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生死關頭的狐猴家族

生死關頭的狐猴家族

2016年5月2日,在馬達加斯加的曼塔迪亞國家公園內,一名遊客在和狐猴嬉戲

它們安靜地蹲坐在地上,臂膀張開,白白的肚皮面向陽光。刺眼的光線使本來的“怒目圓睜”變成了“菩薩低眉”,黃褐色的虹膜仍舊十分顯眼。黑色的眼周呈豎直的菱形塊斑,鼻吻部也是裸露的黑色,周圍有一白色“人”字,與亦是白色的額頭相連;頭頂的灰色毛髮就像留著一點兒板寸的髮型。這臉龐令人過目不忘,無論正面還是側面,都很像小狗或者狐狸。狐猴的中文名稱便是這麼來的。而對於它的英文Lemur,則源於拉丁語lemures,為幽靈、鬼怪之意。

生死關頭的狐猴家族

大狐猴

這種狐猴還有一處獨一無二的形態特徵。在它長長的尾巴上有二十幾個黑白相間的環紋,如果單獨數一下黑環或白環,則各為12個左右。現在,人們通常叫它們“環尾狐猴”,亦稱“節尾狐猴”。節尾狐猴這一名稱可以參見民國十一年(1922)九月初版的、由杜亞泉等先生主編的《動物學大辭典》。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規範、統一動物的中文名稱且具有科學性的工具書——每一物種均有拉丁文學名。在“大辭典”裡,我們不難尋見之於若干種狐猴的介紹,其中這一物種被稱作節尾狐猴。

如果您是一位文博愛好者,您一定對節尾狐猴有更深刻的印象。乾隆二十六年(1761),清宮廷畫家、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繪製了一幅《交趾果然圖》。所謂“交趾”指越南,“果然”便是節尾狐猴。當時人們以為這種猴子產自越南。

生死關頭的狐猴家族

大竹狐猴

所繪“果然”,十分逼真,是典型的寫實主義。但細心的人都會說郎世寧畫的這隻節尾狐猴尾巴上是7個黑環,為什麼不是通常的12個或者至少也得有10個吧?

我看到有動物研究專家解釋,認為這隻節尾狐猴是殘疾個體,進貢來的時候,尾巴已經不全了。也有專家解釋稱自然界確實有環紋少的個體。郎世寧之所以這麼畫,或許有以上原因,但在和北京大學哲學系專攻博物學史研究的王釗博士交流之後,我才找到了真正的答案。

《交趾果然圖》是郎世寧畫好了以後,準備奉獻給乾隆的母親,也就是今天被演繹成的“甄嬛”,即崇慶皇太后七十大壽的賀禮。郎世寧很有可能是故意把節尾狐猴的尾巴畫成7個黑環,以體現恭祝皇太后七十歲誕辰(實際當年為69週歲),以及凸顯祥獸的出現,為皇太后祝壽。我們進一步推測,這隻節尾狐猴可能命運多舛,不僅不遠萬里從馬達加斯加被送出來,還途經越南,一路坎坷地來到北京,且為了祝壽,人們把它的尾巴砍下一截,消減為7個黑環,也不是不可能的。

郎世寧的繪畫告訴我們,至少在乾隆年間,就有中國人見過節尾狐猴了,並認為它也屬於異域之祥獸。

節尾狐猴的長相的確甚為特別。如果您能夠感覺到節尾狐猴與其他狐猴之間有顯著的形態差異的話,那麼您真是相當專業了!正是因為外部形態的差別,使科學家很早認識到,它應該屬於一個相對獨立的類群,即節尾狐猴屬(舊稱狐猴屬,Lemur),此屬僅此一種。而狐猴屬(亦稱美狐猴屬、真狐猴屬,Eulemur)12種、領狐猴屬(Varecia)2種、竹狐猴屬(Hapalemur)5種、大竹狐猴屬(Prolemur)1種,這些種類或類群與節尾狐猴在形態特徵、基因或遺傳學特徵,以及行為、習性、自然史方面都有較大的區別。而它們所有成員組合在一起,就是狐猴科(Lemuridae)。

生死關頭的狐猴家族

環尾狐猴

節尾狐猴像其他靈長目動物一樣,活潑可愛、聰明伶俐,且又有顏值擔當,因此它是備受人們青睞的觀賞物種,成為動物園的明星也可想而知。

我曾一度認為節尾狐猴是動物園裡“爛大街”的猴種。在國內,即使是一個毫無動物福利、毫無籠舍丰容的動物園,您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若是在北京動物園等國內大型或省會動物園,您甚至可以見到幾十只組成的龐大族群。

到了歐美動物園就更不用說了,我也算是遊歷過不少國外的動物園,幾乎每一個動物園都飼養節尾狐猴,族群也頗具規範,通常動物園提供一個很大的場地散養,遊客可以近距離觀察,面對面地接觸。有時節尾狐猴見多了真的有點兒想吐——怎麼到處都是這種狐猴呢?!難道它們的種群數量特別多?還是這種猴子特別容易繁殖?

2016年暑假,當我第一次踏上馬達加斯加島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原來它們比我想象的要珍貴得多!

