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第947期>檢察日報|安徽:迴應群眾期待 民生檢察答卷亮麗喜人

<第947期>檢察日報|安徽:回應群眾期待 民生檢察答卷亮麗喜人

<第947期>檢察日報|安徽:回應群眾期待 民生檢察答卷亮麗喜人

3月10日,檢察日報第8版“法治中國—巡禮”專版報道安徽檢察工作情況。內容如下:

安徽:回應群眾期待

民生答卷亮麗喜人

檢察長寄語

<第947期>检察日报|安徽:回应群众期待 民生检察答卷亮丽喜人

安徽省檢察院檢察長 薛江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檢察事業也同步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處於新的歷史方位,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安徽省檢察機關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抓好改革強檢、科技強檢、素能強檢,持續提升服務大局能力、法律監督水平、司法辦案公信,努力打造公信檢察、為民檢察、規範檢察、陽光檢察,深入推進平安安徽、法治安徽、過硬隊伍、智能化建設,堅決落實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主要任務,積極營造安全的政治環境、穩定的社會環境、公正的法治環境、優質的服務環境,為開創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新局面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第947期>检察日报|安徽:回应群众期待 民生检察答卷亮丽喜人

安徽省蚌埠市檢察院會同有關部門查看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走私牛肉案的查處現場

1月28日,在安徽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安徽省檢察院工作報告在總結五年工作時,這樣表述道:“我們深刻體會到,只有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期待,才能贏得群眾真心認同、體現檢察工作價值;只有敢於監督、善於監督,才能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公正就在身邊。”經檢索,安徽省檢察院工作報告全文共18次出現“群眾”一詞,如:方便群眾就地表達訴求、回應群眾關切、群眾監督形式更多樣等等。

回應群眾安全穩定期待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也是群眾最樸素的期待。然而一些黑惡勢力盤踞一方,不僅攫取非法利益,還暴力欺壓群眾,社會反響強烈。

安徽省潁上縣紅星鎮的陳士強、陳士剛弟兄,為壟斷生豬收購生意專門建立了“信息員體系”,收到有外來人員收購生豬的信息後,便趕到現場暴力阻止。外來收豬人員馬某在給收購來的豬過秤時,陳士剛獲悉後帶人趕到現場,對馬某進行毆打。後陳士剛又發現鋁渣回收生意有利可圖,為壟斷市場,陳士剛將紅星鎮從事鋁渣回收生意的吳某等人約至一家飯店,宣佈紅星鎮所有的鋁渣都要通過其對外統一銷售。“雖然不同意,但不敢說不字,害怕陳士剛找人打自己。”吳某說。經安徽省臨泉縣檢察院公訴,陳氏兄弟黑社會組織39名被告人被繩之以法。

為嚴懲涉黑、涉暴、盜搶騙黃賭毒等犯罪,安徽省檢察院健全嚴重刑事犯罪常態化整治機制,五年來,全省檢察機關共起訴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等暴力犯罪31616人,同比上升15.04%。

近年來,非法集資、電信詐騙、傳銷、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等經濟犯罪案件在安徽多發、頻發。為打擊電信詐騙,安徽省檢察機關會同相關部門開展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專項治理,起訴1180人,包括“4·14”特大跨國電信詐騙案、徐的苟等56人特大跨省網絡詐騙案等。同時,全省檢察機關還積極參與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依法辦理“e租寶”“善心匯”“三農資本”等重大案件,起訴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組織領導傳銷等涉眾型經濟犯罪3745人。

為依法維護農民工權益,五年來,安徽省檢察機關先後起訴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749人,辦理幫助農民工討薪的支持起訴案件377件。為依法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參與打拐專項整治和校園欺凌專項治理,起訴侵害婦女兒童人身權利犯罪6110人。

