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為何互聯網巨頭都選擇杭州和上海?一探究竟!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互聯網正在對零售、金融、教育、醫療、汽車、農業、化工、環保、能源等行業產生深刻影響,對傳統行業的升級換代將起到重要作用。

其不僅僅是互聯網移動了、泛在了、應用於某個傳統行業了,更加入了無所不在的計算、數據、知識,造就了無所不在的創新,推動了知識社會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點的創新2.0,改變了我們的生產、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領了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常態”。

為何互聯網巨頭都選擇杭州和上海?一探究竟!

2018年上半年,我國量子信息技術、天地通訊、類腦計算、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工業互聯網等信息領域新興技術發展勢頭向好。

早在2015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互聯網+”已經正式確立其為國家戰略: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值得一提的是,自2014年開始,BAT巨頭紛紛在O2O領域投資併購加速;二馬陸續發佈O2O行業解決方案,阿里“雙12”、“阿里旅行”、“淘點點”等一系列營銷活動,都證明了O2O產業的巨大價值。貫穿整個2015年,雙方都將再度投入數百億元巨資跑馬圈地。

而繼支付寶1月27日發佈O2O行業解決方案之後,微信緊接著於3月11發佈了微信行業解決方案。微信以微信公眾號和微信支付為基礎,幫助傳統行業將原有的商業模式轉移到微信平臺上,並形成服務線上和線下的閉環。淘寶、支付寶等等都設立在杭州,無疑給這個城市增添了色彩!

為何互聯網巨頭都選擇杭州和上海?一探究竟!

為什麼巨頭都愛杭州和上海?

除了人居環境優美、特色小鎮多、綜合實力強等原因,西湖區還出臺了力度很大的《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意見(20條政策)》,在激勵大學生、科技人員、海歸人才創業及搭建創業創新平臺等方面都給出了很大的支持力度,被稱為西湖區的“黃金20條”。比如,鼓勵國內高校師生和科研機構研究人員到西湖區創新創業,落地項目經評定可獲最高1000萬元的創業資助;鼓勵發展開放型經濟,對新引進的總部企業(經認定),給予一次性50萬至300萬元的資金補助。

而在最近一段時間,上海也正成為互聯網企業眼裡的心儀之地:特斯拉、小米、阿里巴巴、螞蟻金服、騰訊等先後與市有關部門簽署合作協議,“超級工廠”“創新中心”“研發中心”等新項目、新機構不斷落地。巨頭為何都“相中”上海?

這背後,是上海新一輪開放顯示出的城市魅力。企業的嗅覺是靈敏的,在新一輪的開放中,上海呈現出的“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正成為海內外企業不願錯過的市場機遇。

為何互聯網巨頭都選擇杭州和上海?一探究竟!

眾所周知,上海經濟對外依存度大。但上海在開放上堅持“最高質量”“最高水平”“最高標準”“最高層級”,有針對性地提出政策措施,而不是簡單地“砸”政策。這就使得上海在不斷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的過程中,積累和培養了一批優秀企業,形成了優秀的產業基礎和人才高地。這,也成為諸多行業領軍企業眼裡的城市魅力——對他們來說,來上海,不僅僅有完善的發展環境,更有肥沃的成長土壤。

今年9月,“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即將在上海召開,騰訊等企業早早報名參加。騰訊副總裁、騰訊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張立軍介紹,通過這幾年發展,騰訊感受到上海不僅有人工智能人才儲備,而且應用前景廣闊。同時阿里巴巴相關人士則表示,他們一直將上海作為很多新業務、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的“首發地”或“大本營”。眼下,盒馬、餓了麼、支付寶等業務總部均在上海,上海也是阿里巴巴智慧門店數量最多的城市。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果,與上海豐富的商業業態和樂於嚐鮮的消費群體不無關係。如果換一個城市,未必能在那麼短時間內孕育出那麼多全新的互聯網業態和服務。

可見,大杭州和大上海的未來發展前景非常廣闊,想投資的趕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