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百年前的霍去病墓狀如祁連,山馬踏匈奴屹立墓碑前千年不倒


霍去病墓位於中國陝西省興平市茂陵博物館內,是西漢名將霍去病的墓,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霍去病於元狩六年病卒,年僅二十四歲。漢武帝將其安葬在其陵墓茂陵東側,壘土為冢。墓冢底部南北長92米,東西寬61米,高15.5米,頂部南北長15米,東西寬8米。現存石雕十八件,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墓冢石雕。

霍去病 (公元前140~前117)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18歲領兵作戰,曾先後 6次出兵塞外,獲得大捷,打通了河西走廊。元狩六年 (公元前117)病逝,漢武帝為紀念他的戰功,在茂陵東北為其修建大型墓冢,狀如祁連山。封土上堆放著巨石,墓前置石人、石獸等。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攝影:維克多·謝閣蘭

“馬踏匈奴”為墓前石刻的主像,長 1.9 米,高 1.68米,為灰白細砂石雕鑿而成,石馬昂首站立,尾長拖地,腹下雕手持弓箭匕首長鬚仰面跼蹙掙扎的匈奴人形象,是最具代表性的紀念碑式的作品。這組石刻都是將一塊整石運用線雕、圓雕和浮雕的手法雕刻而成。攝影:維克多·謝閣蘭


霍去病是西漢西漢武帝的名將,因有戰功,封為驃騎大將軍,死後陪葬武帝茂陵旁。有大型石雕散置墓旁,以作紀念。石雕作於西漢元狩,有象、牛、馬、豬、虎、羊、“怪獸食羊”、“人與熊鬥”和“馬踏匈奴”等16件。攝影:維克多·謝閣蘭

墓前列置石人、石馬、石象、石虎等石刻,對以後中國曆代陵墓石刻有深遠影響,一直為漢以後歷代陵墓石刻藝術所繼承。霍去病墓石刻原有總數已不可考,明嘉靖年間因地震有的倒置,有的被淹埋。1949年以前原置於墓前的有9件,1957年新發現7件。1956年在霍去病墓前設置茂陵文物保管所,1957年把露天石雕移置在墓前新建的兩廊內。1979年茂陵文物管理所改為茂陵博物館。攝影:維克多·謝閣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