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臺灣夫婦天津十年有餘創業賣臺灣滷肉飯 夢想尋找美食傳承人


許志銘說,傳播臺灣的美食,讓更多的人吃到最正宗的臺灣滷肉飯,是他們夫婦倆共同的夢想和追求。

在天津濱海廣州道花鳥魚蟲市場後面的一個小巷子裡,有一家乍眼看上去並不起眼的小店。但是熟悉這家店的人和多來過幾次的人都知道,這家看似普通的小店卻並不普通。不管是店裡的美食還是店裡佈置的一些小細節,都帶有濃郁的臺灣特色。

未來,他們希望可以通過連鎖加盟的模式,讓滷肉飯店得以複製,在更多的城市生根。

在他們的菜單上,臺灣滷肉飯、三杯雞、菜甫蛋、冬瓜茶等臺灣特色小吃和飲品赫然在列。除了肉和蔬菜外,其餘的配料幾乎全部來自臺灣當地。每隔一段時間,陳純萍和許志銘夫婦就會託朋友幫忙從臺灣空運食材過來,以確保各類美食的正宗臺灣味兒。

在他們的菜單上,臺灣滷肉飯、三杯雞、菜甫蛋、冬瓜茶等臺灣特色小吃和飲品赫然在列。除了肉和蔬菜外,其餘的配料幾乎全部來自臺灣當地。每隔一段時間,陳純萍和許志銘夫婦就會託朋友幫忙從臺灣空運食材過來,以確保各類美食的正宗臺灣味兒。




慢慢地,她就萌生了在這裡賣臺灣滷肉飯的想法。一年多以前,他們在廣州道花鳥魚蟲市場後面的小巷子裡瞅準了一家鋪面。藉助於此前在臺北開滷肉飯店的經驗,兩人也沒有找幫手,就順利地將店鋪開了起來,就這樣,一個負責後廚,一個負責前臺,滷肉店在他們倆的打理下也逐漸有了起色。



此前曾有朋友勸他們別折騰了,都60多歲的人了。對此許志銘卻說:“肯德基的創始人70多歲才創業成功,我才60出頭而已。”一句簡短的話語,就將朋友回了過去。

目前,他們的店已經開了一年多,因為位置並不顯眼的緣故,知道的人並不多,顧客也大多為熟客。



有人將這家店發佈在網上以後,聽聞是臺灣人製作的臺灣滷肉飯,前來嚐鮮的食客也越來越多

陳阿姨和許老伯有空喜歡看海,圖為二人在生態城海邊看海2

記者去的當天,一點剛過,店裡的所有食物就已經賣完了,不少前來嚐鮮的食客不得不遺憾地說下次再來。

生意逐漸有了起色,許志銘和陳純萍夫婦的臉上笑容也多了起來。

陳純萍說,自己因為膽囊結石的緣故,年底需要回臺灣做手術,考慮到身體和年齡的因素,原本兩人正在糾結要不要再回天津。

但是看到如今店裡的客人越來越多,喜歡臺灣美食的人也越來越多,她和丈夫也逐漸堅定了繼續留在這裡的決心。

“我們兩人其實很喜歡這裡。”陳純萍說,十年前她第一次從臺北來新區,就喜歡上了這個地方,並勸說丈夫也來到了新區。“我老公來到這兒也特別喜歡這裡,覺得這裡既是港口,交通便利,而且又是北方,氣候也比較喜歡。”陳純萍說,憑藉豐富的管理經驗,丈夫在開發區一家企業裡找到了一份管理的工作。

期間,他們認識了許多新區的朋友,並經常邀請朋友們來家裡吃飯。

而每次邀請朋友來家裡吃飯後,大家都對她做的滷肉飯讚不絕口。

店鋪的主人是一對年過六旬的臺灣夫婦,因為喜歡天津濱海新區,兩人已在新區生活多年,並常常將自己製作的臺灣特色小吃送給朋友品嚐,獲得不少稱讚。

從此以後,傳播臺灣美食便成了夫婦倆共同的夢想,為了這個夢想,他們專門開了一家自己的小店製作臺灣美食,獲得不少食客的青睞。

在店裡,陳純萍和許志銘夫婦既是老闆,也是小工,負責著整個店鋪的所有事宜。兩人各有分工,擅長做飯的陳純萍負責後廚,其中既包括做飯,也包括清理工作,許志銘則負責前面的餐廳和飲品的製作。

每天早晨7點半,許志銘會準時出現在店裡,洗好米,然後將大米放進蒸箱裡面蒸煮。

為了確保米飯鬆軟可口,店裡的米飯每天都要確保蒸夠兩個小時,然後再燜上半個小時。時間一分不少,一分不多,嚴格把控。趁著蒸米飯的間隙,許志銘還會煮好當天的特色茶飲供食客們享用。

。到了9點鐘,妻子陳純萍也會準時來到店裡,開始後廚的備菜、炒菜等工作。“每天10點半準時營業,來得早的食客只能等等才行。”

陳純萍告訴記者,他們不會因為提前到來的幾個顧客而提前打開蒸箱,這樣難以保證燜米飯的時間,從而會影響到米飯的口感。

一些熟客們早已知道了規矩,即使來得早了,也不點菜,一直等到10點半才開始點菜。而訂餐的顧客們則是10點半準時出現在餐廳門口等候取餐。

來這裡品嚐美食的市民覺得味道不錯,陳阿姨特別開心





圖為做熟了的特色美食

許老伯在認真的整理食客們留下的殘餘剩飯

一位曾經幫助過陳阿姨賣滷肉飯的大姐,陳阿姨特別感激他

一位曾經幫助過陳阿姨賣滷肉飯的大姐,陳阿姨特別感激他2

在自己家的店鋪門前合影,許老伯為陳阿姨整理著裝帽子

同時,他們也希望在新區找到滷肉飯傳承人,親手教他們製作臺灣滷肉飯,讓更多的人吃到正宗的臺灣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