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為什麼我主張讓家長送孩子去上大學——聽聽專家的建議吧

關於這個問題幾乎不是個問題,孩子考上大學基本上都要送一送的,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說都成年人了該自己上學了,正好也為家裡省點錢,似乎也有幾分那麼道理,但是我是堅決支持家長送一送的,除非家裡實在揭不開鍋了,因為這不僅是不放心這麼簡單,還是有一些象徵意義的。

讀大學是人生中最幸福學的時刻之一,要和家長分享

為什麼我主張讓家長送孩子去上大學——聽聽專家的建議吧

十年寒窗換來了一紙通知書,這是孩子努力的結果,同時也是全家人努力的結果,這個豐碩的成果一定和最親的人分享。

讓父母看一看孩子們讀書的地方,休息的地方、吃飯的地方,彷彿這十幾年的辛勞都得到了補償,遠比一個錄取結果一張錄取通知書來的更有幸福的味道,再多的艱難回憶都會變得甜蜜,來回奔波時灑下的一滴滴的汗水也彷彿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美好回憶。

有時候想著四年機會多著呢,什麼時候不能來,其實世事難料,人生匆忙,父母很可能只有這一次機會,錯過了就沒了。

讀大學是絕大部分孩子第一次出遠門,需要一些關照

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尤其是女孩子和農村孩子(非歧視),如果是路途遙遠,確實需要家長一些照應的。這跟是不是獨立自主關係不大,孩子們的成長不是同步的,有早有晚,在力所能及的時候幫一把也再正常不過。鍛鍊獨立的機會這輩子有很多次,但是送孩子上大學的機會這輩子只有一次啊。

送孩子讀大學,是父母的一種情結

十八九歲的孩子,家長基本上在40-50之間,這個年齡的家長朋友很多是沒有讀過大學的,有的也許當年差幾分和大學擦肩而過,成為一輩子的痛,會一直對大學有一種情結,現在,孩子們替他們完成了願望,不去大學看看似乎不那麼圓滿。送孩子們讀大學,也許是他們這輩子唯一的理直氣壯進大學的機會。你開始了你的夢想,也應該讓父母接近下自己曾經的夢想。

為什麼我主張讓家長送孩子去上大學——聽聽專家的建議吧

40-50歲年齡的人,尤其是家庭情況一般的,還是比較崇尚節儉,視旅遊、放鬆、享受為洪水猛獸的,彷彿一輩子和自己都沒關係。送孩子入學可能是父母一生為數不多的理直氣壯放鬆自己的時候,也可能是一生中為數不多的最捨得花錢最開心的一次全家旅遊了。也可能是,他們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旅遊,第一次在飯店點餐,第一次住賓館都在此間完成。所以,這件事情對家長比孩子們意義更大一些,有時候,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其實在國外,孩子讀大學家長也是送的

很多人以為外國孩子獨立性強,不需要家長送,其實也送的,也是全家老小一起出動,比如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就非常贊同讓家長送孩子們入學。還看過一篇文章,美國大學開學時家長也是大包小包開車送的,也幫忙整理宿舍什麼的,這件事上國內外父母想的是一樣的。《變形金剛2》裡,男主角一家不也送男主上大學嘛。

為什麼我主張讓家長送孩子去上大學——聽聽專家的建議吧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翻譯:請明天來報道的新生注意一下:一個小小的請求…當你的母親想掛好你帶來的所有衣服並幫你鋪床時,由著她吧。當你的父親想向你身邊的所有人介紹他自己時,由著他吧。當這個週末你父母想跟你到處逛逛並拍照時,由著他們吧。如果他們使你感到尷尬或者表現得很瘋狂,也由他們去吧。因為在你開啟人生的新篇章時,他們同樣也在開啟著他們的新篇章。無論你信或不信,這對他們來說可能比你更艱難。所以讓他們再最後一次把你當個小寶寶吧。

——聖地亞哥州立大學

為什麼我主張讓家長送孩子去上大學——聽聽專家的建議吧

最後以網友“漸建的劍”極富感染力的文字來做個收尾

讓家人送送吧。

這樣再打電話說:“我在宿舍”,他們才能想象出你是在怎樣的環境中,和什麼樣的人一起玩耍,才能放心。

這樣再打電話說:“我在食堂吃飯”,他們才能想象出自己的孩子坐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吃著什麼樣的飯菜,才能放心。

這樣再打電話說:“我在去教學樓的路上”,他們才能想象出自己的孩子走在怎樣的一條路上,才能放心。而不再是想你的時候,只能想象一張臉龐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