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怒晴湘西》告訴你,什麼才叫尊重原著


《怒晴湘西》告訴你,什麼才叫尊重原著

《怒晴湘西》很成功。

起初剛一看名字,還以為是部抗戰神劇,直接無視了,差點錯過。

大家要記住了,這不是抗戰神劇,不是抗戰神劇,說兩遍。

它是鬼吹燈的系列改編劇。

豆瓣評分8.4,口碑不錯。

就我已經看的六集來說,波詭雲譎,很吸引人。

先不講具體劇情,這個放到後面再說。

我最想說的是,作為一個金庸迷,看到別人的作品改編成功,我是很羨慕的。

金庸劇的改編,這些年良莠不齊,甚至還出一些口碑崩塌的作品。

而這裡面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所謂“尊重原著”。

《怒晴湘西》的口碑好,有很多別的其它的原因。

比如潘粵明等的表演。

本來不看好潘粵明還能演賊頭的。他那張臉,覺得演賊團伙裡的政委還差不多。

但看了一集之後就放心了。活脫一個驕傲、自戀,但又挺講江湖義氣的卸嶺魁首陳玉樓。

《怒晴湘西》告訴你,什麼才叫尊重原著

這才想起來,人家還能在白夜追兇裡演終極殺人王呢。

號稱“潘粵暗”的。

此外,讓劇成功的還有它的製作水平等等。

但在我看來,它有一個成功的原因,就是老生常談的四個字——

“尊重原著”。

耳朵都聽膩了對不對。但真的不要小看這四個字。

《怒晴湘西》很大程度上好在這四個字上。

我出於好奇,去讀了鬼吹燈這一部分的原著,發現改編真的很忠實原著。

先說出場的人物吧,就和原著特別貼合。

比如大頭巨漢崑崙。

《怒晴湘西》告訴你,什麼才叫尊重原著

演員的頭這麼大,還以為是加了什麼化妝或特技。

等查了資料,才知道真是找了一個頭特大的演員。

還有另一個人物羅老歪——響馬出身的湘西軍閥。

因為捱過一刀,臉被劈歪了,劇中造型還原得很好。此外,他的殺人無算、殘酷霸蠻的氣質也很神似。

《怒晴湘西》告訴你,什麼才叫尊重原著

唯一要說意見的話,就是劇中“呵呵呵”笑得太多,太依賴這種笑去表現人物。

劇中的故事主線、脈絡,也幾乎是忠實地按照原著展開的,沒有異想天開另搞一套。

連原著裡那種神異、詭秘的氣氛,也比較好地再現了。

《怒晴湘西》告訴你,什麼才叫尊重原著

話說這個劇我是凌晨一個人在酒店看的,一開始還鬼使神差戴了個耳機。

那種感覺你想象一下。

而且,之前還剛聽了郭德綱的水滸單口,沉浸在傻樂之中,完全缺乏一大波殭屍即將襲來的思想準備。

結果,差點直接嚇尿床。

提醒你們:

以後看鬼吹燈之前不要聽郭德綱!

《怒晴湘西》告訴你,什麼才叫尊重原著

有人可能不服,覺得“尊重原著”的道理誰不懂?人人都在說。

但在不同的人口裡,這四個字的意思其實完全不一樣。

六小齡童老師也說要尊重原著,觀眾也說希望尊重原著,每一個IP劇的改編者嘴裡也都會說:我們很尊重原著……

沒人會承認自己糟蹋原著。

可到底什麼才叫“尊重”?

是一點都不能改嗎?是不允許解構、惡搞嗎?不是的。

而是不能打著“尊重”的幌子,實際上蔑視原著、糟蹋原著。

現在許多買IP的,實際上不尊重IP。

他們以為,自己買來的只是別人的世界架構、故事主線、幾個主要人物名字,此外還幻想能一起買來別人的原始讀者流量。

實際上他們自己骨子裡是很臭屁的,對IP是輕視的,內心裡覺得人家東西不行,或者是“不適合影視的語言”、“不適合我們的行業”。

所以要改!改改改!

甚至對金庸這種級數的作者都一樣。

他們內心不相信金庸講故事的本領,不相信金庸的臺詞好,只要金庸的大人物、大劇情,不相信金庸的小劇情。

所以IP買來之後,亂搞一套,甚至完全拋掉別人的東西另起爐灶。

例如改編《笑傲江湖》。

他們最喜歡把幾個著名“大人物”東方不敗、任我行一開場就拎出來,乒乒乓乓無緣無故一頓亂打、加特技。

因為那符合所謂的“套路”。

他們以為這樣可以博眼球,觀眾就會很興奮。

有這個必要麼?你真的比金庸高明?

其實《笑傲江湖》原著一開場講“滅門”,福威鏢局滿門被青城派滅掉。

整個滅門的故事,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張力十足。人物的性格十分鮮明,臺詞也很精彩。

被滅的福威鏢局上下,從狐疑、驚懼,到不屈、抗爭,再到崩潰、絕望,那種求生的慾念、人性的掙扎,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可是改編者絕少好好對待這個故事,幾乎沒人有耐心把它講好。

他們不相信金庸,也不相信觀眾的欣賞水平,只相信自己想當然的一些“行業套路”。

卻不知道只有庸才才對“套路”津津樂道。

買IP買的是什麼?

