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區塊鏈與工業互聯網 不謀而合的新主張


區塊鏈與工業互聯網 不謀而合的新主張


消費升級與消費降級並存,不是矛盾是現實

在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我國製造業出口市場面臨嚴重挑戰的今天,如何重振經濟發展的信心,使製造業能夠走出泥沼?

美國特朗普政府所主導的製造業迴歸,英國脫歐,其他老牌工業化國家也都悄悄的在進行反全球化行動,西方國家一直認為全球化導致製造業流向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我們中國享受到了巨大的市場紅利。發達國家普遍進行的製造業迴歸計劃、重新重視第二產業發展,以應對失業潮、經濟結構空心化問題。

我國所面臨的問題同樣嚴峻,第二產業製造業吸納了非常多的中低端人才,圍繞製造業形成了豐富的產業鏈上下游產業,使我們成為了全世界唯一一個全產業鏈國家。

在產業分佈的廣度方面,我們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箇中類和525個小類。小到衣帽鞋襪,大到火箭和空間站,都有能力自己生產。表面上看繁榮發展的製造業也存在著非常多的隱憂,很大一部分工廠過於依賴出口加工,這部分市場都是技術含量偏低的產業鏈末端,在全球市場上並沒有掌握話語權,僅依靠吃人口紅利無法形成良性循環。

在當今西方國家失業率高漲、製造業迴歸,以及我國人力成本上漲,一部分低端製造業流向東南亞、拉美等國的大前提下,製造業失去的市場可能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找到彌補的方法。過去雖然也經歷過幾次西方國家需求波動造成的市場低谷,但由於有第一產業農業作為蓄水池來吸納第二產業的失業人口也並未造成大規模的失業潮。現在我們的第一產業也越來越向著規模化、集中化發展,所以第二產業的失業人口也失去了流動方向。

拉動內需成為了2018年的主旋律,但拉動內需如何從一句口號變成切實的行動,並且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需要所有從業者認真地思考。

說到拉動內需,就要先來說一說造成消費不暢的原因了,過去我們總說我國先進的製造業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高漲的物質需求,現在又高喊著去產能和供給側改革,這說明我們已經從生產不足走向產能過剩、需求不足的市場環境。

產能過剩是由於創新力不足、產品技術壁壘不夠,製造業最終只能走拼成本、拼價格的惡性循環。需求不足有兩方面原因:“消費降級”和“消費升級”。消費降級是最近社會上廣泛討論的一個話題,高房價和高房租毀掉了一部分本應是市場消費主力的年輕人,分析家從“拼夕夕”平臺的火爆和榨菜銷售額上漲得出了老百姓已經沒有錢進行高檔消費這一結論,不管這種論調是否反映了現實,一部分中低收入人群確實是客觀存在的。

再來看消費升級,消費升級是指老百姓願意為了一件商品、一個服務的附加價值買單,這些附加值體現在消費體驗、個性化帶來的自身滿足感上面,這部分溢價是過去的商品所不存在的,所以可以形成藍海市場。

“海底撈”火鍋的味道並不是最出類拔萃的,但去“海底撈”吃火鍋可以享受到最優質的服務卻是普遍的共識,吃飯吃的不是味道,而是服務,這是傳統餐飲界所沒有想到的市場新方向。國產汽車隨著近幾年的技術發展,主力產品價格區間已經從十萬元以下,一路邁進15~20萬元這個過去合資品牌的主戰場,這一方面是由於產品競爭力的上升,另一方面也是新國貨帶給消費人群的幸福感和自豪感的體現。


區塊鏈與工業互聯網 不謀而合的新主張


區塊鏈與新零售+新制造,不謀而合的新主張 

對於製造業來說抓住消費紅利的藍海市場是至關重要的,對比70後、80後,更加註重商品的品牌價值,現在的消費主力軍,90後、00後,他們更關注的是一種人無我有的個性化享受,能夠彰顯個性、買到最適合自己而不是最有名的品牌,更能夠讓新新人類掏錢買單。這種個性化需求對於製造業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過去製造業追求的是穩定化、低成本、高效率,所以更喜歡生產一成不變的產品,現在市場已經不再歡迎這種千篇一律的大眾化商品。服裝業巨頭“ZARA”引領了快時尚的概念,每年可以推出超過2萬款新產品,這對傳統制造業的長產品生命週期、慢供應鏈重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中國最關心宅男宅女生活的馬雲在2018年雲棲大會公開演講時講到的《從新零售到新制造》,闡述的觀點是未來是屬於新型製造業的,落後的製造業要麼改變,要麼消亡。新制造是用數據構建起來的,包括了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等。

