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創業的小公司,是否已經永遠無法和大公司競爭?

擊敗騰訊,其實非常容易。

創業的小公司,是否已經永遠無法和大公司競爭?

好了,我知道你要說什麼。如今騰訊的地位看上去根本無法撼動,似乎沒有人能夠在“社交”的領域挑戰他。

尤其是小公司,根本沒有生存的空間,面對壟斷的“巨無霸”根本不堪一擊。

你如果想成立一家新公司,然後擊敗騰訊,在社交的領域超過微信和QQ,讓10億中國人都用你的社交APP,看上去似乎沒什麼希望。

但是任何一家企業,無論他有多大,底蘊有多豐富,只要他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就必須得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和挑戰。

“大”並不一定就是護身符。就算騰訊壟斷了社交領域,他仍然會死,市場是人道的。

效率

那如何才能擠誇一家大企業?非常簡單。

如果對面的工程師100萬的年薪,那我就500萬挖過來,對面市場部經理500萬年薪,那我就5000萬挖過來。

我把他所有重要崗位全部用5-10倍的工資挖過來。

如果對面的產品賣1萬元,那我就賣1000元,還嫌貴,就買一送一。如果他的產品是免費的,我就倒貼用戶錢。

這樣做下去,用不了幾年,什麼500強,統統不堪一擊被你擠死。

講到這你發現問題了麼?那麼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呢?

結局就是你也虧死,虧個幾千億都是少說的。

那如果按照這個思路看下去,任何的企業就是可以被打敗的,包括騰訊。

那麼作為一家公司生存的根本是什麼呢?

是“盈利”,或者我們把它稱為“效率”,效率對於一家企業才是最重要的。

市場經濟的法則,就是效率。

那作為一家小企業如何與大公司競爭呢?

關鍵看的還是效率。

比如你做了一款非常有創意的社交軟件。當然騰訊會抄你,然後利用壟斷的優勢把你擠誇。

那如果騰訊去做,就肯定很沒有效率,因為作為一個小企業,如果做一個類似微信的APP可能只需要10幾個人的團隊,100萬左右的預算。

而騰訊去做,可能需要幾十個人的團隊,500萬的開發成本。

最後的結果看上去是騰訊贏了,其實是騰訊輸了,因為這個產品對於他們來說是虧損的。

很多人說騰訊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抄襲史,但你看騰訊所有的抄襲,並不是全部成功的。

比如騰訊微博、旋風QQ、QQ校友、拍拍網、搜搜,這些產品對騰訊來說都是毒瘤,都是“非效率”。

就算在騰訊擅長的遊戲領域,wegame都無法擊敗steam。

創業的小公司,是否已經永遠無法和大公司競爭?

同時現如今形成壟斷的大企業,都會有一個策略,就是專門成立一個部門去觀察市場。

如果出現了非常有創意、非常有前途的小公司,就會把它買下來。

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不讓這些小公司成長起來,從而挑戰到他們壟斷的地位。

但經濟學的法則無處不在,這樣做短期來看的確是成功了,但是他們並沒有跳出競爭的輪迴,仍然會接受來自各個領域的挑戰,長期來看,他們是失敗了。

對於一個小公司,如果被一家大企業收購,大企業出的價格遠超於你自己運營的利潤,你為什麼不賣呢?

而且你得到了這筆錢,你還可以成立一家新的公司。

對於大企業來說,如果每一筆收購都遠遠超過它的成本和利潤,從長期看,是“非效率”的,而且他們也無法承擔這樣的成本。

而每一筆“非效率”的收購,都會轉嫁到自己的產品上。

競爭

所以小企業無法與大公司競爭,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

如果大公司以遠高於你的市值的價格去收購你,你為什麼不賣呢?你沒有理由不賣,因為你會變得更強大,而大公司會變得更衰弱,從競爭的層面上,你已經獲勝了。

那假如大公司已經強大到無法競爭怎麼辦?

那你還可以加入他啊,成為他們的項目經理。

經濟學也不會告訴你創業比打工更高尚。

那一種商業行為更賺錢,你就應該去做哪一行,不分貴賤。

而且從歷史上看,那些著名的大公司都不是被他的競爭對手擊垮的,而是死於自身的原因或者技術革新。

近期有一篇文章叫做《百度搜索引擎已死》,說百度把流量引給了百家號,從而導致搜索的結果都是劣質信息。

創業的小公司,是否已經永遠無法和大公司競爭?

可是百度有說過他提供的都是“優質信息”嗎?

現在的搜索引擎這麼多,比如微軟的必應,360搜索,百度並沒有強制你必須用百度啊。

所以如果你還在用百度,那麼則說明百度的效率仍然是最高的。

根據“交易產生財富”,一切非暴力的交易都是有益的。

如果百度是就是爛,就是劣質信息,你可以選擇用別的搜索引擎。歡迎使用必應、360。

我支持百度的做法,因為百度並沒有承諾他提供的信息就是“優質”的,因為優質的服務肯定不是免費的。

但我同樣有不使用百度的產品的權力,因為我覺得他是低效率的。

競爭無處不在,利潤的上升會讓更多的參與者進入,然後形成競爭,從而導致更優質的服務。

所以作為一個理智的人,應該能區分出信息的對錯,百度提供的就是混亂的信息,他並不負責去甄別。

你如果非要相信百度提供的信息,那是你自己的問題。

你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嗎?

機遇

言歸正傳,今天正是市場經濟最黃金的時代,機遇無處不在。

當微軟、IBM、英特爾出現的時候,很多人都覺得沒機會了,然後出現了網景通信。網景之後又有雅虎、谷歌、亞馬遜、Facebook、蘋果。

創業的小公司,是否已經永遠無法和大公司競爭?

當人們覺得沒有機會時,誰又會想過,中國會誕生如今的阿里巴巴、騰訊、小米、華為、抖音。

而你要做的,就是遵循效率最大化,經濟學的法則無處不在。

如今的騰訊看上去是無法擊敗的,那說明他的效率仍然是最高的。

而最近新出幾款社交軟件,單從通訊的方向上看,效率超過騰訊的概率為零。

所以如果想擊敗騰訊,大概率不是從信息通信的方向超越他。

而是一次新的技術革命,或者新的創意。

至於是什麼,那就交給市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