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來自烏鎮的鄉愁:周鴻禕這一代人

來自烏鎮的鄉愁:周鴻禕這一代人

今年烏鎮大會大佬們沒有聚眾約飯,都是單約、私聊。丁磊分別與李彥宏、張朝陽談笑風生,周鴻禕在反覆強調網絡安全重要性的同時,還曬了不少合影,沈南鵬和張勇大談數字經濟。據說已經退位的馬雲也去了。氣氛是和諧的,大會是成功的。

這一點從周鴻禕的朋友圈就能看出來。首先老周在來到烏鎮之後,專門換了一張大會演講的頭像,然後還發了一個朋友圈:

忍著肚子隱隱作痛,講了一個八分鐘的PPT,如何重新定義網絡安全,如何重新定義我們的對手是誰,產業如何協作聯防,如何聯合作戰阻斷網絡攻擊,我竟然沒有超時,然後我就急急忙忙下臺趕往衛生間了。

精神可嘉啊!

之前,因為2017年的一場“東興局”,很多人把烏鎮大會理解成就是大佬們喝酒擼串。如果把中國互聯網比作一所大學,其實每年的烏鎮大會就是“校慶日”,這所大學的傑出校友聚在一起吃吃飯、喝喝茶,也沒什麼不好。

今年恰逢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25週年。25年前,雅虎在美國創立,隨後中國的三大門戶、BAT、攜程四君子、周鴻禕、陳天橋等公司、大佬先後走入歷史舞臺。

也就是說,如今活躍在烏鎮大會的大佬們,每人都是一部中國互聯網簡史。張朝陽可以跟丁磊聊門戶,丁磊可以跟馬雲聊電商,馬雲可以跟領導聊公益,周鴻禕可以跟同行聊安全大計。

這些活躍在烏鎮大會的“老男人們”,依然是目前中國互聯網主流的玩家。他們這一代人不僅是過去25年互聯網紅利的受益者,也是過去40年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大受益者。

馬雲、馬化騰、丁磊、李彥宏、周鴻禕、雷軍、沈南鵬、梁建章、張勇、劉強東……這些人生於60後、70初,到了上學的年紀,就趕上了改革開放;高考制度步入正軌之後,他們成了天之驕子(還是免學費的);大學畢業之後趕上了九十年代初新一輪改革開放,分配的分配,出國的出國;互聯網進入中國之後,他們要麼從體制內下海創業,要麼回國創業,開始享受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技術紅利和人口紅利……

他們是互聯網上半場的贏家。在社交、電商、內容分發、安全等互聯網基礎服務等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他們的成長邏輯有以下幾個共同點:

首先,他們都是各自為戰。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知不覺搭建了中國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和基礎服務。他們既互相競爭,又通過這種競爭製造了彼此生存的土壤,客觀上擴大了中國互聯網的規模和版圖;

其次,流量為王,是他們的永恆追求。這些大佬最初的產品或服務都是從C端用戶的某個痛點切入,然後是贏家通吃、零和博弈。他們對流量的渴求永無止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再次,他們的戰場並沒有超越國界,始終在國內市場廝殺。儘管一度遭受國外互聯網公司在社交、電商、搜索等賽道的挑戰,最後都能轉危為安;

最後,這些大佬的成功本質上是中國順應全球化趨勢的必然結果。當技術、資本、勞動力要素能夠持續數十年的自由流動時,中國人的聰明+勤奮成就了黃金一代的互聯網梟雄。

但時代在變,中國互聯網的人口紅利期已經結束。25年前,即1994年,中國的出生人口為2100萬;而去年,這個數字是1500萬。

更重要的是,宏觀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正在經歷一場新舊勢能轉換的經濟發展之路。在C端用戶完成數字化之後,如何讓B端政企也完成數字化改造,成了互聯網企業最大的挑戰和機遇。

所以,黃金一代的互聯網大佬們,面臨的局面也完全不同於過去二十多年。

首先,業務模式從to C轉向to B。騰訊為了做to B生意,去年進行了史上最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調整,阿里雲則早就成為阿里在B端市場的大殺器,百度的無人駕駛、美團對商戶和供應鏈的改造,都是在押注to B。

