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專升本閱讀,詩中只提一秋字,但見滿眼秋色,探索王維的詩佛人生

詩中只提一秋字,但見滿眼的秋色,探索王維的詩佛人生

山居秋暝

王維(唐)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本是描寫的是初秋傍晚時分,山村秋雨過後的秋色。與明月青松為伴,聽石上清泉的叮咚之聲,中間時隱時現洗衣女的喧笑,真是一片世外桃源。對於這個繁亂的花花世界相比,若想逃離的話,真的是一個理想的去處。

專升本閱讀,詩中只提一秋字,但見滿眼秋色,探索王維的詩佛人生

王維做此詩的處境

要想理解這首詩更深的人文內涵,就不得不簡單的提一提王維的人生閱歷。公元731年(或721年),當時王維30歲或21歲(也有說是32歲)就考中了狀元。具體資料有待專家考證。但是自己的官運不是很順利。剛擔任太樂丞(正五品下,負責朝廷禮樂之官)職務,因下屬舞黃獅子(黃獅子是皇帝專用,這屬於犯上的罪名)被削職,貶為濟州司倉參軍(從七品左右,文官)。後得到張九齡提拔。之後在安史之亂中,被捕後被迫為安祿山叛軍服務,多虧其弟王縉(jìn)因平亂有功,為兄贖罪,沒有被斬,逃過一劫,最後官至尚書右丞(正二品)。這應該是安史之亂結束之後的事情,就按公元756年算吧,這時王維55歲左右。在仕途上的雖說不順,但是畢竟落得終老。

專升本閱讀,詩中只提一秋字,但見滿眼秋色,探索王維的詩佛人生

秋景之後歸隱的心情

本詩寫於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陝西省藍田)期間,具體時間不詳,卻是做官之後的事情,閒時專門為自己修建的一處修心之處。平日與好友在此閒居,半官半隱的生活。

可以看出,王維自從當官以後,就極其厭煩官場的生活。我們從他的做官經歷也可以看出,剛做官不久就給自己找了個麻煩,對自己的官場生活不是那麼積極了。這裡加一句,極有可能由於王維的真性情,在官場的罪人是少不了的,免不了被擠兌,找一個罪名真的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專升本閱讀,詩中只提一秋字,但見滿眼秋色,探索王維的詩佛人生

結語

或許這個世界,從來不會因為缺少誰而黯然,也不會特意的去挽留誰。王維沒有錯,人性畢竟是有弱點的,當外界環境我們無法改變時,就想給心靈找一個安置之處。在這歸隱山居的日子裡,算是一種難得的清淨之地吧。參禪也好,信道也罷,在這滿眼的秋色之中,在心靈深處的清泉之側,王維選擇了獨善其身。不管怎樣,與空山清泉為佳,比得隨波逐流要好。想不迷失自我真的不是說說那麼容易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