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阿冷閱讀,劉禹錫筆下的烏衣巷緣何得名,後來又怎麼樣了?

阿冷閱讀,劉禹錫筆下的烏衣巷緣何得名,後來又怎麼樣了?

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阿冷閱讀,劉禹錫筆下的烏衣巷緣何得名,後來又怎麼樣了?

面對斜陽下的烏衣巷

本詩作於公元826年,劉禹錫和州(今安徽)刺史返回長安,途徑金陵(今江蘇南京)寫了五首詠懷古蹟,這是其中的第二首。此時,作者結束了自己二十多年的屢次北邊外放的生活。面對此情此情,箇中滋味,別有一番體悟。烏衣巷幾經繁華,如今在夕陽的餘暉中變得寂靜,似乎在這歷史的輪迴中,這一切皆有定數。

阿冷閱讀,劉禹錫筆下的烏衣巷緣何得名,後來又怎麼樣了?

為理想不斷追夢的人

劉禹錫,公元772年出生,河南洛陽人。公元793年,當時21歲考中進士,後入朝為監察御史(品級為正八品,權力極大,可以監察百僚,彈劾與建言)。後加入王叔文的政治集團,成為永貞革新的主要成員。不久,革新失敗,被貶為遠州(今四川)司馬(正六品,沒有實權,一般外放被貶的特殊官員)、連州(今廣東)司馬(正六品)。之後一直被卷在此次事件中,之後的二十多年間屢遭被貶。

阿冷閱讀,劉禹錫筆下的烏衣巷緣何得名,後來又怎麼樣了?

朱雀橋邊的曾經繁華烏衣巷

朱雀橋位於六朝古都都城的南門朱雀門而得名,是當時秦淮河上的交通要道,也是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附近就是烏衣巷,三國時期,吳軍守軍石頭城的部隊駐地。因守軍盡穿黑衣而得名。東晉時期,大臣王導、謝安也住在這裡,經過陳、隋先後朝代的更迭(據說,隋文帝楊堅擔心這裡的“天子之氣”,於是平蕩耕墾,把這裡變成了耕種的菜地),連年的戰亂,到唐朝時,這裡只剩下了斷壁與荒草,成了一片廢墟。

烏衣巷在歷史的戰火中歷經滄桑,如今,重新修葺的繁華,已不見當日的慘淡之景,我們只有在歷史的長河中,去尋找些蛛絲馬跡,品味那段幾經曲折波瀾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