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我國硒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四化”

我國硒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四化”

尹雪斌博士

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變化,同時也給全球富硒食品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文│ 尹雪斌

我們每天吃飯、吃水果、喝茶的時候,很自然地補充了我們身體缺乏的某些礦物質,大家的身體因此健康而強壯。隨著消費升級和人們健康理念的日益增長,利用天然食物補充人體缺乏的微量元素,成為一種趨勢。功能農業經過十年的發展正在將這一理念變成現實。

從全球最新消費趨勢來看,以安全、天然、健康為基礎的富硒大米、富硒雞蛋、富硒茶葉、富硒大閘蟹等富硒食品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隨著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變化,同時也給全球富硒食品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近幾年來,功能農業、富硒產業的發展在國內已初具規模,富硒農業的發展在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農民的收入、脫貧攻堅、健康中國、提高中國農產品的價值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成為振興鄉村產業的一個重要亮點。

硒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確立的人體必需的15種微量元素之一,人體無法合成且必須通過食物攝取,需量很小作用巨大,被人們譽為“生命之火、抗癌之王、長壽元素”等。研究顯示,我國成人日均硒攝入量僅為40微克左右,離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60-250微克/天相距甚遠。公眾健康生活環境更是岌岌可危,因此,開發富硒產品,推廣富硒食品已勢在必行。

但富硒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諸多問題。比如天然富硒區對產業認知度不高,消費者認識不充分,缺乏科技保障、公眾信用認識缺失等問題都存在。以及生產標準缺失、誇大宣傳、虛假宣傳等都是制約產業發展的障礙。

基於這些問題,我認為硒產業的健康發展應該從產業科學化、產品標準化、保障系統化、發展理性化四個方面入手。

產業科學化。當前各地盲目發展,出現了一哄而上的勢頭,很多不是富硒的產品貼上了富硒的標籤,造成了良莠不齊的局面。我認為,發展富硒產業,要科學規劃,確立企業主體、平臺搭建和機制創新三個要點,儘快建立富硒產業標準化示範區,開發、引進、轉化一批科技成果,培育一批有自主研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全力服務富硒產業發展。比如天然富硒區宜春,為了推動富硒產業的科學快速發展,委託蘇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承擔《宜春市富硒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的編制工作,並深入開展調研,採取多層次座談、實地考察、填寫調查問卷等方式調研富硒產業發展情況,明確了富硒產業發展目標、任務、線路圖和時間表,切實把宜春打造成國際知名硒產業發展示範區。

產品標準化。由於硒在土壤中分佈非常不均勻,天然富硒區的也存在土壤硒含量不達標、部分產品硒含量不夠的現象,不僅擾亂了市場,還損壞了公共產品的信譽,一個產品的富硒含量必須達到一定的標準才是合格的,既不能多也不能少,這才是安全有效的產品。

由於自然界硒分佈極不均勻,富硒區達標產品也只是一部分,但此前為了蹭熱度,來自富硒地區的都打富硒牌,誇大功能效益,攪亂了市場,損害了整個硒產業的信譽。我們必須儘快出臺統一規範的“富硒”標準。這裡有一個成功的例子,中衛硒砂瓜,今年的產值達到25個億。所謂硒砂瓜,就是在壓砂地裡長出的西瓜,由於當地砂石中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硒、鋅、鈣等微量元素,加之乾旱、晝夜溫差大等自然氣候原因,使得硒砂瓜在生長過程中日照充足,積蓄了大量礦物質和糖分,被譽為“石縫裡長出的西瓜。”從2004年開始,中衛市將硒砂瓜確定為山區農民脫貧增收的“拔窮根”工程,硒砂瓜產業在短短几年裡得到了迅猛發展。通過在央視做形象廣告等一系列的品牌戰略,“硒砂瓜”已經成為寧夏農產品走向全國的一張靚麗“綠色”名片。中衛市政府不僅將硒砂瓜打造為全國功能農業的“單品冠軍”,而且還與蘇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制定了硒砂瓜的質量標準,讓有標準的硒產業成為鄉村振興、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突破口和增長點。

保障系統化。要逐步建立健全服務體系——富硒產品創新服務、質控服務、品牌服務、渠道服務、金融服務,構建完整的產業生態鏈。已經有一些省區在這些方面上,開展了部分實踐。例如,我國最大的天然富硒區——廣西,自治區政府十分重視硒科技創新,把創新驅動作為廣西農業主打富硒牌的重要支撐,先後投入5000萬設立硒重大專項,依託廣西農科院成立廣西富硒農業研究中心,聘請我擔任主任,同時聯合推動中國(南方)富硒功能農業研究中心籌建。享譽“世界硒都”美譽的湖北省恩施州,成立了省級富硒研究院,並聯合國際硒研究學會在恩施開展“天然生物營養強化研究計劃”(NBP計劃),借力全球硒研究專家為恩施硒產業發展提供保障,作為公共品牌建設打造硒博會。再例如,山西省,依託山西農業大學建立山西功能農業研究院,並設立功能農業本科專業方向,由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授牌成立“國家功能雜糧技術創新中心”,成為我國功能糧油領域第一個國家平臺。寧夏中衛市為帶動當地硒產業全面發展,還由國資、硒谷科技聯合成立了寧夏硒產業發展公司。地方政府集中力量保障富硒產業發展,實現了資源、科研、應用推廣的系統合作,開創了政產學研結合新模式,為富硒產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發展理性化。既不能不急不緩,也不能一蹴而就。因為硒產業目前還是小眾市場、新興市場,公眾瞭解有限,加之此前魚龍混雜的非標產品,讓消費者認為硒是一個炒概念的產品,持續的理性消費群尚未形成,無所以對消費者的宣傳、教育需要一個過程。需要通過科技保障、品牌合作,抓住當下中國消費升級的黃金機遇期,不斷推出一定規模的優質產品投放市場,以產品教育消費者。比如白湖農場的富硒大米,雖然價格在8—10元/斤,但依然受到市場的熱捧。究其原因是因為白湖農場天然生態的自然環境和“六個統一”的管理體制,築牢了安全、優質的品質,贏得了市場的美譽。從2012年的400畝開始,到今年的5000畝種植面積,富硒稻米連續5年抽檢指標全部達到一級標準。

有了這“四化”,硒產業的高速發展就能成為現實。發展富硒功能農業對於新常態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農業發展新優勢,提升農業核心競爭力,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具有重大意義,真正成為帶動“農民增收、人民增壽”的好產業。

尹雪斌博士,中國科技大學蘇州研究院功能農業重點實驗室主任、南京大學(蘇州)高新技術研究院功能農業工程中心主任,國家功能雜糧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山西功能農業研究院院長、蘇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任國際硒研究學會秘書長,曾任第一屆至第五屆國際硒與環境和人體健康會議組委會 主席或聯合主席,國際NBP計劃聯合發起人。

(尹雪斌博士,中國科技大學蘇州研究院功能農業重點實驗室主任、南 京大學(蘇州)高新技術研究院功能農業工程中心主任,國家功能雜 糧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山西功能農業研究院院長、蘇州硒谷科技有限 公司董事長。兼任國際硒研究學會秘書長,曾任第一屆至第五屆國際 硒與環境和人體健康會議組委會 主席或聯合主席,國際NBP計劃聯合 發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