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南京世界最大石碑重量超300架大型客機 卻成史上最大爛尾工程!


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縣東北部的陽山,整座山體由堅韌的石英岩與石灰岩構成,黝黑且有光澤,地質結構十分奇特。因此從南北朝開始,陽山就被闢為採石場,歷代建都金陵的王朝修建皇宮、陵墓所用的石材大都取自於此。

公元1398年,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繼位,而勢力強大的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則以清君側為名發動了“靖難之變”。1405年,朱棣登基為大明第三任皇帝后,決定在明孝陵前建造一座巨型“神功聖德碑”,以彰顯自己對朱元璋的孝心和忠誠。

為了趕工期,石匠們日夜施工、風雨無阻,每人每天要向監工交驗石碴三鬥三升。據統計在建造石碑的13個月期間,因勞累、疾病等原因死亡約3000人,屍體則被埋在陽山腳下的墳墓群裡,如今陽山“墳頭村”的村名即由此而來。

陽山碑材分別由碑座、碑額、碑身三部分構成:碑座高17米,重16250噸;碑額高10米,重6118噸;碑身高51米,重8799噸。石碑建造好後將高達78米,重量超過300架波音大型客機。2005年,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為陽山碑材頒發了“世界之最”確認證書。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座“天下第一碑”的51米長碑身不僅已有五面與山體分離,而且其中最長的一面與山體已分離成寬約一米的“一線天”,碑身底部不但大部分已被鑿成懸空,其下原本起支撐作用的石材也已經與碑身分離。

然而奇怪的是,這項由皇帝親自下詔、規模宏大的工程,在整部《明史》裡卻無任何記載,就連大學士胡廣的《遊陽山記》中也沒提及一個字。面對這座當年無數工匠一錘一釺開鑿打磨出來的巨大碑材,人們除了“問碑”的疑問外,還有為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而感到震撼。


有專家認為,朱棣當時決定建造巨型“神功聖德碑”只是為了“作秀”,一年多後朱棣帝位已穩,建碑便已不再迫切,加之忙於遷都北京,此事也就不了了之。而陽山碑材由於體積太大、無法運輸只能遺棄於荒郊野嶺,成為史上最大的“爛尾工程”。

儘管巨碑最終沒有立起來,朱棣後來還是在明孝陵為朱元璋豎立了一塊迷你版的神功聖德碑,雖然高度僅有9米,在明清皇陵中也算是體量最大的石碑了。而當年“靖難之變”的棄物——陽山碑材,依然靜臥在南京東郊的山谷裡供遊人憑弔懷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