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 小幹視角︱海納百川,抱團發展,產業聯盟合力共生

小幹視角︱海納百川,抱團發展,產業聯盟合力共生

產業聯盟是企業間結成的互相協作和資源整合的一種合作模式,能在某一領域形成較大的合力和影響力,為成員企業帶來新的客戶、市場和信息。

2018年初,中國交建聯合產業鏈上下游100餘家企業和機構,在上海成立產業發展與運營聯盟,共同深度參與產城融合發展。聯盟將採用“基礎設施+產業合作”的協作模式,以城市綜合體、片區綜合開發、特色小鎮、產業園區等產城融合項目為載體,整合高端智庫、產業實體、運營企業、服務機構等資源,抱團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小幹視角︱海納百川,抱團發展,產業聯盟合力共生

7月19日晚,美國《財富》雜誌全球同步發佈最新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國交建,以794.169億美元的營業收入,榮登第91位比去年排名穩步躍升12位。從排名來看,入圍世界500強的中國建企中,中國交建排名上升幅度最大,達12個身位,超越太平洋建設集團,身居行業分榜第4名。

除了榮登世界500強第91位之外,7月17日,國務院國資委公佈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A級企業名單,中國交建榮獲國資委業績考核“十三連A”,成為十一家獲得“十三連A”的中央企業之一,也是建築央企中唯一獲得“十三連A”的企業。

小幹視角︱海納百川,抱團發展,產業聯盟合力共生

產城模式是個大風口,已經毋庸置疑。然而,產城融合的具體運作並非易事,對企業的產業規劃能力、招商引資能力、產業發展能力、資金實力都提出了更高的、更全面的要求。

產城融合相對底層的需求,來自於地方政府推動城市產業升級的意願。而從產城運營商的角度來看,以產業為核心,圍繞政府對城市規劃、產業升級、經濟發展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產業服務,培育產城領域的核心競爭力,逐漸成為主流。

小幹視角︱海納百川,抱團發展,產業聯盟合力共生

中關村產業聯盟

中關村通過園區創新系統孕育了產業聯盟的快速發展,目前已擁有產業聯盟20多家,無論數量還是類型都走在全國前列。中關村產業聯盟促進了園區內企業和產業的創新,豐富和促進了中關村區域創新系統,帶動了國內產業創新。

小幹視角︱海納百川,抱團發展,產業聯盟合力共生

中國科學院智慧城市產業聯盟

聯盟依託中科院的產學研優勢資源,成為創新鏈和產業鏈的結合紐帶,為智慧城市建設中的跨界合作提供產品技術、人力資源、實踐經驗等必備條件,助力我國城市更快、更好地向更高階段發展。

小幹視角︱海納百川,抱團發展,產業聯盟合力共生

碧桂園“科技小鎮”產業聯盟

聯盟以產城融合為使命,面向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數字娛樂文化、科技金融、新能源、大健康等六大前沿科技領域和區域支柱產業的創新發展來整合資源,形成產業核心競爭力與影響力,目前已集聚產業資源超過1500家。

成功絕非偶然,三大舉措海納百川

吼出來:要合作就要喊出來

當前,房地產企業已經成為了我國社會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聚集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包括土地、資金和人才,這是房企建立產業聯盟的主要優勢。而在具體項目運營方面,因房企自身產業資源有限,需要與產業方開展戰略合作,由房企負責開發建設,產業資源方負責產業資源的導入、培育和運營。

活起來:合作對象不拘一格

對於多數開發企業而言,都處在進軍產城領域的探索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房企只能確保走新型城鎮化、產業升級、服務政府這條路在大方向是對的,至於如何盈利、如何平衡現金流仍需要在具體運作中具體考慮。從這一角度出發,企業先圈定大量產業資源,再不斷摸索利潤點,拓寬融資渠道,培養核心人才可能才是最優的策略。

快起來:實際招商落地才靠譜

產業聯盟的建立需要通過項目的落地,以實際招商的引入作為立足點,持續導入合作產業資源,為今後發展開闢道路,也為新項目的持續拓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幹視角︱海納百川,抱團發展,產業聯盟合力共生

產業聯盟的密集成立,代表著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反映了中國產業的迅速發展和興旺狀態。眾擎易舉,勠力同心,各種聯盟的成立和運作,在促使產值翻倍的同時,也匯聚了中國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