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歷史上的乾隆與富察皇后比《延禧攻略》裡還恩愛?

歷史上的乾隆與富察皇后比《延禧攻略》裡還恩愛?

《延禧攻略》劇照

《如懿傳》的遲遲未定檔,《還珠格格》的“前傳”效應,使得眼下正在網絡播出的於正新劇《延禧攻略》,出人意料地火了。

乾隆皇帝大概是中國的影視劇最熱衷於表現的皇帝之一。他後宮嬪妃很多,又喜歡詩和遠方,所以關於他的傳說裡總少不了風流這兩個字。

但在《延禧攻略》裡,乾隆不花心,與孝賢皇后(富察氏)作為一對超級CP,在朋友圈裡舉起恩愛的大旗。

這不是亂編,乾隆與富察氏的恩愛,是真的——學者已經從故紙堆裡扒出無數細節。

帝后這對CP灑的狗糧

跟史實是對得起來的

之前,讀張宏傑《飢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記住了一個時間:乾隆十三年(1748)。

正是這一年開始,乾隆“性情大變”,由寬厚走向父輩持有的嚴苛,影響著乾隆一朝的政局。

而這一切,要從皇后的去世說起。

這年三月,在京杭大運河德州段的青雀舫上,一場感冒,讓乾隆失去了與他相伴22年的皇后富察氏。

皇后體弱的原由,跟劇裡講的差不多——失子之痛。

乾隆三年(1738),九歲的嫡子永璉病逝。這個名字是雍正起的。璉,是宗廟中重要的祭器。可見皇室對於這個孩子賦予的期待。從《清高宗實錄》中,可見乾隆對永璉的評價:為人聰明貴重,氣宇不凡。永璉六歲時,乾隆就迫不及待地秘密立儲——永璉成為太子。七年之後,乾隆和皇后又迎來第二個兒子,可是在乾隆十二年的除夕,這個孩子因為天花也去世了。

嫡子去世兩個月之後,正是乾隆東巡啟程之時。他想帶著皇后看看腳下疆土,讓她散散心。

就這樣,乾隆帶著家人和官員,在春風鼓盪的二月出發了。在行程中,乾隆遇到了一場雪,三月初三他寫了一首詩,有一句:“雲中隱約山含黛,雪後熹微天蔚藍”,正是這場雪,讓皇后病倒了。

皇后去世當夜,乾隆就寫了一首輓詩:

恩情廿二載,內治十三年。

忽作春風夢,偏於旅岸邊。

聖慈深憶孝,宮壼盡欽賢。

忍誦關雎什,朱琴已斷絃。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夫妻恩情二十二載,你治理後宮一共十三年。這一切突然都化成春風一夢,飄散於運河的河岸邊。

作為詩人的乾隆創造了世界產量之最,他一生作詩41863首(收錄2200多位詩人的《全唐詩》不過錄有48000餘首詩)。由於詩寫得太多太濫,乾隆的大部分作品,其實都很平庸,但有一百多首詩,寫得非常好,情真意切。這一百多首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悼念富察皇后的。

乾隆為什麼如此深愛富察氏?張宏傑《乾隆:政治、愛情與性格》一書總結了富察氏的三大特點,這些都被於正用到了《延禧攻略》裡——

一是她多側面的性格。大家閨秀出身的富察氏,每天素面朝天,不怎麼化妝,也很厭惡金銀珠寶的惡俗裝飾。在劇中,皇后日常的頭飾多是通草絨花,跟《清史稿》中寫的一致,“以通草絨花為飾,不御珠翠”。富察氏的性格又是多側面的,她既有管理後宮的精明,又能像解語花一樣溫柔,還會展現活潑開朗的一面,陪著乾隆在承德的圍場上縱馬奔馳。乾隆本身是一個複雜的男人,他所期待的,也是一位和他一樣,多側面的立體的有深度的女人。富察氏就是這樣的女人。

二是富察氏非常善於理解乾隆的精神世界。有一年秋天,乾隆無意間和富察氏聊起來,說當年祖宗們在關外之時,艱難創業,衣服袖子上,用鹿尾巴絨毛緣個邊就算很好的裝飾了,哪像今天這些八旗子弟,驕奢淫逸得都沒邊了。回到北京後,富察氏親手做了一個鹿尾毛緣邊的小荷包送給乾隆,乾隆終生都帶在身邊。劇中魏瓔珞因羽線被盜臨時拿鹿尾絨替代金絲銀線為皇后繡壽禮一幕,是有依據的。

第三個方面,富察氏更是一個會關心人的女人。皇太后出身很低微,一開始不過是個粗使丫頭。可是出生名門的皇后,侍候太后很周到,婆媳關係也處得異常融洽,老太太一天也離不了這個兒媳婦。還有一次乾隆身上長了個癤子,需要天天換藥。富察氏不放心宮女手重,特意搬到乾隆寢宮的側室,每天親自給乾隆換藥。而這一段劇中也有體現。

為什麼皇后去世後

乾隆徹底改變了為政方式

富察氏去世後,乾隆此後的51年人生,是在回憶和思念中度過的。

那艘青雀舫,也被大費周折地搬進了北京城,乾隆就用這樣的方式,把孝賢皇后用過的一切東西,都保留起來。

皇后的寢宮長春宮也按照乾隆的命令,保持原樣。乾隆每逢皇后的忌日,都會來這裡坐上半天,一直堅持了40多年,到退位為止。

乾隆十三年,乾隆發出諭旨,總結了皇后一生的貢獻,賜諡“孝賢”。

而在備辦孝賢皇后喪禮中,因備辦喪禮“失職”,16人被革職問罪,69人受處分。有些官員被降級的理由,僅僅是因為皇后的冊寶製造得不夠精良,禮儀的桌子不夠乾淨……甚至,當乾隆發現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在喪禮上表現得不夠悲痛時,也大發雷霆。而這兩個皇子,因此喪失了競爭皇位的機會,並走入了人生的厄運。

可以說,乾隆中年之後的私生活是放縱的,僅有名號的后妃,就多達四十位。但是沒有再這麼深切地愛上哪一個。

第二位皇后如懿,始終有名無實,在乾隆三十年的南巡路上,與乾隆大吵一通,後被永遠打入冷宮。

而《延禧攻略》中著力塑造的令妃魏瓔珞,是嘉慶皇帝的生母,死後才被追封為皇后。

更不用說所謂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了。富察皇后死後,乾隆餘生再也沒有進過濟南城——

四度濟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

春三月昔分偏劇,十七年過恨未平。

這首詩就解釋了他為什麼四過濟南城而不入,是怕一進去,就勾起痛苦的回憶。

前面說到,乾隆十三年開始,乾隆變了。十餘年的寬嚴相濟,到這一年,皇帝忽然變臉了。

皇后的去世,讓他徹底改變了為人為政的方式?

當然不是。

乾隆其實憋了很久了。官僚集團的貪腐,民間治安的惡化,邊地的兵患……乾隆感受到這些施於政權的危機。當然,富察氏在世時,美滿的情感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撫慰著乾隆爆發的情緒。

乾隆十三年起,乾隆由儒入法,拋開了寬大仁慈的面具,拋棄了“以禮治天下”的夢想,拿起了父親留下的屠刀和鞭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