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東遊記:蘇州|中張家巷裡的兩個博物館,崑曲和蘇州評彈


蘇州古城,平江歷史文化街區裡,有個中張家巷。蘇州兩大藝術系博物館坐落在這個小巷裡,一個是中國崑曲博物館,一個是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8月26日,筆者和朋友一行前往參觀。

中國崑曲博物館在中張家巷的中段。坐落於崑曲發源地的中國崑曲博物館,是全國唯一的集崑曲的歷史、文化、藝術於一體,以陳列、展演、保藏、利用、研究為宗旨的專業藝術博物館。2003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

根據其官網的介紹,中國崑曲博物館和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同屬蘇州戲曲博物館。蘇州戲曲博物館,成立於1986年,和中國崑曲博物館同駐全晉會館。

館址前身為蘇州全晉會館,又名山西會館,清代光緒五年由山西寓蘇晉商集資共建。全晉會館是蘇州歷史上眾多會館、公所中現存最完整、並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築群。2006年5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昆博館裡設有崑曲史話展區、崑曲樂器與服飾展區、崑曲與生活展區三個常設展覽。全面對崑曲的歷史、發展、現狀通過展品和圖文進行了介紹。崑曲,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戲曲形式,也是世界古老的三大戲劇源頭之一。她發源於元朝末年蘇州地區的崑山一帶,原名崑山腔,至今已有六百餘年曆史。16世紀中葉經魏良輔改革後,崑山腔成為一種格律嚴謹、形式完備、聲腔音樂婉轉悅耳柔媚悠長的演唱藝術。


又經許多文學藝術家奉獻智慧,崑曲藝術成為融文學、戲劇、表演、音樂、舞蹈、美術於一體,富有詩情畫意的舞臺綜合藝術,她集中國古典藝術與美學之大成,是東方藝術的傑出代表。她的豐富、嚴謹、完整、精深的戲劇藝術體系,成為中國各種戲曲發展的資源,被譽為“百戲之母”;她獨特深厚的美學傳統與獨具神韻的東方風格,數百年來歷經滄桑而始終對於人們具有永恆的魅力。

2001年5月18日,中國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標誌著崑曲以其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及其珍貴的民族戲曲價值得到了世界的公認,成為了全人類共同的精神文化財富。

湯顯祖畫像。湯顯祖,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歷數其成就,以崑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又以《牡丹亭》最為著名。

我和朋友一行參觀了崑曲史話展覽,這裡展出了崑曲早期創作名家畫像,大量清代、民國時期崑曲劇本,同時利用現代影音技術呈現、播放著曾經的崑曲名家演唱的名段。

在二樓的窗邊,還能領略中間庭院裡古戲臺的風采。

說起古戲臺,她是整個全晉會館的精華所在。戲臺坐南朝北,戲樓分為兩層,低層為儀門及兩廊,樓層由北伸出式戲臺、橫列五開間的後臺和左右各縱聯五間的廂樓組合而成。戲臺為歇山筒瓦頂,雙戧飛翹。額枋雕飾龍鳳及戲文圖案,正面懸垂木雕花籃、獅子各一對。臺頂穹窿藻井,由黑色蝙蝠淺雕與雲頭圓雕榫卯構件組成螺旋向上的蟠龍紋飾,不僅彰顯了絕妙的古典建築藝術之美,更起到了“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擴音作用。

該戲臺是蘇州現存古典戲臺中最為精美的一座,深得著名美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的讚譽。平日裡這裡經常有崑曲的演出,筆者前往參觀,也許是下雨的緣故,未能欣賞崑曲的風采,實在遺憾。


從昆博館出門,向西至西巷口處,可以見到上圖這一雕塑作品。右側是一人坐著一輛黃包車,左側應該是書場的夥計站在門前迎客。這,就到了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

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2004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蘇州評彈,以其簡便的說唱形式、精彩的書目內容、惟妙惟肖的表演方式深受廣大觀眾和海外僑胞的喜愛和讚賞,與中國崑曲、蘇州園林一起,成為歷史文化名城蘇州的“文化三絕”。2006年5月20日,蘇州評彈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蘇州評彈是江南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流傳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和蘇州彈詞的總稱。蘇州評話也稱“大書”,只說不唱,以一人演出為主,表演注重“說、噱”,演員在臺上憑藉一塊醒木、一把摺扇就能模擬世情百態。蘇州彈詞也稱“小書”,有說有唱,一般以兩人為主,表演注重“說、噱、彈、唱”和“理、味、趣、細、技”等特色。


館址前身為清末民初的沈宅,建築面積839平方米。

“吳苑深處”書場是100多年前姑蘇城裡最著名的四大書場之首。原書場書檯仿清代滄浪亭而建,因為當初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聽“江南書王”王周士說書,地點就在當時的行宮滄浪亭裡。而今書檯仍然保持傳統古樸的風格,呈現仿清代傳統書場的格局。每天下午,這個書場裡都會有蘇州評彈專業表演。書場茶座的座位仍按100年前清代書場的格局擺放。前排中間最大的一桌是蘇州評彈獨有的“狀元桌”。

蘇州評彈的早期書場由茶館兼營,稱茶館書場。書場模型展現的便是清末民初茶館書場藝人會書的場景。所謂“會書”,就是年終藝人們齊聚一堂“擺擂臺”各展書藝的專場演出。書場模型將清末茶館書場的世俗風情用瞬間凝固的手法展現在遊客面前,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充滿人生情趣的江南評彈圖。


陳雲是蘇州評彈的忠實知音,一生熱愛評彈,他一直非常關心評彈藝術及評彈演員的成長。1962年,由陳雲建議創辦成立了“蘇州評彈學校”,成為全國唯一培養評彈藝術表演人才的“搖籃”。博物館裡設立陳雲紀念廳,圖中陳雲的雕塑。

博物館內展出的《智取威虎山》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