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留學圈週報:3分鐘,留學最新資訊一網打盡!

互聯網第一留學公開課:留學爆米花

專業留學服務平臺:信息/攻略/諮詢/辦理

留學圈週報:3分鐘,留學最新資訊一網打盡!

留學圈新近發生了哪些新聞
米花君帶你盤點前沿資訊
重要留學信息不錯過!

留學要知道

-9月1日0時託福和GRE雙雙漲價-

根據託福主辦方ETS的通知,自2018年9月1日起,調整託福網考和相關服務的收費標準,其中將包括增值稅。

留學圈週報:3分鐘,留學最新資訊一網打盡!


托福考試報名費1985元,此前價格為1761元,增長224元(12.72%)。除此之外,轉考費從576上漲至620,單項複議上漲為615元,口語和作文雙複議的費用,已經上漲至1229。

GRE考試費將上調至人民幣1665元;轉考費將上調至人民幣388元。自2018年9月1日0時起,考生須按調整後的金額支付考試費。換句話說,需要同時考這兩個考試的寶寶,從9月開始多交433元!

-8月SAT北美重複舊題-

剛剛結束的 2018 年 8 月 25 日北美 SAT 考試中,無數同學不遠萬里,歷經十幾小時的飛行專程前往美國本土進行 SAT 考試。然而,College Board 似乎與所有同學開了個玩笑,“你們知道出一套卷子有多難嗎?所以我繼續用去年的卷子”。

留學圈週報:3分鐘,留學最新資訊一網打盡!


當參加考試的小夥伴們走出考場時,立刻在票圈炸開了鍋。即便是學霸,也崩潰了,他們認為舊的試卷破壞了公平性,有一些人使用了投機取巧的方式得到了分數上的提高。不少在考培以及預測機構上過課的學生歡呼雀躍,他們慶幸之前重點刷過這套真題,甚至完整背過答案,最後結果應該會比較理想……

-US News排行榜公信力被質疑-

US News近日被爆出8所大學出現數據錯誤,再度引來大學排行榜公信力之爭。

例如達科他衛斯理大學(Dakota Wesleyan University)將其真實註冊學生人數3571寫成了1611,致使其生均費用比實際情況高非常多;漢普頓大學(Hampton University)彙報的六年內本科生畢業率為66%,而真實情況為56%;魯道夫學院(Randolph College)彙報其平均教師年薪為104200美元,實際為88647美元;聖路易斯大學(Saint Louis University)彙報的六年內本科生畢業率為77%,實際為74%;聖馬丁大學(Saint Martin’s University)彙報的六年內本科生畢業率為55%,實際為52%……

當然這些大學也都找好了“背鍋俠”,聲稱這樣的錯誤是人為失誤,而不是蓄意造假。US News一直表示,高校必須對數據的真實性負責。關於社會對排名的公信力產生的質疑,US News表示,1800多所大學出現8個錯誤,這種數據錯誤畢竟是少數。

-英鎊又雙叒漲了,留英黨的錢包…-

你沒看錯。最近英鎊的匯率又漲了,這兩天從8.7蹭蹭蹭漲到了8.9,最高時甚至漲到了9.0!

留學圈週報:3分鐘,留學最新資訊一網打盡!


現在正值讀正課的同學們需要換錢,如今英鎊大有持續漲幅之勢,彷彿聽到了不少同學心碎的聲音;而在讀語言班的同學或者正在寫論文的小夥伴,匯率這麼一變,自己手頭的英鎊就更值錢了,心裡美滋滋。

據《每日郵報》報道,這次英鎊漲幅源自英國脫歐進程的突破。英國希望脫離歐盟單一市場,獲得獨一份的“點菜”特權。歐盟談判代表Michel Barnier最終承認,布魯塞爾歐盟總部放出消息,歐盟必須向英國提供一份關於脫歐的獨特協議。這一消息大大刺激英鎊走勢。

-英國大學申請“關鍵指標”變化-

今年有很多英國大學對申請條件進行了調整,特別是有一些“關鍵指標”發生了變化,值得大家關注。

部分英國大學開始使用上海交大的“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作為申請者本科院校水平的參考。它的全名叫“軟科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也就是我們說的“上交排名”。如,杜倫大學今年只接受本科院校在“上交排名”中Top200的學生申請,另外的一些大學根據上交排名對申請者的成績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需要廣大申請者注意的是,“上交排名”和上交出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是兩碼事兒。“上交排名”是隻針對中國大學進行的排名,而最新的“上交排名”是2017年5月31日公佈的。而一些英國大學認為211/985、上交排名都不足以全面的概括他們對中國大學的“認知”,於是他們製作了自己認可的中國大學名單和級別劃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list”。大家在申請時一定要注意學校的官網申請信息。

-加拿大的中國留學生10年增長226%-

根據加拿大移民部公佈的學習許可持有者數據顯示,從2008年到2017年這10年間,在加拿大學習的中國學生總人數的增長率高達226%!其中2017年,就有約14.1萬中國學生在加拿大在讀留學,佔加拿大全部國際留學生的28.4%,這就相當於,在加拿大的國際留學生中,每10個裡面有近3個是中國留學生。

