜式投影機的目前發展趨勢。其實隨著投影機進入家用市場,定位於個人娛樂的便攜式投影機也隨之來到我們身邊,便攜式投影機的發展主要體現在體積、亮度與核心顯示芯片的物理分辨率上,如今最小的便攜式投影機已經與手機融為一體,而注重亮度與畫面精細度的機型則是已能相當接近入門級家庭影院投影機的水準。我們相信在未來便攜式投影機的發展出了強調性能方面之外,更會根據不同的使用人群,使用條件以及使用環境實現精確的定位與分類。本次專題,我們特地為大家帶來了三款不同定位的微型/智能投影機,這些產品不僅是目前市場上的熱銷產品,同時各自幾乎都搭載了目前微型/智能投影機具備的基本功能。在選購產品之前,不妨先看看我們未來幾天發佈的三款產品測評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