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為何“受傷”的總是牙?盤點媽媽最關心的牙齒問題!

牙齒關係到孩子的樣貌、發音問題、飲食健康以及自信心,是其成長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各種各樣的牙齒問題也找上門了,不是出牙晚,就是患齲齒,或是乳牙早失、不齊,讓人煩不勝煩。那麼,這些常見的牙齒問題你都瞭解嗎?又該如何妥善解決呢?

為何“受傷”的總是牙?盤點媽媽最關心的牙齒問題!

乳牙遲萌,為哪般?

“長牙”作為寶寶成長的標誌之一,一直以來都頗受各方關注。有早早出牙的寶寶,也有寶寶的乳牙“千呼萬喚沒動靜”,著實愁壞了媽媽。其實,因個體差異影響,寶寶的乳牙萌出時間是有早有晚的,判斷出牙是否過遲,應先弄清楚乳牙的出牙時間:一般6-7個月寶寶會萌出第一顆牙齒,直到出滿20顆牙才算乳牙萌出完畢。只要1歲之前長出乳牙都在正常範圍內,但如果寶寶比正常萌牙區間晚6個月或該成對出現的牙齒6個月內沒有出齊,就要有所警惕。一方面,媽媽可以找專業醫生對寶寶的牙齒髮育狀況進行評估,逐一排除遺傳、外力、疾病等因素;另一方面,也要考慮是否是營養不到位惹的禍,比如組成牙齒的主要成分——鈣元素,寶寶缺鈣會影響骨骼和牙齒的發育。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維生素AD的充足攝入,維生素D是鈣的“搬運工”,可以促進鈣吸收,使鈣質有效到達骨骼和牙齒,減少鈣流失。維生素A對牙齒髮育也很重要,一旦缺乏會使牙釉質發育不良,阻礙乳牙的正常生長,同時也會影響出牙時間,造成出牙遲緩。

乳牙患齲,治不治?

有數據顯示,在兒童常見疾病中,乳牙齲齒髮病率處於第一位。儘管形勢不容樂觀,但還是有很多媽媽抱著“乳牙遲早要換,齲齒不治也沒關係”的想法,認為寶寶換牙後就可不治而愈。實際上,在乳牙的使用期內,恆牙就已經像胚胎一樣埋在乳牙的牙根下面,齲齒帶來的炎症有可能侵襲恆牙胚,不僅影響恆牙萌出時間,還會導致萌出順序錯亂,影響牙齒美觀。而且,牙齒齲壞引起寶寶咀嚼問題,也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消化和營養吸收,長此以往可能造成發育遲緩,同時還可能影響面容。齲病的發展過程,不是“質變”而是“量變”,如果能早發現早診治,就能免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日常生活中,媽媽要注重寶寶的口腔清潔和飲食控制,正確清潔牙齒,減少甜食和含糖飲料的攝入,改掉含奶睡、不漱口等不良習慣。此外,維生素A也是預防齲齒的關鍵,可以促進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骨細胞的分化,一旦缺乏易造成牙齒脫落、參差不齊、牙釉質發育不良、更易齲齒等。考慮到維生素AD對牙齒生長的促進保護作用,媽媽更應遵從醫生建議從寶寶出生起每天一粒伊可新維生素AD滴劑,至少堅持服用到3歲。

乳牙不齊,整不整?

造成乳牙不整齊的因素有很多,遺傳因素是一方面,更多的是一些後天的不良習慣。比如有些寶寶喜歡吃手指,“口欲期”時寶寶吃手是好事,但若超過3歲還有這樣的習慣,就有可能引起乳牙位移,導致上牙牙齒咬和不正,甚至形成開合牙;寶寶躺著吃奶瓶容易形成舌頭前伸的習慣,導致下頜骨發育過度,上頜骨發育不足,變成“地包天”;如果寶寶吃的食物過於精細,造成乳尖牙磨耗不足,也會造成牙齒不齊;習慣用口呼吸的寶寶,舌頭會代替嘴唇抵在上下排牙齒之間,導致切牙外突……這些都有可能造成乳牙發育不齊,影響寶寶咀嚼功能和將來的臉型。儘管大多情況下,寶寶乳牙不齊可以不做處理,但有些情況也要及時矯正,尤其是3~4歲寶寶極易出現的乳牙反頜(地包天)畸形,錯過黃金治療期可能要通過手術才能矯正,到時受苦的還是寶寶,所以一定要定期看牙醫,聽從醫生建議。

乳牙早失,管不管?

正常情況下,孩子到了6歲左右,乳牙就會開始自然鬆動脫落,取而代之的是恆牙開始萌出。但也有部分寶寶,由於齲齒或其他外傷導致乳牙過早脫落或拔除,這就是乳牙早失。乳牙脫落不僅影響咀嚼功能,給齲齒留下可乘之機,還會導致鄰牙齒髮生位移,影響後繼恆牙萌出或是恆牙出牙不齊,最終導致牙列畸形、牙列擁擠、咬合關係不良等後果。因此,如果寶寶乳牙過早脫落,最好到口腔科做詳細檢查,一般會建議做“間隙保持”治療,可以防止鄰牙向喪失部位傾斜和對合牙伸長,保證繼承恆牙正常萌出,避免牙齒阻生或牙列擁擠等畸形的發生。

保護牙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媽媽們的悉心呵護與照料,可別再讓寶寶的牙齒“受傷”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