有相關學者分析認為,加拿大之所以成為中國學生青睞的留學目的地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加拿大政府教育投入比重高;二是加拿大總留學費用在熱門留學國家中相對最低;三是加拿大大學及學院提供的帶薪實習機會,有助中國留學生獲取就業所需實踐經驗。

中國學生偏愛商科,在本科留學生的專業選擇上,商科類選擇佔比最高,達到38.98%,位居第一,理科類、文科類、和工科類分別佔比26.53%、22.63% 和11.86%。

-澳洲官方機構出高校相關數據-

近日,澳洲官方機構Tertiary Education Quality and Standards Agency (TEQSA)統計了學生(包括留學生)最喜歡的專業,澳洲大學的畢業率等等比較權威的數據。

在留學生中,有幾乎一半(49%)就選了Management and Commerce(商科&管理),而澳洲國內學生選商科管理的學生只有15%;接下來是IT信息技術,工程,健康類專業,自然科學等等。相比較來說,在澳洲國內學生中,社會和文化類的專業更受歡迎,接下來是健康、自然科學類、教育學的專業。

留學圈週報:3分鐘,留學最新資訊一網打盡!

值得引起關注的一個數據是,去年整體退學率是33.3%,也就是說澳洲大學,每三個學生中就有一個沒拿到畢業證!

留學圈週報:3分鐘,留學最新資訊一網打盡!

留學短新聞

1

日前,《2018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發佈,2190份的有效問卷調查顯示:90後成為海歸主體,佔比高達55%;出國讀本科的人越來越多;英美仍為主要留學目的國。

2

美國司法部於上週四稱,哈佛大學在招生政策中對種族的考量使得其對亞裔申請者存在著歧視,此舉構成了違憲行為。如果高校只看成績,那麼成績優秀的亞裔自然是有優勢的,如果考慮種族人口比例,亞裔又肯定會在錄取中吃虧。這個問題很可能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存在於美國高等教育界。

3

近日,英國慈善機構移民之聲(Migrant Voice),在當地發起了一場活動,要求政府給四年前被不公平對待的國際學生重新參加英語考試、恢復學業的機會:4年前,7000多名學生可能被錯誤地指控在託業考試中作弊而被撤銷學生簽證,這其中就有不少中國留學生。

4

悉尼大學被列入新州遺產名錄。作為全澳大利亞、全大洋洲乃至全南半球第一所大學,她今年已經168歲了。在2019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第42。有媒體評論稱,悉尼大學的存在,詮釋著澳大利亞歷史發展的縮影。

5

插播一條:霍格沃茨已於近日開學,不知道你的作業寫完了嗎?:)

留學熱話題

-關注華人“降落傘兒童”問題-

近日臺媒聚焦華人“降落傘兒童”問題,引發多方關注。

在美國、加拿大等地,8歲至17歲華裔留學生大幅成長,聚集在華人較多的區域,如美國的加州或加拿大的溫哥華。這群赴美就讀的小留學生中,近四分之一以上是與父母分隔兩地,父母在國內工作、供給孩子生活與就學費用,孩子則在異國求學。

他們通常被安排與親戚、父母的朋友,或者在網絡上找到的“帶薪看護人”同住。年齡較大者如到高中,則可能獨自居住。他們像是一個個被投擲到北美大陸的“降落傘”,因此被稱為“降落傘兒童”,在陌生的國度祈求更好的未來。

截至2017年,中國已連續7年成為美國留學生最大來源國。而中國大陸留學生的就學目標,也從一開始的高等教育,向下延伸到中學教育。

想讓孩子接受國外教育、獲得更多機會,是很重要的原因。華人社會里有極深的信念,認為教育是造成改變與促使成功的關鍵——而父母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為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環境。

甚至有家長認為,在國外學習是一種身份象徵,表示家庭有能力提供資源,讓孩子與眾不同。因此,即使雙親為了財務穩定,而讓孩子獨自在他國當小留學生,他們也相信這樣的安排對孩子是比較好的。

報道稱,親子分離與傳統華人文化中長期共同生活、相互依存等觀念有所衝突。究竟這樣的投資有沒有換到更好的未來?

孤獨:心理健康問題

報道稱,2015年在美國一起嚴重的校園霸凌事件,引發各界關注“降落傘兒童”的身心狀況。一群就讀美國高中的中國大陸留學生,涉嫌綁架其他中國大陸留學生,並進行長達5小時的折磨、毆打、強拍裸照等暴行。2016年美檢方判決三名成年主犯6至13年有期徒刑。

這些學生都是離開家庭、在美國獨自生活的“降落傘兒童”。其中一位主犯在法庭上透過律師說出心聲:“在這裡,我變得孤獨、迷失。我從沒有跟父母說過這些,因為我不想他們擔心我。”

報道稱,此霸凌案之後,美國與中國大陸媒體都曾大篇幅報道與討論這些被送出國、看似風光的孩子,究竟經歷了什麼。“降落傘兒童”看似獲得家庭的支持與援助而生活無虞,但是很多人看不到的,是他們要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改變。

例如生理上的適應,因為氣候不同可能產生如花粉症或對特定食物(花生、乳製品)過敏;因為語言能力或對新文化不夠孰悉,沒有辦法獲得足夠的資源或幫助,也可能被團體隔離或排擠。有人因為聽不懂對話中的俚語或者次文化語言而無法融入;也有人到美國3個月,就被人喊:“滾回你的國家!”

