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速看!這位安徽籍院士躋身省部級領導

速看!這位安徽籍院士躋身省部級領導

8月27日上午,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召開領導班子擴大會議。受中央組織部領導委託,中央組織部有關幹部局負責同志宣佈了中央關於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任職的決定:

吳曼青同志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相關職務任免按有關法律和章程辦理。

速看!这位安徽籍院士跻身省部级领导

吳曼青,1965年出生,安徽桐城人,1990年3月參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電子技術系通信與電子系統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十八屆候補中央委員。

吳曼青是雷達探測技術專家。他31歲便獲得中國雷達學會最高獎“申仲義雷達獎”,32歲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36歲擔任國家一類骨幹雷達研究所所長,44歲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他的團隊成功研製、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魂芯一號”使中國雷達數字系統有了“中國芯”,實現了重大跨越。

速看!这位安徽籍院士跻身省部级领导

他獲得的榮譽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獎、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等。

1990年吳曼青碩士畢業後,在原機械電子工業部第38研究所參加工作,歷任38所總體部副主任,38所副總工程師(正處級),38所所長、黨委副書記,直到2012年離開,在38所工作共22年。

決策雜誌(ID: juecezazhi)摘編節選 中國科學報《記王小謨、吳曼青院士和他們的38所團隊》一文,與大家分享。

吳曼青在38所的22年歲月

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38研究所(以下簡稱38所)新區門口的廣場中,聳立著一個巨大的雷達雕塑。

在這個以38所自主研製的中國第一部三座標雷達為原型創作的雕塑上,兩組交錯旋轉的環結構與雷達巧妙結合,使原本無形的雷達波顯現為一幅世界版圖。

這件雕塑,象徵著38所以國家使命為己任,與時代同行的創新、開拓、進取精神,因而給它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使命”。

使命,是夢想,更是責任。一個人為了使命可以奮鬥一生、無怨無悔;一個企業為了使命可以舉眾人之力、創造奇蹟。這正如38所所歌中所唱:“天線旋轉笑看雨雪風霜,熒屏閃爍輝映月落日升。搏天攬地與夢想同行,致大盡微我們無悔追尋。”

同生共長領軍人

1965年,38所正式成立(時稱電子工業部第38研究所)。這年8月,吳曼青在安徽桐城出生。

吳曼青與38所同生共長。1983年高考前一週,吳曼青父親因病不幸撒手人寰,沒能看父親最後一眼成為他的終生遺憾。但吳曼青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以優異成績考入國防科技大學。

1990年吳曼青碩士畢業,面臨多種就業選擇的他,最終走進了38所。

那時的38所搬遷至合肥不久,新址還沒有建好。員工都住在一個破樓裡,條件很差。為什麼會選擇38所?吳曼青說:“我是學雷達專業的,選擇這裡,就是想在雷達事業上做些應該做的事情。”

吳曼青一心獻身雷達事業的精神,受到時任38所所長王小謨的欣賞。看到他是個好苗子,王小謨就有意識地給項目、壓擔子。

吳曼青能吃苦、肯鑽研,做事踏實認真,在王小謨等良師益友的指導和幫助下,上世紀90年代初期,他就成功主持了“雙基地雷達試驗系統”的研究工作,將我國雙基地雷達研究推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

由於吳曼青在雷達技術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2001年,他被原信息產業部破格提拔為38所所長。2009年,44歲的吳曼青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曼青帶領團隊,將38所的科研工作和各項事業向前推進了一大步。2001年前後,他根據經濟社會和現代軍事發展的需求,在38所佈局合成孔徑雷達成像技術這一重要發展方向,並在初期親自擔任雷達成像研究中心主任。

目前,這項技術的研究,已邁入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行列,在淮河抗洪、汶川抗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創新發展“三字經”

38所的使命是什麼?用吳曼青的話說,就是兩個字——安全,對外保“國防安全”,對內保“公共安全”。他經常告誡自己的團隊:38所是軍工電子國家隊,必須將國家需求、國家利益、國家目標放在第一位,要“國字當頭,創字開路,改字為先”,在中國雷達技術創新發展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奮勇向前。

國字當頭,在38所的“三字經”中是第一位的,更是他們創新的源泉和動力。40多年的探索,40多年的拼搏,38所已從建所時的單一雷達研究所,發展為專注國防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國家一類研究所,成為國際電子防務市場的有力競爭者。

2009年國慶閱兵式上,38所接受檢閱的裝備,除了“空警2000”和“空警200”兩型預警機外,還有在機動雷達方隊中首次亮相的兩型雷達——他們自主研製的305A高機動三座標雷達和120高機動兩座標雷達。當機動雷達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的時候,廣場上打出四個大字——國家使命。這也許是巧合,但更可看做是對38所獻身使命的讚許和嘉獎。

字開路,是吳曼青對自己和38所團隊的明確要求,也是他們科技創新奔騰不息的血脈。吳曼青堅持將我國雷達技術的空白點、薄弱點,作為38所創新研發和產業佈局的方向,提出要在“思想上領先一步,方法上率先一步,實踐上搶先一步”。