節尾狐猴分佈於馬達加斯加島的南部和西南部,生活在灌叢、林地、丘陵等地帶,甚至環境非常惡劣的乾旱環境。在馬島,節尾狐猴已經算是分佈面積最大、適應性最強的一種狐猴了,然而我們在野外卻很難見到它們。2017年,科學家統計節尾狐猴野外的數量約2000只,雖然數量上比大熊貓可能稍多一點兒,但其境況遠遠不如大熊貓,其滅絕的風險遠高於大熊貓,故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受脅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為瀕危級(EN);要知道,大熊貓才是易危級(VU)——比瀕危級再低一級。

馬達加斯加,作為這個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對環境、自然、生態、野生動植物存在著一種最簡單粗暴的掠奪。我在旅行的整個過程中,每每坐在車裡,走到任何有人的地方都有一股煙熏火燎的氣味;有的人在用薪柴燒火做飯,有的人在燒製木炭或磚頭,有的人甚至成片成片地在山野上放火燒荒……無論是在首都或者其他城市,還是偏遠的農村,抑或是沿著公路形成的自然村,烏煙瘴氣、燒焦烤煳的味道總是伴隨著整個行程。

馬達加斯加的森林砍伐可以說自古有之,特別是殖民地時期以來,對外輸出木材量驟增,很多值錢的紅木類樹木被大量出口,很多地方几乎絕跡。我雖然在馬達加斯加走的地方不算多,但也是從東海岸貫穿到了西海岸,南北方向也去了一些保護區或國家公園。沿途下來,大片地區看到的都是次生林,甚至草地更多,這些大多都是人們亂砍濫伐之後、植物群落髮生演替的景觀。

此外,這個國家石墨儲量佔非洲國家首位,以及擁有云母、寶石、鉛、鈾、金、銀、銅等等各種礦產。自然資源著實豐富,但不幸的是大規模開採,也使得很多自然之地受到破壞,滿目瘡痍。對野生動物來說,也就是它們的棲息地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包括周圍島嶼在內,馬達加斯加的陸地總面積約為59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不到半個西藏自治區的面積大小。但這裡卻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野生動植物!馬達加斯加島生活著100種狐猴,它們都是馬島特有的物種;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變色龍種類也都生活在這裡!還有很多原始、獨特的類群,例如20多種馬島蝟(非常古老的食蟲類動物,是非洲鼩目的主要組成),以及馬島獴、馬島靈貓等食肉目動物。

2000年,一批國際頂尖的保護生物學家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論文——《優先保護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Biodiversity hotspots for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科學家們提出了全球25處應該優先關注、優先付諸行動的重要區域,加以保護。馬達加斯加就是少數幾個整個國家全部被劃入“熱點”的重要地區!要知道,我國雖然陸地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是16個馬達加斯加的面積總和,但是我國入圍“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地區只有“西南山地”一處,即四川西部、西藏東南部、雲南西北部。所以,我國的生物多樣性的整體價值從某種程度上講可能還沒有一個島嶼的價值大,而劃分的理由,正是馬達加斯加所擁有的野生動植物物種的特有性和珍貴性。

我們回過頭來繼續考察馬島狐猴的現狀,您就可以有更感性的認識與瞭解。我們以比瀕危級更高的級別——極危級(CR)為例,我國哺乳動物有670餘種,我國所有的極危級哺乳動物卻只有9種,即中華穿山甲、白鱀豚、野駱駝、高鼻羚羊、白頭葉猴、北白頰長臂猿、西黑冠長臂猿、東黑冠長臂猿、海南長臂猿。

而馬達加斯加僅100種狐猴中,就有23種是極危級!我想不妨借用《三聯生活週刊》寶貴的版面的一隅,把這些極危級的狐猴列出來,這是漢語世界第一次呈現所有世界上最珍貴、最稀有、最原始的靈長類動物的中文名稱。我希望讓更多的讀者意識到,不是大熊貓、金絲猴、東北虎、藏羚羊才算珍貴動物,事實上,它們並不珍貴,比大熊貓更瀕危、更稀有、更亟待保護的物種還有很多,這些極危級狐猴開列如下——

斯氏倭狐猴(Cheirogaleus sibreei)、格氏鼠狐猴(Microcebus gerpi)、克氏鼠狐猴(Microcebus mamiratra)、馬洛伊特鼠狐猴(Microcebus marohita)、白領狐猴(Eulemur cinereiceps)、藍眼黑狐猴(Eulemur flavifrons)、獴狐猴(Eulemur mongoz)、阿勞特拉竹狐猴(Hapalemur alaotrensis)、金竹狐猴(Hapalemur aureus)、大竹狐猴(Prolemur simus)、大狐猴(Indri indri)、費氏鼬狐猴(Lepilemur fleuretae)、詹氏鼬狐猴(Lepilemur jamesorum)、薩哈馬拉茲鼬狐猴(Lepilemur sahamalazensis)、北鼬狐猴(Lepilemur septentrionalis)、豪氏鼬狐猴(Lepilemur tymerlachsoni)、絲絨冕狐猴(Propithecus candidus)、普通冕狐猴(Propithecus diadema)、佩氏冕狐猴(Propithecus perrieri)、金冠冕狐猴(Propithecus tattersalli)、維氏冕狐猴(Propithecus verreauxi)、紅領狐猴(Varecia rubra)、黑白領狐猴(Varecia variegata)。

當您打開這些狐猴的分佈圖的時候,您會看到每個種幾乎都是一個個孤立的小點兒,或者一小片極為狹窄的區域,也可能是幾個如孤島一樣的彼此不相連接的區域。這些狐猴命懸一線,一旦區域內棲息地喪失,就會導致整個物種土崩瓦解!

如果物種大滅絕真的來臨了,我們能逃脫這次災難嗎?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