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吳健:“金特三會”若能舉行 應該怎麼談?

吳健:“金特三會”若能舉行 應該怎麼談?

QUESTION

直新聞:河內“金特二會”破局,但美國務卿蓬佩奧透露近日稱,“金特三會”今後幾個月有戲,吳先生,你怎麼看美方這一表態?

ANSWER

特約評論員 吳健:既然大家對河內峰會受挫感到惋惜,那就得看透癥結在哪?繼往開來,三度“金特會”才有意義。那好,先來雙方披露的細節,河內受挫的要害是解除制裁與棄核措施的“匹配”不夠,就是各自對對方讓步的預期與實際的落差很大。

棄核方面,朝鮮承諾願在美專家參與下永久廢棄寧邊核設施,美方強調“老化的寧邊設施不作數,算不上實質性無核讓步”,堅持朝鮮放棄所有核導武器,外加生化武器,之後才給予經濟補償,這就是美國版“大交易”,換言之,美國不肯以分階段同步行動,鬆開對朝經濟繩索。

這其中,最節外生枝的是,美方提出朝鮮在寧邊之外的另一處鈾濃縮廠,要求關閉,站在朝鮮角度講,這個新設施,自己從未承認過,如果為了達成協議而遷就,那等於變相承認其核功能,造成下一步談判被動。這也為什麼朝鮮外相李勇浩在後來的記者會上宣佈,放棄寧邊是當前朝鮮的最大讓步,“這一提議永不改變”。

再來看解除制裁方面,朝鮮反覆澄清自己從未要求解除全部制裁,只是尋求部分制裁取消,具體講,是聯合國從2006年開始實施的十一項制裁裡的五項,也就是2016年至2017年通過的對朝煤炭、礦產品、紡織品出口和原油、天然氣進口限制,這涉及朝鮮經濟發展的命脈,與朝鮮國內經濟和國際生存環境息息相關。

按照“同步分階段”原則,作為對朝棄核的回應,美方放行五項制裁解除,理所應當。但美國是什麼看法呢?即便部分解除制裁,也實質上摧毀美國扼朝網絡,這五項正是美國拿捏的頭號籌碼。

可以說,迴歸理性,明確“現在能換什麼,未來能得到什麼”,避免又鬧出“雞同鴨講”的局面非常重要。這意味著朝美必須投入更大的外交和安全資源,尤其要賦予直接談判團隊更多授權,賦予談判更大靈活性。否則,三度“金特會”也未必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吳健:“金特三會”若能舉行 應該怎麼談?

QUESTION

直新聞:有消息稱,朝鮮或許在下週採取“懸崖戰術”,通過發射人造衛星來顯示實力,逼美國讓步,您對此怎麼看?

ANSWER

特約評論員 吳健:這種說法有些誇大其詞,不符合朝鮮的大局面。請注意,從去年底開始,朝鮮的國家口號主要是“高舉自力更生旗幟”“開創社會主義建設新前進道路”,謀求在國家統一領導下,經濟部門挖掘自立經濟潛力,改善管理,激發企業活力,出臺一定市場化措施,調動內生性要素,實現經濟復甦。

與此同時,朝鮮也明白如果國際壓力不減輕,像國內否則急需的液態天然氣、精煉石油等仍然短缺,能源供應和外匯不足,朝鮮“自立經濟”也難有大的發展空間。從這個角度看,朝鮮顯然意識到長治久安之策正是推進無核化近程,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請注意,今年新年賀詞裡,朝鮮領導人是這樣表示,“不繼續生產核武器,不進行核試驗,不使用和不擴散核武器”,比起早前勞動黨七屆三中全會的“不試驗、不使用、不擴散核武器”更進一步。

再看美國,不需要朝鮮“將軍”,它自己也明白朝核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階段,即便朝鮮原地踏步,其核能力也不可小覷,不解決終將成為勁敵。

況且,能獲得諸多大國斡旋的朝核問題,政治解決效費比遠比什麼中東、拉美問題高,一旦突破就能為特朗普政府積累政績,助其連任,可要是破局,勢必加重美國戰略負擔,可以說,美國選擇的餘地也在縮小。

從正反兩方面看,朝美都小心翼翼拉近彼此關係,誰去冒犯對方,都只能說“不智”。我的看法,雙方繼續接近,緩和局勢,更有希望。

吳健:“金特三會”若能舉行 應該怎麼談?

QUESTION

直新聞:朝核問題一路走來有哪些教訓?接下來又該如何演進?

ANSWER

特約評論員 吳健:半島局勢經歷“過山車”式跌宕起伏後,可以說目前處於自2006年以來最和平穩定的階段。朝鮮停止核導試驗,美韓減小軍演規模,朝韓邊境穩定,儘管沒有協議,但美朝相向而行猶存,對話解決問題的共識日趨增強,我對美朝關係總體突破仍持積極態度。

我的看法,今年是美國特朗普、韓國文在寅在半島問題上積累政績的最好時機,也同樣是朝鮮減輕制裁、緩解壓力的最好“機會窗口”。對話是美朝“最大公約數”,更重要的是,河內碰撞後,雙方對彼此訴求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朝鮮若不實質性棄核,很難突破制裁,而美國若不對朝回應,就難以維持促朝棄核動力。

況且,美朝談判是放在媒體聚光燈下,對國際社會正面瞭解朝鮮、照顧其合理關切提供契機,也為下一步推動朝核解決營造有利氛圍。我覺得,達成“最低妥協標準”的協議希望很大。

但我想強調,即便美朝達成棄核協議,雙方圍繞無核化“路線圖”矛盾將更加尖銳。特朗普說,朝鮮走向棄核是他的“極限施壓”奏效,這是很要不得的觀點,必須意識到朝鮮是自尊心和警惕心很強的對手,朝方多次指出棄核條件包括“美國結束對朝敵視與核恐嚇”“階段性同步改善關係”等等,雙方立場分歧實在太明顯了。

此外,朝核還涉及對朝安全保障、對朝經濟補償、朝美朝日關係正常化、駐韓美軍去留等等,這都是無法冋避和必須克服的巨大障礙。因此,我認為,面臨長期化的朝核問題出現“黑天鵝”“灰犀牛”是大概率事件,但保持“對話”,“以談求同”的大方向可以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