回應群眾公平正義期待

公平正義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1996年12月,於英生之妻韓某在家中遇害,同月於英生因涉嫌殺妻被捕。經兩次發回重審,於英生終審被判處無期徒刑。入獄後,於英生及其父親反覆申訴,安徽省檢察院於2008年、2011年兩次建議法院再審,並於2012年9月提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抗訴。經最高人民檢察院向最高人民法院發出檢察建議,最高法指令安徽省高級法院自行啟動再審。2013年8月,於英生被宣告無罪。2017年11月27日,安徽省檢察院監督糾正“於英生錯案”檢察官群體被評為“安徽首屆年度十大法治人物”。

監督糾正於英生錯案是安徽省檢察機關不斷強化人權觀念、堅決糾正冤假錯案的典型案例。為防範冤錯案的發生,近年來,安徽省檢察機關認真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原則,制定實施檢察環節防冤糾錯案七條措施,對證據不足的不批捕13207人、不起訴2661人。

罪刑不匹,極大影響群眾對法律公平正義的信仰。黃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原副主任譚谷受賄100餘萬元,法院一審認定其具有自首、立功情節,對其減輕處罰,判處有期徒刑六年。黃山市檢察院以量刑不當為由提出抗訴,安徽省檢察院支持抗訴,並增加了不具有自首、立功情節的抗訴理由。安徽省高級法院裁定撤銷原判、發回重審後,黃山市中級法院認定譚谷不構成自首和立功,判處其有期徒刑十一年。近年來,經刑事抗訴而改判的典型案件還有胡恆江校園殺人案、馬汝民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案等。經統計,五年來全省檢察機關共提出刑事抗訴1327件,同比上升51.66%;法院審結1100件,改判和發回重審896件。

“前門進後門出”“花錢買刑”等刑罰執行不規範現象,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為加強刑事執行監督,安徽省檢察院部署開展了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專項檢察,對職務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三類服刑人員逐案核查,著力監督糾正“以權減刑、提錢出獄”等問題。在開展的判處實刑罪犯未執行刑罰專項檢察中,核查發現未依法執行589人,清理糾正501人,很好地解決了“應收監、未收監”問題。

(本報記者 吳貽夥)

<第947期>检察日报|安徽:回应群众期待 民生检察答卷亮丽喜人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區檢察院檢察官經常深入轄區內的超市、藥店瞭解食品藥品經營情況,並向相關從業人員宣傳食品藥品領域的法律知識

守護綠水藍天

天更藍、水更清,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的期盼。然而為攫取利益而損害環境的事件時有發生。

2015年6月,“安徽池州千畝良田變荒地河水被化工園汙染無法灌溉”被媒體曝光後,安徽省三級檢察機關第一時間介入事件調查。此後,該兩起環境汙染案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1人、起訴7人,涉汙企業之一的池州飛昊達化工有限公司因犯汙染環境罪被判處罰金,公司法定代表人、生產廠長和另外兩名責任人分別被判處刑罰。

為打擊環境汙染犯罪,安徽省檢察院連續四年開展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共建議行政機關移送線索511件,監督立案306件,起訴破壞環境資源犯罪3571人。連續四年開展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專項立案監督,建議行政機關移送線索401件,監督立案218件,起訴生產銷售“毒包子”“腳臭鹽”“問題疫苗”“問題凍肉”等危害食藥安全犯罪540人,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安徽省檢察機關還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公益訴訟的重中之重,辦理生態公益訴訟案件438件,督促整治被非法佔用、汙染土地1300餘畝,督促治理被汙染水源地2590餘畝,督促清理生活垃圾、危險廢物142萬噸,依法索賠環境損害賠償金660餘萬元,守護綠水青山藍天。

(本報記者 吳貽夥)

<第947期>检察日报|安徽:回应群众期待 民生检察答卷亮丽喜人

安徽檢察新媒體出品

審 核丨吳貽夥

來 源丨檢察日報

文 字丨吳貽夥

編 輯丨張道講

投稿郵箱丨[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