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黎家三朵花

黎家三朵花


自從建國以來,就有許多南下幹部分配到全國各縣,公社,或者工礦基層單位任領導幹部,一般都是處局級幹部比較多。這些南下幹部,政治覺悟都比較高,根正苗紅,都是從部隊轉業的,在工作中都帶有軍人的作風。但是,他們在分配到什麼地方時,還不是很清楚那個地方怎麼樣,因為那時信息都非常封閉。有時,分配到哪裡,生活條件是好是差,有時也是靠蒙的。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們全家在惠來西嶺礦,那時的礦長,書記都是北方人,是南下幹部。七十年代末期,礦山又調來了一個姓黎的領導,也是北方幹部,全家人一起調過來,家裡有三個女孩,大姐大概十七八歲,二妹大概十三四歲,小妹大概十歲左右。那天,他們全家到礦區時,剛好下非常大的雨。礦區不大,大家彼此都很熟悉,突然來了一家人,還有三個如花似玉的女孩子,那簡直是天仙下凡,大家都冒雨跑去看他們一家。只見姐妹三人坐在床上,被大雨嚇得大哭,不敢下來,我們是看得哈哈大笑。過後問她們,才知道他們是怎樣分配到這裡來的,有點哭笑不得。那時,有幾個領導要分配到惠來,有幾個地方可選擇,那幾個幹部對遠隔千山萬水的地方也不瞭解,其中,就有西嶺礦及東港二個地方,其中一個人就挑了東港,以為那裡就是一個港口,港口肯定比礦山繁榮,交通方便,而黎礦長也就只能選西嶺礦。其實,東港更偏僻,是一個公社,以農業為主。那天,黎礦長一家到西嶺礦,剛好下特大雨,把三個小姑娘都嚇壞了,她們在北方說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雨,連地上的小石頭都被雨砸得跳起來了。而且地上都是泥土而不是水泥地面,泥水橫流,她們嚇壞了。由於南北習慣不同,三姐妹連續哭了好幾天 。以後的日子,黎礦長一家人也慢慢適應了,三個姐妹花也逐漸過渡到山妹子了,也融入了我們這些山裡孩子群了,也一起學習,玩耍,但我還是把她們列入別惹她的行列,因為她們的老爸是大官,要是惹怒了她們,到老爸那裡告我一狀,那豈不是麻煩了。但後來,我就不怕了,因為他的爸爸很和藹,沒有當大官的脾氣,她媽媽更和藹,氣質非常好,與大家相處很和睦,從不發脾氣。

黎家三朵花​一直到一九七七年,大姑娘與我們一起參加高考,一九七八年我考上大學後就離開西嶺礦了。不久,他們全家也移居香港了。再過若干年,西嶺礦由於礦產資源枯竭而破產倒閉了。曲終人散,大家都離開西嶺礦了。

多年以後,有微信了。失散多年的朋友也慢慢聯繫上了,同時,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大家對往事的回憶,西嶺礦的回憶也越來越濃,我也一樣,以西嶺礦為題材也寫了數十篇散文,我也發給了那時在西嶺礦生活的朋友。共同尋找那年青春歲月的感覺,黎家三姐妹,大姐與二妹也經常聯繫,憶當年,嘆今朝,大姐說,希望在我的散文裡能浮現她一個清純小姑娘的影子,那是她青春在大山溝裡度過的歲月,現在,她們全家都在香港,過著幸福的生活,他也把老爸的照片發過來,那時,理著平頭,軍人風範的礦長,今年已八十多歲了,真的老了。但他還記得我的老爸老媽,他們那一代的人,是共和國的建設者,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比較深,我的老爸老媽也是經常回憶起西嶺往事,老領導,老同事,老工人,一提起往事,就停不下來,而且越聊越激動,尤其是同一個大山溝裡面的人,簡直就是一家人。

西嶺千秋雪何在?

東吳萬里船不歸。

一切已隨風。。。。。。

黎家三朵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