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20萬小城商家的生意裡藏著智能硬件的進化路徑

20萬小城商家的生意裡藏著智能硬件的進化路徑

​每次打車最愛聽司機神侃。

聽他們講述中國互聯網的神蹟和猛料,網紅主播如何賺錢,頭騰大戰的真相,軟銀為何偏愛滴滴,紅杉辦公室發生了什麼,諸如此類。

移動互聯網的流量下沉讓每個個體不再孤立,所有人都齧合在齒輪上,誰也不想昧於時代,大家拼命保持著開掛般的好奇心。

做生意也一樣,必須學會眼睛向下。

聽馬雲佈道,看羅胖的跨年演講,不如跟滴滴司機、美團外賣員聊聊,問問那些每天刷著快手、抖音、拼多多的人,更有用。

今年所有大熱題材都與5G、物聯和AI相關,智能硬件是第一批受益者,但為什麼最火的是音箱?因為適配的場景客觀存在,而且做到了渠道下沉。

華強北、中關村雖然涼了,但三四五線城市的數碼賣場、夫妻小店經歷了電商洗禮,熬過了房租猛漲,正頑強等待著收割風口。

20萬小城商家的生意裡藏著智能硬件的進化路徑

廣東肇慶一家智能產品實體店

創新工場的合夥人郎春暉有個觀點,“下沉人群崛起的消費意願和能力與次等供給的不匹配,將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

這筆賬,燈火闌珊處的幾十萬小商家算得最精明。

小城市有什麼優勢?

一是人多,第六次人口普查證明,中國三線城市有3.52億人,四線城市3.69億,五線城市2.79億,而一線城市只有0.71億;三線以下的消費者數量佔比超過7成,貢獻了59%的GDP,帶動了中國三分之二的經濟增長。百度在2019年央視春晚狂狠砸9億紅包,就是為了佔領下沉市場的用戶心智—春晚早就吸引不了五環內的精英,但在三四線小城市仍有經久不衰的號召力。

二是膽大,小鎮青年不是最能賺的,卻是最敢花的。

沒有一線城市青年身上揹負的高房貸壓力,日常消費動力更強,他們擁有iPhone的比例高達29%,其次是華為,然後是OV,不管殺馬特、廠妹還是廣場舞大媽,都在拼命跟上潮流。

下沉不意味著廉價,相反,小城用戶更需要一個頂得住輕奢定位的品類,所謂輕奢,就是買得起前提下,擁有品質不向價格妥協的精神特質。

經過與五六座城市七八位店主的攀談,可以梳理出智能音箱消費下沉的脈絡。

雖然小米小愛2016年就露面,但市場真正啟動是去年的事。最先在實體鋪貨的是喜瑪拉雅的小雅,然後是京東叮咚、天貓精靈、百度小度等等,還有一些雜牌。

西安北大街物美賣場的一位店主還記得當時的勝景:

幾乎一夜之間,各式各樣的智能音箱就塞滿櫃檯,從西安到重慶,從寶雞到濟寧,從國美到迪信通,從數碼賣場到街邊小店,所有帶點智能的音箱都好賣,89到699元價位都有人接受,每個月能走四五十件,而且這些產品升級很快,從最基礎的聽歌、FM、朗讀到視頻聊天、語音控制,直到最近帶屏幕的新品。

廣東肇慶的一家經營音響產品近10年的店主認為,隨著80後、90後逐漸加入當地主流音響消費群體(原來以40歲左右中年人群為主),智能音箱在本地的銷售前景會非常好。他目前主要經營CAV等一線音響品牌,不過也表示,互聯網品牌的智能音箱和專業音響品牌的產品“各有長短”,互聯網公司的音箱“語音可控”、“互動感更強”。

20萬小城商家的生意裡藏著智能硬件的進化路徑

店內的叮咚和小度等品牌擺放在顯眼位置

整個爆款邏輯中能清晰看到兩點。

1、渠道是門檻,內容是下限,AI是天花板。

產品的顏值有高低之分,智商才是關鍵,喜瑪拉雅2017年6月開始推小雅智能音箱,初衷是完成對廚房、如廁、健身等場景的填充,另外就是做雲同步和斷點續播,基本邏輯是優化收聽體驗,有獨佔內容,但比較單一,不指望硬件賺錢,也沒有更廣泛的生態野心,當然更無法成為那些線下渠道的利益共同體。

2、補貼反哺在產業層,需求靠嚐鮮熱情驅動。

下沉渠道的店主基本都是從電商拿貨,利潤來自捆綁營銷,而不是衝量返點,在這個模式下,受到青睞的只能是頭部品牌,原因很簡單,他們的產品定價合理,技術可靠,內容豐富,接受度高,反映在C端就一個字:值。這符合下沉市場最簡單粗暴的購買邏輯。加上OTA升級,短期壓貨不會爛尾。況且,三四線市場中,老百姓買新產品也更加依賴品牌知名度,他們只相信自己聽說過的大品牌——在江西南昌的一家萬達廣場國美賣場中,索尼、夏普等日本電子產品品牌成為智能音箱的開拓者,互聯網公司產品則只有百度的小度音箱在賣。只不過,索尼的智能音箱要3900多元,小度的89元價格無疑更具優勢。