做個人網絡安全出身的360,正在升級自己在B端客戶市場的戰略。周鴻禕說:

過去我們談到網絡安全,更多談的是信息安全。但今天因為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的誕生,虛擬空間和物理世界徹底打通了,安全漏洞不是減少了,而是以指數級的速度增多了。所有針對網絡空間的攻擊都可以轉成物理的傷害。

政企安全已經成為周鴻禕最關心的事情。如果說當年他互聯網產品的偶像,如今則已經成了國家和社會底層網絡安全的佈道者、拓荒者。

其次,to B市場的爭奪,不再是互聯網上半場的零和博弈,而是合作共贏。在這次的烏鎮大會上,周鴻禕有過一段非常精彩的論述:

周鴻禕說,新時代的網絡安全觀是一種新思維、新價值觀。其實這也是整個互聯網下半場的新思維、新價值觀。馬雲講賦能、馬化騰講產業共贏,都是這個道理。


來自烏鎮的鄉愁:周鴻禕這一代人

老周在烏鎮談笑風生

什麼是賦能?以政企安全市場為例,過去網絡安全公司和客戶間就是賣貨的關係。“但這並不是真正的命運共同體,你把貨賣給他,他用得好不好?你不知道。所以,關鍵是如何提升客戶的安全能力。”周鴻禕說。

賦能就不是簡單賣貨,而是讓客戶的網絡安全能力像肌肉一樣實現自生長。

再次,對於服務B端客戶的公司來說,每一家都需要有自己的殺手鐧。阿里雲有投入巨大人力、財力換來的飛天系統,騰訊雲有多年服務遊戲客戶積累下來的經驗,百度無人駕駛雖然還在路上,但相關技術儲備依然走在了中國科技公司的最前面。

靠安全起家的360有什麼?答案是360安全大腦和360全視之眼。

在今年的烏鎮大會上,周鴻禕向媒體透露了360安全大腦的最新進展。它已經形成了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四朵雲”:有基於全網網絡安全大數據的全網安全大數據平臺雲;基於攻擊、漏洞知識庫驅動的AI雲;大量安全專家提供實時分析能力的專家雲;對外輸出分析結果或者對網絡攻擊發現的威脅情報雲。

安全大腦並不是為了賣貨,而是把安全大腦的技術輸出給很多客戶,讓他們可以建立自己的安全體系。

“我們今年的目標是構建分佈式的全國性的網絡安全大腦體系,就像分佈式的雷達,最後在中國可能會有幾百個網絡安全大腦,它們可以第一時間互通有無,這樣就可以把碎片化的威脅感知還原成攻擊整體的分析。”周鴻禕說。

在此次烏鎮大會期間,360全視之眼-0day漏洞雷達系統獲評世界互聯網大會領先科技成果。這是360繼安全大腦後第二次獲此殊榮。

0day漏洞攻擊不可預知、極難防禦,2017年爆發的WannaCry勒索病毒,就利用了0day漏洞,危害巨大。0day漏洞也因此頗受APT組織這類國家級網絡攻擊力量青睞。

360全視之眼就是為0day漏洞而生,目前它已廣泛應用於數億個人用戶和大量政企單位,每天感知異常行為超過5億次,成功發現和阻止了幾十起高級安全威脅(APT)。

我之前在文章中說過,一家公司有一家公司的“風水寶地”。社交、電商、安全都是基因和立身之本。雖然很多風口都值得去試,但一直活到今天的互聯網公司,無一不是通過把核心能力做深才實現規模橫向增長的。

從PC時代的查毒、殺毒,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手機助手,再到今天的安全大腦、全視之眼,360的基因沒變,核心能力沒變,變化的只是環境。而變化的環境更加需要這種能力。

五十而知天命,周鴻禕這一代互聯網創業者在成為過去幾十年多重紅利的最大受益者之後,如今成了賦能者。當年作為個體他們是白手起家者,現在作為個體他們成了發動機、領跑者。

現在回望二十多年前的周鴻禕們,那不就是離家闖蕩世界的遊子麼?烏鎮,是一種久別重逢的鄉愁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