2003年,吳曼青和他的團隊利用首創的數字陣列雷達技術,發展了一種新的三座標雷達體制,研製成功的機動式三座標雷達,被譽為我國地面情報雷達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里程碑式產品,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體制與技術已應用於多種型號產品,使我國地面情報雷達一舉邁進國際先進行列。

改字為先,是38所的強所之路,也為科技創新人才提供了自由成長的土壤。2006年,吳曼青根據國防科技工業轉型升級的要求,在38所提出了“板塊發展、精明增長”的思路:立足現有研究和產業能力基礎,打造自主創新板塊,組建裝備供給板塊,壯大軍民兩用板塊,從而實現總體規模和經濟實力的提高和三大板塊的協同發展。

2009年至2011年間,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在38所全面鋪開。經過兩年的努力,38所結合國家相關標準,優化和規範了產品與技術開發流程。更重要的是,一種全新的產品創新思想開始在傳統科技人員的心中落地生根。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核心。38所積極探索科研院所人才使用和培養的新機制,努力構造“人才生態系統”。2010年,通過設立1億元的人才基金,38所計劃在“十二五”期間每年招收200名博士,引進20名海歸高層次人才,並派20名優秀年輕骨幹出國深造。目前,一支面向未來的朝氣蓬勃的科技創新隊伍已見雛形。

無怨無悔鑄忠誠

在38所學習參觀的每一天,我們都被一些事情感動著。陪同參觀的38所副所長陳信平介紹的每個事例,也都引發我們思考,使我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舉世震驚。川西大地顫抖之時,38所四創電子的兩部應急指揮車,正在前往廣東的路上,此行的任務原本是參加一項總額達2.3億元的工程投標。地震發生時,車輛距目的地廣州只有100公里。

一邊是誘人的市場,一邊是嚴重的災情。怎麼辦?繼續前進,還是馬上折返?危機時刻,38所的領導和員工沒有任何猶豫,國家利益和人民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

兩輛應急指揮車立即掉頭趕赴災區,38個小時的日夜兼程,跨越粵、桂、黔、渝三省一市,行程2500多公里,終於在5月15日中午12時抵達災區,並立即投入救災搶險工作。

從抗震救災到抗洪救災,每逢國難當頭的時刻,38所總能挺身而出,用自主創新的技術為國家分憂解難;從奧運安保到國慶閱兵,再到上海世博會,每當國有大事的時刻,38所也總能用自主創新的技術為盛事增光添彩。

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38所雖然是國家一類骨幹雷達研究所,但也是市場經濟中的一個經濟主體,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38所為何還能堅守老陣地?38所員工的回答響亮而乾脆:“因為我們是國家隊,‘國字當頭,國家為大’是我們的座右銘。”

吳曼青經常對員工講的一句話是:“既然我們選擇了國防,選擇了雷達這個事業,國家使命就決定了我們只有奉獻。”

在38所,為了測試雷達性能,有人每天要在飛機上忍受強噪聲的刺激,有人要隨部隊幾個月輾轉進行高原適應性試驗,還有人為此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在38所每年評出的“十佳黨員”和“傑出員工”中,既有用忠誠書寫事業,父親病重病逝也未能陪伴在身邊的預警探測部總設計師張金元;也有舍小家顧大家,用稚嫩的肩膀在戈壁灘承擔起數據處理責任的巾幗英雄王志紅……他們的感人事蹟和故事,動人心絃、感人落淚,在他們身上集中彰顯了38所人“勤於探索、勇於創新、樂於奉獻”的嶄新精神風貌。

此時此刻,耳邊不由地迴響起38所所歌《在路上》中的那句歌詞:“國字當頭是我們不變的忠誠!”

編輯注意到,吳曼青是桐城中學83屆畢業生,對於母校恩情非常珍視。他曾回憶說,他得益於桐中濃厚文化氛圍的薰陶,受益於母校老師的精心教導,在桐中不僅打下了紮實的知識功底,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更重要的學習到做人處事的道理,領悟了

“高峰入雲、清流見底”的內涵。

2012年10月2日,他還專程回母校,出席了桐城中學110年校慶校友座談會。

據悉,吳曼青還是桐城麻溪吳氏貽慶堂後裔。

吳曼青簡歷:

吳曼青,男,1965年8月生,中共黨員,安徽桐城人,碩士研究生學歷,1990年3月畢業於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電子技術系通信與電子系統專業。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

研究生畢業後在原機械電子工業部第38研究所參加工作,歷任38所總體部副主任,38所副總工程師(正處級),38所所長、黨委副書記。

2012年12月任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總工程師,電子科學研究院(總體研究院)院長。

2013年7月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總工程師、電子科學研究院(總體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2013年12月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成員、總工程師、電子科學研究院(總體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2017年12月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電子科學研究院(總體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2018年3月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電子科學研究院(總體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2018年7月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2018年8月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現任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