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100年前,外國人拍攝了一組清朝修城門樓子的珍貴影像


城門指城樓下的通道,是"城"的標誌,城門與城樓的雄偉壯麗的外觀顯示著城池的威嚴和民族的風采。

我國古代城市的一種防禦建築,城門、城樓之間城牆相連,既有軍事防禦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堅固的屏障。

在北京,“內九外七皇城四”中“內九”指的是內城上的九座城門,按順時針方向,分別是東城牆上的東直門、朝陽門;南城牆上的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西城牆上有阜成門、西直門;北城牆上的德勝門和安定門。它們各自有不同的名字、用途和特徵。

下面說說老照片上的正陽門箭樓始建於明正統四年,建築形式為磚砌堡壘式,城臺高12米,門洞為五伏五券拱券式,開在城臺正中,是內城九門中唯一箭樓開門洞的城門,專走龍車鳳輦。

箭樓為重簷歇山頂、灰筒瓦綠琉璃剪邊。上下共四層,東、南、西三面開箭窗94個,供對外射箭用。箭樓四闊七間,寬62米

北出抱廈五間,寬42米,樓高24米,門兩重,前為吊落式閘門,後為對開鐵葉大門。

正陽門在磚砌城臺上建有城樓,佔地3047平方米,城臺高13.2米,南北上沿各有1.2米高的宇牆。城臺正中闢有券門,門內設千斤閘。城樓高兩層,為灰筒瓦綠琉璃剪邊,重簷歇山式三滴水結構。

城樓的樓上、樓下均四面有門。面寬七間,進深三間。上下均有迴廊。樓身寬36.7米,深16.5米,高27.3米。

整座城樓的整體高度為42米,在北京所有城門中最高大的一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