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中國縣域介紹-----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

大埔縣是廣東省梅州市下轄縣,地處廣東省東北部,韓江上游,位於北緯24°01′~24°41′,東經116°18′~116°56′,東北緊靠福建省平和縣、永定縣,東南連接潮州市饒平縣,西依梅州市梅縣區、梅江區,南鄰豐順縣。截至2013年,大埔縣總人口553945人,有“華僑之鄉、文化之鄉、陶瓷之鄉、名茶之鄉”之譽,被認定為中央蘇區縣。大埔縣總面積2470平方千米,轄14個鎮。2015年,大埔縣地方生產總值71.81億元。

大埔縣有三河壩,翁萬達墓,中山紀念堂,中山公園,明代古城,韓江源等景點。

大埔縣先後榮獲“中國蜜柚之鄉”、“中國名茶之鄉”稱號,被評為“中國綠色生態蜜柚示範縣”和“2011、2014年度全國重點產茶縣” 、“中國茶業十大轉型升級示範縣”,西巖烏龍茶和大埔蜜柚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中國縣域介紹-----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

  • 中文名稱

  • 大埔縣

  • 外文名稱

  • Dabu County

  • 別 名

  • 義招縣、萬川縣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

  • 中國廣東省梅州市

  • 下轄地區

  • 轄14個鎮

  • 政府駐地

  • 湖寮鎮

  • 電話區號

  • 0753

  • 郵政區碼

  • 514200

  • 地理位置

  • 廣東省東北部

  • 面 積

  • 2470平方千米

  • 人 口

  • 553945人

  • 方 言

  • 客家話粵臺片——梅州話[5]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

  • 三河壩、翁萬達墓、中山紀念堂、中山公園、明代古城、韓江源等

  • 機 場

  • 附近有梅縣機場、潮汕機場

  • 火車站

  • 大埔火車站

  • 車牌代碼

  • 粵M

  • 行政代碼

  • 441422

  • 縣 花

  • 山茶花

  • 古代名人

  • 盛端明、王興、楊纘緒、何如璋

  • 軍政人物

  • 羅卓英、吳奇偉、範漢傑、趙公武

  • 商界人物

  • 張弼士、鄒文懷、田家炳、劉偉

  • 文化名流

  • 溫廷敬、鄒魯、杜埃、碧野

  • 海外僑胞

  • 李光耀、李顯龍、鍾亞瑟、郭桂和

風景名勝

大埔縣以西河張弼士故居為中心的客家民俗文化村融合了客家民俗文化和張裕酒文化,是省級重點開發景區。三河壩戰役紀念園是市級重點建設旅遊區,它地處水陸交通樞紐;東岸,國家級革命遺址保護單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雄踞筆枝山頭;西岸,有明代兵部尚書翁萬達墓、全國最早的中山紀念堂、中山公園、明代古城、韓江源、西巖茶鄉度假村、大東坪山梯田旅遊區、富大陶瓷工業旅遊區、百侯名鎮旅遊區等景點;三河電站庫區的水上樂園為人們假日休閒增添了好去處。“千年古剎”萬福寺依山而建,是韓江水系四大名寺之一。豐溪林場是著名的省級自然資源保護區,區內古木參天,珍稀動植物眾多,構成了天然生態公園。雙髻山峰是省級森林度假區。還有具有客家民居特色的土圍樓和方石樓。另外,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祖居、田家炳故居拱辰樓。張裕葡萄酒創始人張弼士故居以及“父子進士”石碑坊等都是著名的人文景觀。

泰安樓

中國縣域介紹-----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

泰安樓

泰安樓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它建立於清乾隆28年(1764年),其座東北向西南,磚石木結構。樓呈正方形,長49米,寬52.6米,佔地面積2577平方米,建築面積5136平方米。樓高三層,共有房200間,因樓的外牆為石牆,故俗稱石樓。樓內中軸線主體建築為平房,其四周有天井。三層樓房把平房環抱在中間,形成樓中有屋的格局,樓兩側各有一座書齋,為讀書求學的場所。 該樓於2002年8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翰第—李光耀祖居

李光耀故居中翰第位於高陂鎮塘溪村中翰第建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是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公建造,屬“下山虎”式客家民居建築,磚木結構,佔地面積23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平方米。在李光耀祖居中翰第內,我們可以看到題為《塘溪驕子,世界巨人》的圖片展覽。

中廳是李光耀家族世系圖。據《李氏族譜》記載,唐溪村李氏的上祖是福建上杭稔田鄉李火德的後裔李淳篤移居廣東程鄉(今梅州市梅縣區),傳至13代李衍白公,後定居唐溪村,傳7子、49孫、120個曾孫,李光耀系李衍白公傳下第9代孫。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於1864年到新加坡謀生,後發跡成為鉅商,回鄉建造了“中翰第”。

西湖公園

中國縣域介紹-----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

西湖公園

西湖公園位於縣城西北部,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客家民俗風情博覽館泰安樓融為一體,與田家炳實驗中學相鄰。興建西湖公園佔地總面積580畝,分三期實施。首期為公園主體部分,佔地334畝,總投資4800多萬元,於2004年6月開始興建,2004年12月底建成,2005年元旦向市民正式開放。公園分陸地、水域兩部分。建成中心、文化、湖岸、溪流、古樓、牌坊等6個功能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