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除了東風-17,原來還有亞軌道轟炸機,中國正處於近太空的前沿

除了東風-17,原來還有亞軌道轟炸機,中國正處於近太空的前沿

我國跨大氣層飛行器試飛成功

中國人正處於主導“近太空”的前沿。

2011年陝西新聞聯播報道“我國跨大氣層飛行器試飛成功“,而後2017年11月,中國成功對DF-17導彈的作戰原型進行了兩次飛行試驗,這代表了世界首次使用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HGV)的彈道導彈飛行。這次成功的測試標誌著中國在一個新的領域 - 近太空(臨近空間,或者叫亞軌道)中成功開拓和主宰一切的開始。

除了東風-17,原來還有亞軌道轟炸機,中國正處於近太空的前沿

我國跨大氣層飛行器試飛成功

臨近空間這個領域平時很少有人討論關注,大約離地20-100公里的大氣層空間稱為臨近空間。這是一個新穎而棘手的區域,由於空氣稀薄導致飛機沒法飛這麼高而如衛星之類航天器又因為太低無法留在這個軌道上。所以縱觀全世界,亞軌道飛行器非常少,技術難度也非常高。中國劍走偏鋒掌握了亞軌道飛行器的設計技術。

除了東風-17,原來還有亞軌道轟炸機,中國正處於近太空的前沿

亞軌道轟炸機模型,左下

除了東風-17外,早前幾年央視還曝光了中國存在亞軌道轟炸機項目,以數倍音速飛行的一種空天戰鬥機,將作為未來30~60年空軍的主力轟炸機型。

中國人即將佔領新領域:近太空

中國努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研究亞軌道飛行器。

美軍目前對海洋,空中,陸地,太空和網絡空間佔著絕對主導地位,卻不太感興趣的是近太空。中國專家決定主宰這個新領域,積極發展高超音速飛行器和導彈(HGV)。

HGV涉及將彈丸或翼式再入飛行器提升到高超音速,一般達到5-7倍音速,然後在臨近空間採 用類似水漂彈道橫行機動前進,遠遠超過普通彈道導彈的範圍。德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創了這一想法。但直到最近,技術突破才使這個想法變得切實可行,中國工程師才成功掌握了這項技術。

除了東風-17,原來還有亞軌道轟炸機,中國正處於近太空的前沿

高超音速滑翔彈試驗

中國的第一個HGV系統的操作原型是DF-17,​​ 使用助推器來增加有效載荷。一旦導彈到達遠地點,它就會沿著彈道軌跡回到亞軌道,達到高超音速。然後它在大約60公里的高度飛行。通過改變其迎角使導彈能夠以5-7馬赫速度滑行到1500到2500公里的預計作戰範圍。

除了東風-17,原來還有亞軌道轟炸機,中國正處於近太空的前沿

2017年東風-17彈道,人稱“凌波微步”

對於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而言,HGV彈頭可以完全無視,因為導彈防禦系統只有跟蹤大氣內外導彈的傳感器,以及設計用於內外大氣層的攔截器。換句話說,美國傳感器和攔截器都沒有專門用於對抗在近太空高速運行的系統。此外,臨近空間的先行者通常會獲得巨大先天優勢,因為它可以觀察對手的反應並設計新系統以保持領先地位。

除了東風-17,原來還有亞軌道轟炸機,中國正處於近太空的前沿

DF-11AZT達到了預期目標

東風-17預計在2020正式部署,這個西方稱為“狼牙棒”的武器的先進性是眾所周知的,中國人利用HGV開始主導臨近空間的大時代已經來臨,這一切都是為了無可爭議地使用臨近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