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精心彙編天天金句,讓你提筆有料寫!

1.英雄,一個民族的鐵骨脊樑;英雄,一個時代的不朽豐碑。在我們祖國的英雄史冊上,記下了多少閃光的名字;他們的事蹟,象朵朵鮮花盛開在祖國的萬里山河;他們的故事,像條條美麗的彩虹映照著萬里長空。

2.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鬥;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要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

3.以優秀共產黨員為“鏡”,見賢思齊、修身正己,是對黨員幹部思想和工作作風的大排查、大檢修,是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檢查、自我批評、自我完善的保障。榜樣是一面旗幟,也是一面鏡子。

4.“不忘初心”是每一位共產黨人不變的追求。以優秀共產黨員為“鏡”,堅定理想信念,前行道路才會更通途,步履才會更堅定;以優秀共產黨員為“鏡”,才能不斷提升新境界,帶來新氣象,從而改進作風樹立高標準,實現人生的價值。

5.恪盡職守、擔當有為的敬業精神,立足本職崗位,不務虛功、幹在實處,主動擔責、全力盡責,就能以實幹詮釋使命,以實幹創造實績。

6.從“重總量”向“重質量”轉變,從“盲目找”向“有序招”轉變,從“短期行為”向“長期行為”轉變,圍繞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項目抓招商。

7.火,可以蓬勃發展,給人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實施鄉村振興,點燃全體基層群眾“欲”之火。要讓“有想法”的人,先幹起來。

8.火,可以祛冷褪寒,致人光明。“發展是硬道理,但發展更是硬骨頭”,實施鄉村振興,點燃全體黨員幹部的“責”之火。

9.火,可以氣勢洶洶,震懾人心。“事將為,其賞罰之數必先明之”,實施鄉村振興,點燃選人為事賞罰分明的“制”之火。

10.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花拳繡腿要不得、沽名釣譽使不得、表裡不一來不得。

11.

事出公心,作風關係人心向背、事業成敗。在沒有退路的攻堅之戰中,唯有以念茲在茲的為民情懷、久久為功的作風韌勁、擲地有聲的實幹,才能謀得好的政績,也才能得到群眾的擁戴和支持,讓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12.理論學習對於一個黨員幹部來說,就是精神食糧,必須得時時學、天天學,否則精神就會缺鈣,經不住考驗。

13.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當前,青年依然是國家脊樑、民族希望。而青年幹部,更應記住這樣一句話:一個人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帶頭講政治、敢擔當、重實幹,在時代大潮中幹事創業、建功立業,進而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智慧和力量。

14.青年幹部要做勇立潮頭的搏擊者,切實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始終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在困難面前不推脫、矛盾面前不推諉、失誤面前不推過,敢於擔當、敢下深水、敢啃硬骨頭,以釘釘子精神幹好本職工作,用實際行動將黨的事業推進到底。

15.愛國情懷是什麼?或許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于謙的“但願蒼生具保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是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也是以“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黃大年、李保國、南仁東、鍾揚”為代表的無數知識分子的“心有大我,至誠報國”。

16.知識分子不能沒有愛國情懷,眼中只有名利和私慾,不能流於表面,僅僅將愛國當成一種口號,更不能僅僅為了“出名”急功近利,不願做冷板凳,不願做“幕後人”也不能空有“愛國情懷”沒有“報國能力”,檢驗是否愛國不看“表態”而看“表率”。

17.以“奮鬥之筆”書寫“愛國情懷”需要練就一身“真本領”,肯下苦功夫、細功夫,堅持終身學習,“知行合一”在實踐中錘鍊自己,在砥礪奮鬥中將愛國精神落實於實際行動。

18.以“奮鬥之筆”書寫“愛國情懷”須砥礪“家國情懷”心寄天下,以身許國,不計較個人得失,將國家利益和人民幸福放在首位,既要有災難與重任面前挺身而出的勇氣又要有“板凳乾坐十年冷”的耐力,要有主動請纓,勇擔時代使命的魄力,更要有甘於平凡,默默奉獻的堅守。

19.愛國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責任擔當,當時代的接力棒到了我們年輕一輩的身上,我們要見賢思齊,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立足崗位書寫報國之志,以“奮鬥之筆”書寫“愛國情懷”。

20.每一個愛國知識分子,都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書寫報國之志,將“愛國情懷”化為紮根基層幹事創業的動力和信心,用奮鬥的雙手和汗水創造美好生活,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