小城商家最實在,東西好、便宜,他自然才願意賣力推銷,而且想出來的場景往往更接地氣,河北萬象城的一位店主就說,在他那裡,早期的小度音箱和帶屏的小度在家都賣得很好,因為藍牙音箱省電,帶出去方便,就賣給愛玩的年輕人,小度在家有屏幕可以視頻聊天,就推銷給不會用智能手機的留守老人。用這位店主的話來說:客人一聽廠家是“百度這樣的大牌子”,還是挺多會接受推銷的。另外,保定、肇慶等幾位店主都提到了他們獨具三四線城市的營銷特色——朋友圈集贊。店員都會在賣貨時加客戶微信,鼓勵客戶發朋友圈集贊、推薦給親戚朋友、集夠一定數目即享購買優惠。這種精準的本地化營銷手段帶來的客流是非常客觀的,智能音箱這樣的嚐鮮產品尤其適合類似的熟人推薦推廣。

20萬小城商家的生意裡藏著智能硬件的進化路徑

河北涿州縣城的一家京東線下店

從進化路徑上看,整個5G、物聯和AI的落進都依賴智能硬件,但成為家庭入口,所用的技術必須能夠快速感知,產品又有讓消費者嘗試的衝動。

這麼說來,這個技術就應該是智能語音助手,因為對應的三個關鍵問題都解決了,聽得到(遠場拾音),聽得清(ASR語音識別),聽得懂(NLP自然語言處理)。

產品只能是智能音箱,可穿戴設備不行,因為手環、戒指、眼鏡本質上不是獨立硬件,很多功能依賴手機主導,某些場景需要改變生活習慣去迎合。

智能音箱似乎火得隨意,其實適逢其時。

2014年亞馬遜推出ECHO時,貝索斯都懶得開個發佈會,然而這卻是年出貨量破千萬,保有量做到美國總人口九分之一的爆款。

為什麼?因為亞馬遜的生態準備好了,Alexa語音助手,Skill開放平臺,拉進大量第三方開發者,Google home隨後跟進,C端認知和生態都做起來了。

喜瑪拉雅說“不指望硬件賺錢”,邏輯沒錯,錯的是發話的主體。

智能音箱的錢景是內容和生態盈利,但這是巨頭戲碼,第二梯隊不行,ECHO的離線歌曲也需要會員續費才能享受,這是硬件版的流媒邏輯,沒份額,沒品牌,想都別想。

智能音箱的江湖裡,創業者、後來者的故事都講不通。

首先是彎道超車沒戲,行業已進入巨頭收割階段,天貓精靈有雙11和618的官方資源,百度小度則是玩渠道下沉,一次性擠幹所有水分,89的冰點價直接做到69元的嚇人價,去年Q3銷量瘋漲711%,基本控制了三四線市場,提前殺死跟風者。

垂直割據也不可能,做內容,做音質,做設計,做體驗,核心資源都在巨頭手裡,喜瑪拉雅所謂“萬人十億新聲”計劃根本不值一提,BAT的內容扶持動輒都是百億出手。

偷偷設計個爆款的機率也大大降低了,當年蘋果iPod打敗索尼Walkman,因為iTunes完成了一個重要的價值遷移:

絕大多數用戶欣賞的是音樂本身,而不是對器材的發燒和迷戀,這是移動互聯網生態的真正要義。

所以有生態加持的巨頭控場就不奇怪了。

智能音箱大概在2017年中期成為風口,打著AI概念就能拿到千萬融資,當時“深圳南山一公里半徑內就有1000多家方案商”,但拼到最後還是兩個能力。

1、你玩產品還是玩生態?

京東叮咚笑不到最後,因為ASR用的是科大訊飛,NLP是靈隆科技,最後成功與否都與生態無關,意義只是讓京東在硬件品類裡佔了個身位。

小米小愛用了阿里投資的思必馳和百度背景的獵戶星空,小米的自我認知仍是硬件廠商,雷軍IoT戰略更關注設備數量而不是底層技術。

2017年7月5日,相差4小時,這兩家公司聯袂召開發佈會,百度是DuerOs開放平臺,阿里是天貓精靈,現場演示環節就能看出雙方的思路差異。

百度想做一體化解決方案,之前Dueros已經拉著紫光展銳、漢楓電子等夥伴發佈了一款智慧芯片,集成了wifi、藍牙和語音交互,外部設備即插即用,還永久免費授權。

另一方面,百度還拉著科勝訊、高通、MTK、聲智等公司提供開發套件,甚至安排一位碼農現身說法,敲幾行代碼就接入了Alexa的Anker音箱。

天貓精靈的Ali Genie也主打開放,現場演示了聽音樂、網購、找手機、定時器、充話費、連接智能家電等場景,著眼點“公私兼顧”,既是把阿里和螞蟻金服現有能力的自我適配,也是試圖在未來的智能家居時代處於支配地位,既聰明又討巧。

2、你爭的是哪種入口?

喜瑪拉雅、知乎為代表的第二梯隊當然可以做硬件,但悲哀的是,內容太少,而且偏科,還不如干脆接入頭部硬件省事,只要成本合理。

BAT級別的巨頭怎麼玩主要看心情。

在自家硬件上進行內容排他,這是流量壟斷邏輯;

在居家場景中取代手機成為信息樞紐,這是物聯玩法;

給音箱加個屏,做廣告分發,這是商業化套路;

真正的邏輯很簡單,在高頻粘性場景中養肥AI等核心技術。

過去五年中,中國互聯網的流量下沉跑完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阿里和京東在農村玩命刷牆,把迴光返照的Web尾部增量用到極致;

第二階段,小米和OV抓住PC到手機的全民大遷徙,用性價比和信息差擁抱小鎮青年;

第三階段,快手、抖音、拼多多入場,通過強化草根話語權收割社交和電商紅利;

正在到來的物聯硬件時代,應該“關門,放智能音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