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為什麼人人都可以踩設計?

原創: 王勇良 不裝逼就會屎夫斯基 7月22日

相對於理性的文字工作,設計工作顯得苦逼過甚,並不是人人審美超群,而是由思維模式所決定的。任何思維都是自感性伊始,文字工作是理性輸出,而設計工作則是經由理性,再感性輸出。但是旁觀者(包括絕大部分設計師自己)只看到了感性,於是人們認為除了專業的軟件操作外,自己也可以對設計指點二三。


為什麼人人都可以踩設計?

作為曾經的設計師,包括現在也偶爾做做設計,我是深感當設計被瞎指點時的痛苦和糾結。我不是自傲和過於執著的人,但凡高見,我都是樂意採納的。但是,絕大部分人的人,論審美,是鞋底泥的水平,論營銷,是十足的門外漢,憑什麼對於商業性的設計會有那麼大的自信去指指點點呢?

絕大部分的人,包括不少設計師自己,都對視覺設計工作有著極大的誤會。

設計是依賴靈感的嗎?

靈感這種東西,是稍縱即逝的,不是想有就能有的,即便是天才,也不可能時刻迸發靈感。

不少所謂的藝術家,甚至得藉助大麻酒精等等麻醉自己去尋找靈感,那麼,作為絕大部分的普通人,你從事一份工作,能把做好這份工作的因素置於靈感嗎?

當然不能。

靈感來到的時候,確實可以極大的促進創造性,但是,我們絕不可對之過於依賴。

不論什麼工作,都是要解決實際問題的,要搞清楚原理,我們可以追溯到思維模式。

任何思維都是從感性伊始。

通過各類感官,去感受外部世界,吸納海量信息,這樣我們對於客觀的世界有個初步的認識。沒有這個過程,後面的總結歸納,邏輯分析都無從談起。我們生活在客觀的世界中,並不是活在純粹意識世界裡。

通過感性思維有了初步的認識,下一步是理性思維。

感性思維主要是通過感官,理性思維則是在大腦中的激盪。

第一個環節的感性思維是輕鬆的,被動的,第二環節的理性思維是反人性的,要主動去探索思考。

大腦在進行理性思維時所消耗的能量遠高於感性思維,人是天然上追求少消耗能量的,所以理性思維並不受待見,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夠克服惰性去進行高強度的理性思維。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人們往往喜歡看視頻節目遠甚於閱讀書籍,因為看視頻時是被動的接受信息,輕輕鬆鬆的,而閱讀書籍則是個累活。

一般來說,大部分的工作是感性輸入理性輸出,但是,設計師的工作,並不止步於此。

當設計師腦中方案有個大概思路時,還必須思考以什麼樣的視覺畫面將其表現出來。畫面是感性的,但此時的感性並不是第一階段時的感性,而是經由理性思考後,再感性的表達出來,此時的感性不是被動的感性,而是主動的感性,是昇華的感性。

我們日常所用溝通語言,大致可分為文字語言和視覺語言。文字語言是間接的,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也是作為個體的人經由後天的學習才能夠掌握的。視覺語言則是直接的,是先天性的,視覺語言更接近於人類的“元語言”,也就是說,視覺語言少了份後天的掩飾,更接近於人類的靈性。

人類都掌握被動的感性思維,但是隻有極少數人掌握接近靈性的感性思維。

我們絕大部分人對於設計的理解,是非常的初級。

我們都只看到了感性的一面,所以,絕大部分的設計師依賴於所謂的靈感來創作,所以絕大部分的設計師水平實在一般,不少人評判設計也停留在“形式美”的階段。

而旁觀者,大部分其實也僅僅是以初級感性思維“看”一個經由理性思考再進階感性輸出的設計作品,初級感性思維是沒有難度的,所以,幾乎人人都可以對於設計來發表意見,來踩上幾腳,而這些意見絕大部分都是沒有邏輯支撐的。

沒有邏輯支撐就是瞎扯蛋。

既然是由思維模式所決定了設計工作的苦逼程度,那麼只要你還在從事設計工作,就沒有什麼掙扎的,因為這是先天性原因決定的。

第203談

為什麼人人都可以踩設計?

為什麼人人都可以踩設計?

weixin:Bee_siji

為什麼人人都可以踩設計?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為什麼人人都可以踩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