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東賞」翡翠“色根”的兩面性: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壞

「東賞」翡翠“色根”的兩面性: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壞

常會聽到從玩家口中蹦出“色根”一詞,對某件翡翠評頭論足,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色根”對翡翠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東賞」翡翠“色根”的兩面性: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壞

△顏色較深的部分為色根

翡翠的色根

在綠色翡翠或其他顏色的翡翠成品或翡翠原料中,可以看見一點狀或者是條帶狀的,顏色比較深一些的顏色(如綠色),慢慢漸變過渡到相對較淺的顏色,這類顏色深一些的顏色就稱為色根。

「東賞」翡翠“色根”的兩面性: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壞

一般可以這樣認為,翡翠的顏色比較集中的地方稱為翡翠的色根。色根的色調有多種,藍色、綠色、黑色和紫色,在成品翡翠首飾上,由深綠慢慢過渡到淺綠色的這種,也被理解為色根。

「東賞」翡翠“色根”的兩面性: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壞

色根的顏色有很多種,藍色、綠色、黑色和紫色等,翡翠正因有了色根,它顏色就不可能完全均勻。

「東賞」翡翠“色根”的兩面性: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壞

色根的存在,提供了鑑別翡翠是否天然的一個重要依據,這是因為色根與人工染色有很大差異。人工染色,通過酸洗,強酸將翡翠內部纖維交織狀的排列晶體結構改變,再進行染,放大觀察可見其顏色呈絲狀、蜘蛛網狀,色邊緣分層瀰漫模糊,過渡不自然,從外觀看色浮。

「東賞」翡翠“色根”的兩面性: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壞

顏色較均勻的翡翠蛋面

然而,色根在翡翠上面的不一定都很明顯,如一些品質極高的翡翠看不到色根顏色表現極為均勻,具有這樣顏色的翡翠即為上品。

色根的形成

在黑色礦物中的致色元素鉻,經擴散作用置換了鋁元素而顯綠色。

色根在翡翠原石中經常見到的一個詞——癬。是附著在玉石某一個部位或佈滿整個玉石毛料的黑色塊狀物,富含鉻、鐵、錳等元素的角閃石、藍閃石結晶的集合體,較大的癬或塊狀,可看到成交織狀角閃石或藍閃石結晶。

「東賞」翡翠“色根”的兩面性: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壞

△翡翠毛料表面的癬

癬的存在,對翡翠中是否有綠色及綠色的濃度、分佈狀態、延伸方向都有作用,這裡有玉商總結出的一套口訣:癬生色、色生綠、綠生水、水養綠。即有癬的地方仔細觀察再它邊上有沒有綠色出現,若有綠色出現就要沿著走向繼續找,至於綠色好不好,又要看地子部分的透明度如何,一般半透明以上的地子,綠色有延伸的可能,地子養的住綠,反之如果地子不好,色只能計中成一點或者與癬伴合在一起形成綠黑相間在黑癬邊緣有一小圈綠的現象,即無水不養綠。

「東賞」翡翠“色根”的兩面性: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壞

△翡翠的癬

在翡翠行裡有句行話,叫“癬吃綠”或“綠隨黑走”,它在翡翠原石中顯得很突兀,翡翠的癬形狀大小各異,有斑點狀、條帶狀等。

不是每一塊翡翠都看得到色根

有些翡翠有色根有,有些翡翠則沒有色根。如龍石種,滿綠高檔的老坑玻璃種翡翠的顏色非常均勻,顏色跟底色幾乎一樣,所以是看不到色根的。

「東賞」翡翠“色根”的兩面性: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壞

翡翠耳墜

色根還會變?

色根的擴散與翡翠的種水有關,種水好的翡翠,色根的顏色就會擴散很好很明顯,如果翡翠種水不好,則會影響色根的擴散。色根的擴散原因有兩個。

1

種好 質地細膩

質地細膩且種水好的翡翠,內部能將入射光線反射映射出來,色根的顏色隨入射光映射而擴散開來。

2

人為因素

翡翠經人體佩戴後,一些人體分泌物進入到翡翠晶體之間的縫隙中,使翡翠結構更加緻密,增加翡翠的透明度,產生色根的顏色隨入射光映射而擴散開來的感覺。

「東賞」翡翠“色根”的兩面性: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壞

△翡翠寶瓶

色根對翡翠品質的影響

01

分佈決定翡翠品質

色根的分佈決定著翡翠品質的好壞,色根分佈越細密均勻越好,一般這種翡翠的質量和價值都相對較高。

「東賞」翡翠“色根”的兩面性: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壞

△翡翠彌勒佛

02

主導翡翠顏色

色根中的色調,是影響翡翠品質的重要因素,色根的“色正”可決定翡翠的顏色,色正的翡翠顏色較為豔麗且價值不菲,如帝王綠。

「東賞」翡翠“色根”的兩面性: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壞

翡翠項鍊+戒指

03

影響美感

色根的漸變情況,可分為緩慢過渡和瞬間過渡。當翡翠的色根屬於緩慢過渡型的,這種翡翠的色根擴散就比較均勻,很有美感;而當色根是瞬間過渡型的,則翡翠的顏色就會顯得深淺不均,色根突出,顯得不美了。

「東賞」翡翠“色根”的兩面性: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