馬雲說:以前流水線五分鐘可能生產2000件同樣的衣服很厲害,今後五分鐘要生產2000件不同的衣服是更厲害。10年以前流行潮流是全村、全市、全省的姑娘穿同一款,而現在的潮流是每個姑娘穿的衣服都是不一樣的。這是把舊制造的傳統大規模單一生產,進化為新制造的大批量定製化。這些都需要大量的生產數據數字化來支撐,舊制造是產品製造業,新制造是服務製造業,這些也都需要大量的外部數據支撐。過去的製造業升級只是通過生產設備和數字化系統產生大量的數據,但數據沒有流動性的話是無法產生應有作用的。

“DIPNET工業區塊鏈”的理念是用區塊鏈技術作為橋樑,建立一個可信的數據交互網絡,讓製造業的內部數據能夠與外部協作者交互、可信,使價值也可以在產業鏈協同生產時進行有效流動。通過區塊鏈技術作為粘合劑和潤滑劑,使產業鏈快速重組,高效協同生產所需要的可信網絡在沒有第三方平臺的情況下成為可能。使新制造的多方協作、柔性化生產、批量個性化定製成為可能。新制造所需要的大量數據需要可信性作為支撐,否則就沒有辦法把這些產業鏈環節形成一個完整生態。

從這些理念上看“DIPNET”已經在“新零售+新制造”這個賽道上佈局很久,可以說馬雲與“DIPNET”的主張是一致的。

製造業應由過去的產品驅動,進化到服務驅動,以數字化和柔性化為基礎,以DIPNET構建起的區塊鏈可信網絡為依託,以能夠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為目標,帶領整個產業走向消費升級所帶來的一片藍海。


區塊鏈與工業互聯網 不謀而合的新主張


區塊鏈與工業互聯網呈四大結合點

最近非常熱的工業互聯網,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繁雜的技術體系。很少有區塊鏈研發者能夠把這個體系從頭到尾理一遍,因此,通過典型案例測試,並在不同行業複製是一個共識。

當前區塊鏈工業推進計劃的主要應用方向集中在工業安全、提升製造效率、服務型製造升級以及共享和監管科技四大領域。

首先,工業領域有大量的設備,有大量的人和物體在裡面交互,因此需要用區塊鏈技術來解決工業設備的可信身份,設備的註冊管理,設備的訪問控制,設備的狀態監控,從而保證工業的安全。當某一個人(設備)在說“我是我”的時候,需要驗證其是不是可信、安全的。

其次,工業生產日益演化到“雲化”生產,或者說網絡化生產。越來越多的產品並不是在同一條流水線上加工,而是將原有的流程切分成細小的單元,每一單元都交給獨立的公司、專業化的公司去做。新的工業流程體系其實是由許多家公司共同完成的,通過引入區塊鏈分佈式系統這種可信、安全的技術,可以幫助工業製造的供應鏈體系的生產效率的提高,並提升協同效率。

再次,隨著需求的個性化提升,生產也在走向個性化、也就是向服務型製造升級,其本質是一種按需定製的生產方式。未來製造業的企業在製造、銷售的時候,不單是在賣一個個硬件產品,會越來越多提供類似供應鏈金融、融資租賃、二手交易、工業品回收等服務,從而實現向服務型製造升級。

最後,越是網絡化的生產,越是大協作,越需要柔性監管。在區塊鏈技術之上,可以給產業生態內多個參與方創造一個協作平臺,大家可以在保留自己的隱私與不願意共享的知識,同時在協作平臺上與參與方去共享流程、規則以及隱私保護下的數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