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松果”變“大魚”,雷軍拆分松果電子

編者按:在昨天聽到小米將拆分松果電子之後,筆者還是有些驚訝的。在外界看來,小米從澎湃芯片第一代之後,就已經銷聲匿跡,雖然官方多次出來發聲,表示澎湃芯片並沒有完全被放棄,但用戶並不相信。此次的拆分其實是小米在芯片上的一次新聞發佈會,意味著小米不僅不會放棄芯片研發,還要拆分松果讓其各司其職。

“松果”變“大魚”,雷軍拆分松果電子

拆分松果成立大魚半導體,專注於IOT芯片研發

4月2號,小米內部郵件顯示,小米旗下的松果電子將會有大的變動,拆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組件團隊加入大魚半導體,專注研發AI芯片以及IOT方面,而松果剩餘團隊繼續研發澎湃芯片。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拆分之後,大魚半導體的持股很有意思,團隊持股75%,而小米只持有25%的股權,與此同時,大魚半導體從成立之後就立即進行融資,可以發現,此次拆分之後,大魚半導體的自主權已經非常大了。

“松果”變“大魚”,雷軍拆分松果電子

目前來看,大魚半導體的地位有一點類似於MIUI,絕對的自主權下能讓團隊的研發效率提到最高,同時在創新方面也會有不小的提升。除此之外,也表明了,在IOT部分,小米的佈局開始加快速度,力爭穩住自己在智能家居包括物聯網時代的地位。

澎湃芯片並未放棄

此次拆分也表明了小米要在核心領域裡做點事情的決心,也就意味著此前經常被傳流產的澎湃芯片還在積極研發之中,這從戰術上來說,並不划算,澎湃芯片目前的技術、經驗以及性能相比主流旗艦產品來說,還存在著代差,也就說,短時間裡澎湃芯片一直是小米燒錢的業務。

但從戰略上來說,澎湃芯片的功能作用遠不止於此。首先在輿論上面,只要澎湃芯片的性能能夠達到中端處理器的主流水準,就不算失敗,在輿論上小米就能站得住腳了,雷軍也不必鬱悶的發出疑問,為什麼小米不能成為國貨?

“松果”變“大魚”,雷軍拆分松果電子

除此之外,芯片的前期投資和發展週期確實比較長,這是不可避免的,作為手機裡最核心的元器件,如果沒有這點難度,相信滿大街都是國產芯片了。也就是說,小米芯片一旦能在旗艦芯片站住腳,和主流的高通麒麟沒有代差的時候,小米就真正的轉型了。

這可能是小米品牌升級中的很大一個難題,比去性價之路還要難的,去供應鏈之路。

“松果”變“大魚”,雷軍拆分松果電子

IOT芯片會讓小米在半導體領域裡有一片空間

在提到小米分拆的大魚半導體之前,我們先來看華為在半導體芯片領域裡的佈局情況,目前華為最被人熟知的當屬麒麟系列芯片以及巴龍基帶芯片。但事實上,華為在芯片上的佈局遠超出了想象,PC處理器鯤鵬,路由器領域的凌霄,視頻編解碼IPC,以及電視芯片,NB-IOT,可以看出,小米進軍的半導體芯片行業,已經有華為成功的打了樣。

也就是說,市場前景已經被證明,除此之外,小米自己本身的IOT發展就比較靠前,假如此次大魚半導體真的闖出了名堂,對未來的物聯網時代以及智能家居領域裡,小米可就向前邁了一大步。

“松果”變“大魚”,雷軍拆分松果電子

除此之外,大魚半導體惠及的還有整個小米生態鏈的產品,目前來看,小米“百貨鋪”的品種繁多,已經算是國內智能家居體系裡具有相當規模的生態鏈。

這才是為發燒而生的小米

數年前,當雷劇在發佈會上打出為發燒而生的solgan,估計也沒預料到,小米前行之路居然走的歪歪斜斜,從為發燒而生已經變成了為性價比而生。這兩天發生的事情,才真正表明了雷軍確實要帶領小米轉型了。

無論是MIUI的去廣告還是芯片上的拆分再努力,都在預示著,小米要在軟硬件層面雙管齊下。

可能,這才是真正為發燒而生的小米。

“松果”變“大魚”,雷軍拆分松果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