絕不僅僅是幾個人物名字、一點讀者流量。

你買的是別人的老辣的臺詞,是別人構建世界的邏輯,是別人講故事的節奏。

什麼叫構建世界的邏輯?比如在《怒晴湘西》裡,有一個耗子二姑,她已經去世了,可遺體出場時是站著的,很刺激對吧,把軍閥都嚇得嗷嗷叫。

去世的人怎麼會站著呢?作者隨手一筆:那兒的風俗是這樣,需要站僵才可以入館。

這就是《鬼吹燈》和天下霸唱的過人之處,一句話,邏輯就自洽了,而且世界體系也豐富了。

等於是圍棋,輕巧一著妙手,不但補了自己的漏,還大有餘味。

類似這樣的詞兒,是你改編的人十有八九編不出來的。

要珍惜這樣的臺詞,用好這樣的臺詞。不然的話東丟一句,西丟一句,鬼吹燈的魂兒就被丟掉了,你拍的就是假的鬼吹燈。

在《怒晴湘西》劇裡,就很聰明地把這個梗保留了。這就叫尊重了原著。

再拿金庸舉例子,福威鏢局的老闆在教育培養兒子時,曾說這樣的話:

福威福威,福在上面,威在下面,福氣比威風要緊。

這樣老辣的詞兒,你改編的基本編不出來。

千萬別把別人的好詞兒、別人的好的劇情、別人的好的邏輯統統丟了,自己補綴一些學生腔的臺詞、二百五的劇情、傻了吧唧的“陰謀”上去,最後拍了一個假經典。

“改編”還有一點:刪減可以,加東西要慎重。

金庸反覆說過,我的東西你可以刪減,但是不要亂加。

為什麼?因為你水平多半不行唄。

這話是得認真聽的,不能簡單理解成老爺子傲嬌。老爺子人家幹過導演和編劇。

《怒晴湘西》劇中,你就會發現刪得多、加得少。

不少內容都刪減或者簡化了,比如在義莊裡,就把“白老太太”和“耗子二姑”兩個形象合併了,刪掉了一個。

因為一個莊裡鬧倆“鬼”,沒有必要,合而為一會更精煉、更集中。

這樣的刪減就是好的刪減,相信原著黨們也會認同、服氣。

但在加東西的時候千萬要慎重,沒有充足理由,可別輕易亂加。

《怒晴湘西》就沒有亂加。至少我看的幾集,在加的時候都很謹慎。

有的改編者總是骨頭髮癢,愛給年輕人加一點沒譜的感情戲,給老謀深算的人物加一點“奸計”,給劇中玩家們加一個“金蘋果”去爭奪,往往是自爆短處的作死。

可不要去給長城貼瓷磚。

最後,還有一點,也是相當難做到的一點。

“尊重原著”的最高標準,是還要能夠輸出和原著水平、層次相當的價值觀。

也就是說,在精神上要齊平。

不能原著是康德,改編是康夫。

比如《鬼吹燈》,是有它的精神內核的,淺層次一點的包括俠義、救兄弟等。

陳玉樓在被毒蜈蚣包圍的時候,還毅然捨身救崑崙。

連競爭對手鷓鴣哨也認可他這一點,說他義氣。

《怒晴湘西》告訴你,什麼才叫尊重原著

又比如同情“苦命人”,一方面批判統治者們耗竭民財,荒淫殘暴,另一方面,慨嘆勞苦人間,苦命人客死異鄉後一定要助他們落葉歸根,並且要幫著保個全屍。

這種同情,是滲透在原著的字裡行間的。

鬼吹燈,模模糊糊、影影綽綽地有著悲天憫人的一個內核。

而這一種約莫的俠義、淡淡的悲憫,《怒晴湘西》劇裡有關照到。這就比較難得。

例如在耗子二姑的的遺體邊,主人公陳玉樓讀起了她的生平。

《怒晴湘西》告訴你,什麼才叫尊重原著

一個孤寂、窮苦、客死異鄉的不幸女人的一生,躍然於十幾個字之中。

改編者特意保留了這一段,是花了心思的。

多保留這樣的段落,就守住了整個劇的精神內核和思想水平。

可惜,很多改編的人不知道。

最後講一個之前提過的問題:

可不可以把原著大卸八塊?可不可以推倒重來?可不可以解構?

可以!

只要你做到我說的最後一點:

輸出和原著水平、層次相當的價值觀。

再現原著的精神氣質。

那麼,是不是尊重故事、臺詞都變得不重要了。

徐克讓東方不敗變成女的。

周星馳拍的《鹿鼎記》《西遊記》和原著面目全非。

王家衛的《東邪西毒》和《射鵰英雄傳》完全不是一回事。

但是它們是成功的改編。

它們尊重了原著的精神氣質。

輸出和原著水平、層次相當的價值觀。

你要是能做到,那你也可以把原著大卸八塊。

就問你行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