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憶往昔崢嶸歲月,共和國空中鐵拳和助力器,航博國產其它戰機巡禮


新中國成立後,航空工業從無到有,空中力量在戰火中成長。沒有他們的血汗與奉獻,沒有他們的拼搏和奮進,就沒有這幾天長安街上空振奮人心的轟鳴。空中力量必須是個完善且複雜的體系,才能應對現代化戰爭的洗禮,除了戰鬥機還有大量其它種類的飛機來完成這個任務。轟-5屬於非常早期的轟炸機,博物館中這架轟幹-5是個非常神秘的型號

轟-6及其改型到現在都是中國空中最有威力的作戰飛機

這架轟-6層執行過核試驗任務

強-5是對殲-6簡單高效的改進,完全滿足其設計要求,在航空博物館能看到多種改型

強-5甚至在空戰中擊落過戰鬥機

這架強-5也執行過核試驗任務

到殲轟-7已經跨越進世界先進水平攻擊機行列,可使用多種精確制導武器執行對地對海攻擊任務,航程遠設備全,目前依然在海空軍中服役

飛行員跨入藍天必須從教練機起飛,初教-5初教-6屬於初級教練機,飛行從這裡起步。初教-6是目前我軍大部分飛行員的啟蒙教師,仍在大量服役,其性能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殲教-1是航空工業在噴氣式教練機上的第一步探索,雖然已成功首飛,但未曾批量生產

垂直突擊離不開直升機,仿製自蘇聯MI-4的直-5曾經是我國裝備數量最大的直升機

直-6開創了直升機自研的先河

運輸機其實也是大國空軍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我們運輸機數量和種類都還不足,運-11這類輕型通用運輸機目前主要由發展型號運-12擔當

把雷達搬上天空才能全面掌控戰場態勢,我國很早就在空警1號上進行了嘗試

長空1號無人偵查機也是有益的探索

水轟-5可以水上起降,滑行上陸,可執行反潛搜救等任務

航空博物館室內展館就是濃縮的新中國航空歷史。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慶典即將到來之際,各種新型號層出不窮之際,也請大家不要忘記這些老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