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每日學詩之《送元二使安西》~朋友,別了,望 再 見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每日學詩之《送元二使安西》~朋友,別了,望 再 見


【意譯】

渭城清晨的雨水打溼了地上的浮塵,青磚綠瓦的旅店和周圍的柳樹都顯得格外清新明朗。 請你再喝完一杯酒吧,當你向西出了陽關後,就再也見不到老友了。

【註釋】

①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稱呼,類似現在的“元老二”。

②安西:唐代中央政府為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在今新疆庫車縣。

③渭城:秦置咸陽縣,漢代改稱渭城縣(《漢書·地理志》),唐時屬京兆府咸陽縣轄區,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北,渭水北岸。

④浥:yì,溼潤。

⑤陽關:漢朝設置的邊關名,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古代跟玉門關同是出塞必經的關口。《元和郡縣誌》雲,因在玉門之南,故稱陽關。

⑥盡:喝盡。一作“進”。

⑦君:元二。

每日學詩之《送元二使安西》~朋友,別了,望 再 見


【背景】

這是王維送朋友元二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這首詩又叫《贈別》、《渭城曲》、《陽關曲》、《陽關三疊》。大約作於安史之亂前。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別。這是古代送別詩中的名作。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思想感情】

表達了對友情的珍惜,對離別的無奈,對朋友的關切,對朋友前路的殷切祝福的思想感情。

(客舍和柳樹都是送別的標配,而且雖是勸酒,卻是想能再多留朋友一會兒)

每日學詩之《送元二使安西》~朋友,別了,望 再 見


王維 (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59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字摩詰 ,號摩詰居士,祖籍山西祁縣。盛唐時期著名詩人,擅與畫人物、叢竹、山水。世稱“右丞相”,有“詩佛”之稱。創造了水墨山水畫派;近體詩嚴守聲律,意態豪放。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並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

每日學詩之《送元二使安西》~朋友,別了,望 再 見


【倫家說】

王維大人的景色描寫的好棒,就這麼幾個字幾個詞,這畫面便躍然紙上(腦中)。

《經典詠流傳》第四期曹軒賓別君嘆就是來源於這首詩,很好聽,可以聽聽看呦]

倫家目前的人生經歷還少,還沒體驗過這種送別的經歷。那麼多大文豪送別了好多朋友,各有感觸,也許我們現在很少會有那時的情誼了吧。

每日學詩之《送元二使安西》~朋友,別了,望 再 見


那時候什麼都沒有,唯能大家聚在一起,吃吃飯喝喝酒論論詩,路途那麼遠,條件那麼差,離別可能就是再也不見。而現在,我們各玩兒各的,大家面對面的玩兒手機,就算是一起玩兒手機看電影什麼的都可能看不一起去,那麼,分別的時候,我們還會有那種深刻的不捨麼?就算偶爾想想,可以打電話打視頻,甚至直接就去了。

科技的進步,拉進了我們的距離,也增加了我們之間的阻礙。倫家也好希望也能有那般不捨得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