認同危機:我是誰?

雙重的認同危機,也是青少年階段的“降落傘兒童”所面對的難題。在發展自我認同的重要階段,孩子嘗試逐漸脫離家庭、藉助與同學相處以及不斷探究“我是誰?”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角色與定位(如性別、未來期待的生活方式與追尋方向等),為未來獨立生活與環境適應做準備。

若這個階段沒有發展完全,將可能因為生活無目的而感到彷徨迷失,產生青少年犯罪等問題。另一個認同危機,則是在面臨多元文化的環境時可能遇到的。在來到新國度以前,每個人都已從自己的家庭、社會環境中建立得以適應當地文化的價值觀;然而在抵達新世界時,除了生活上的適應,心理調適更不容易。

華人孩子從小被鼓勵要乖巧聽話,在北美社會里卻被認為太過內向、沒有能力為自己發聲;華人重視家庭勝於個人,北美卻強調個人的獨立。想快速融入新世界的主流文化,但是要改變長久以來的價值觀,這樣的失衡也造成小留學生不小的壓力與衝擊。

家庭關係重置

家庭是個動態的系統,家庭成員間的關係可能會因為環境、年齡、階段而改變。

長時間分離的親子,容易有更多的溝通隔閡。經過北美教育以及獨立生活的洗禮,這些“降落傘兒童”培育出的個人主義與獨立觀念,經常與華人父母傳統倫理產生衝突。

對於已經習慣獨自生活的孩子來說,父母的角色可能只剩下經濟援助,其他如學校功課指導、適應學校與新文化,或與老師溝通等,遠在祖國的雙親未必有能力提供他們需要的協助。而在世界另一頭的父母,也會對於自己沒有在孩子身邊、善盡親職角色而感到巨大的失落感與內疚,用給予孩子更多金錢或物質來作為補償,希望孩子不要把他們當成陌生人。

理解“降落傘兒童”的處境,一方面破除海外生活的幻想迷思,另一方面也更能理解他們所遭遇的一切——從天而降的孩子,未必都會摔得粉身碎骨,面對困境也有能夠茁壯成長的。


-一個人註定後悔留學的4個跡象-

最近幾年,身邊留學的人多了,後悔出國留學的人也多了。

1

高估自己的外語水平

沒錯,語言考試是留學的第一大關,但不少人為了達到申請標準,採用“臨時抱佛腳”的突襲式備考法讓自己勉強過關,然後語言成績是達標了,但是丟到國外,還是一樣什麼都聽不懂。

如果你是在一個華人比較多的地方留學,超市啊什麼的一般都會有華人職員,生活上可能沒有什麼大礙。但是上課咧,你可能80%的時間可能處於這種狀態:

懵B狀態

留學圈週報:3分鐘,留學最新資訊一網打盡!

每天上課都像在上英語課

為什麼我只是眨了下眼睛

我就找不到老師讀到哪了

整節課全程掛著一臉puzzle

然後課外,害怕和講外語的人打交道,只和說中文的人hang out在一起,這樣的留學和在國內有多大的區別呢?

所以在你打算出國留學的那一刻,就要用心學外語,不要把學習外語當作是一個考試應付,而是要作為在國外生存的“根本”全身心地學下去,儘量帶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出國,這樣你在留學中才不會很吃力!

2

低估留學成本

雖然說現在很多普通的工薪階級也能出國留學了,但是還是很多學生家長在沒有做好功課的情況下,低估了留學的預算。

大致的學費暫且不說,就你不曾預料到的留學成本,七七八八加起來就有不少,隨便舉幾個:

書本費

出國之後,尤其在美國,課本的價格張口就幾十刀,除了課本你總還得買點課外書吧,一學期下來吃土的日子不會太短……

醫療費

在國外,牙疼還是忍著吧(該看還是得看啊)。這不是開玩笑的,在國外,還是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輕易別生病!

掛科費

國內大學流傳這樣一句話“沒有掛過科的大學是種遺憾”(什麼鬼話),國內掛科的後果就是補補考就行了,沒有什麼經濟損失。但是在美國你試試,掛個科,等著交高昂的補考費吧(4位數,甚至5位數!)。

留學圈週報:3分鐘,留學最新資訊一網打盡!

最後兩點

也是最重要的兩點

一錯悔終生

那就是

選錯院校 & 選錯專業

網上的不管是排名,還是專業對比,都是外界的一種“點評”,最賺錢的專業未必是適合你的專業,排名很牛的院校你去了以後未必100%會覺得這就是我的dream school。

而院校和專業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你的未來,你為之奮鬥一生的職業啊。所以這兩樣選錯了,真的會後悔不已。

在院校和專業選擇上,找到合適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