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天下第一奇書——《金瓶梅》,到底是誰寫的?

每當人們提起《金瓶梅》一書時,自然而然的總有一種莫名的情緒摻雜其中,難以啟齒。且不論這本明代的奇葩小說是何方神聖所著,單憑它經過幾百年歲月還能流傳至今的影響力就可見其非凡之處。

  • 自古以來這本書一直被人視為“禁書”,但此書以豐富的思想內容和嫻熟的寫作藝術手法,在我國文學上一直備受關注,同樣的,對這本書的作者的窺究也一直是眾說紛紜,因此書的作者並沒有署名自己的真實姓名而是冠以“蘭陵笑笑生”作為筆名,蘭陵在今天屬於山東棗莊,所以有人認為作者應該是山東人,《金瓶梅》分別有兩個版本,一種是明朝萬曆年間的《金瓶梅詞話》,一種是明朝天啟年間的《原本金瓶梅》,兩個版本內容大致相同。
天下第一奇書——《金瓶梅》,到底是誰寫的?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學術界關於《金瓶梅》一書作者的研究更為活躍,至於到底是誰寫的,大致分為幾派代表:

  • 本人在此文中只詳細講解個人認為比較準確的作者人選——屠隆(不抨擊其他學派的觀點)

屠隆,有的研究者認為《金瓶梅》成書的確切時間應該在萬曆皇帝十七年至二十四年之間,從此書的內容上分析,這本書的作者應該是一個很不得志、看穿紅塵世事、玩世不恭、又在京城做過官的人,恰巧在明朝萬曆年間有一文學家在《開卷一笑》裡使用過“笑笑先生”的筆名,“笑笑先生”也可以認為是“笑笑生”,而“蘭陵”應為江蘇武進,是屠隆先祖居住過的地方,他的書齋是“婆羅館”,正是取名於武進的古巷,基於以上幾點來看,符合《金瓶梅》作者的創作條件。

萬曆十二年,屠隆在京城平步青雲之時,因揭發西寧候驕奢yin欲而被罷官,使他看清世態炎涼,此後更加縱情於詩詞歌賦、飲酒作樂。這種遭遇和身世以及對社會的認識,都和《金瓶梅》中所揭露的情節一致,屠隆對人慾望的看法是“既想治欲,又覺得食色性也,難以根除”,這與《金瓶梅》“企望否定過度的yin欲”又“不自覺的讚賞”的觀點也相互吻合,屠隆認為文學作品可以“善惡並採,俗雅雜存”,不必對yin字的描寫躲躲閃閃,這些都是產生《金瓶梅》一書的思想基礎。

天下第一奇書——《金瓶梅》,到底是誰寫的?

其他還有很多學者分別認為是:賈三近、李開先、吳儂、王世貞、蔡榮名(現代學派後起居上之說)、馮夢龍、盧楠、等等很多作家,就不在此一一陳述。

  • 個人認為:處於歷史的原因,對《金瓶梅》這一文化遺產有過許多不公正的評價,在清代還將其列為“yin書”和“禁書”。對於這部作品,其實大家可以把他當為社會悲情小說來閱讀。《金瓶梅》反映的是封建專制社會對人性的壓抑與異化,而書中主人公醉生夢死、超前、過度享受生活,這其實也是一種精神危機的體現,然而危機的最終則是面對悲情和死亡。少數真正把《金瓶梅》讀懂的人,會恍然大悟而嚇出一臉冷汗,能反思出書中對xing的描寫,領悟作者警示後人不要“樂極生悲”,“人沒有吃不了的苦,卻有享不了的福”,告誡後人“要高度自律,飽暖思yin欲”,的良苦用心。然而給本人的感覺是:這本書讀懂的人很少,反而炒火了幾個書中的人物:西門慶、潘金蓮....
天下第一奇書——《金瓶梅》,到底是誰寫的?

有朋友問我史記不繼續寫了嗎,我該怎麼回答呢,司馬遷從上古一直寫到武帝年間,我只是有剛好寫到武帝年間就斷寫了而已,並不代表不再寫太史公本紀,有些內容我已隨著時間而忘卻,不記得的內容只能重新翻譯古文。另外我接下來打算做一點有利於地區文化發展的事,至於是什麼,本人暫時保密,因為還在洽談中。

感謝閱讀,本文在此結束,碼字辛苦嚴禁仿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