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講究個說、學、逗、唱

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講究個說、學、逗、唱

​“你這麼能說,你咋不去說相聲呢?”

“你是天津人,你肯定會說相聲吧?”

也許大家對相聲有一些“誤解”

今天的藝術普及

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門傳統藝術

當莎士比亞用名言征服電視劇臺詞

當生活大爆炸用科學與爆笑征服世界

在古老的東方

有一種語言藝術也悄然成為茶餘飯後熱點

相聲

相聲,一個只要被提起就有畫面感的名詞:那個送相聲上熱搜的桃心頭,那個“喝酒抽菸燙頭”的於大爺,那個賣萌耍賤的小嶽嶽。

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講究個說、學、逗、唱

新時代的相聲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幾乎每個人都曾因其中層出不窮的包袱和時代氣息而捧腹大笑,但是她也曾沒落,對於這種傳統表演形式的過去你是否有過更進一步的瞭解呢?又是誰的堅守助她涅槃重生?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她的故事。

她,是一門最擅長與觀眾進行交流的藝術,她所產生的劇場效果,往往是其它舞臺藝術無法企及的,回想起兒時,一臺四小時的春晚,最受追捧的節目裡總是不乏她的身影。

她,同許多藝術一樣,都是從襁褓漸漸深入人心,有著跌宕起伏的命運,也有不斷抗爭的勇氣,時至今日,她的輝煌背後少不了各位相聲大家一生的追求和奮鬥。

人們說她有三個故鄉: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她出身華北,走紅於京津冀,揚名海內外,她是由宋代的祖先“像生”演變而來的,始於明清,盛於當代,是紮根於民間、源於生活、又接地氣的曲藝表演藝術形式。晚清年代,她拍攝出了屬於現代的特色和風格的證件照。她機敏好學,在自身成長過程中廣泛吸取口技、說書等藝術之長,寓莊於諧,以諷刺笑料表現真善美,以引人發笑為藝術特點,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藝術手段。表演形式有單口、對口、群口三種。

她的四位追求者:

最美的年華遇見了最美的你

張壽臣

(1899年1月29日-1970年7月9日)

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講究個說、學、逗、唱

相聲藝術第五代掌門人,兼評書演員,師承焦德海。張老在文革時期受到衝擊,他在彌留之際始終不忘祖國,臨終前,他還對子女們說:“你們別忘了,臺灣解放時到我的墳前大喊3聲,告訴我臺灣解放了!”面對相聲的凋零,他對相聲的前景感到憂慮和茫然,他說:“難道相聲這行兒就真的完了嗎?”

馬三立

(1914年10月1日-2003年2月11日)

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講究個說、學、逗、唱

是當時相聲界年齡最長、輩分最高、資歷最老、造詣最深的“相聲泰斗”,深受社會各界及廣大觀眾的熱愛與尊敬。文革時期,受到迫害,好在命保住了,經過了大起大落的馬三立,心態愈加平穩,馬派相聲風格正式形成,但為人謙虛謹慎,他說:“我不是大師,不是藝術家,我只是個普普通通的老藝人,是個熱愛相聲、喜歡鑽研相聲的老藝人。”晚年時候,天津市民投票推選出10個地方名人,要在海河邊上為他們樹立雕像,供後人瞻仰,最後,他們把最多的票投給了這位為他們說了一輩子相聲的老人——馬三立。

侯寶林

(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

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講究個說、學、逗、唱

世紀相聲大師,語言大師。侯寶林先生是相聲界具有開創性的一代宗師,在他漫長的60年的藝術生涯中,除創作和表演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相聲名段以外,還對相聲和曲藝的源流、規律和藝術技巧進行了理論研究,為中國相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劉寶瑞

(1915年-1968年10月6日)

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講究個說、學、逗、唱

中國相聲第六代演員,以“單口相聲”見長,人稱“單口相聲大王”。

1932年,17歲的劉寶瑞與18歲的馬三立搭檔,在從營口開往煙臺的輪船上,由於身無分文,兩天沒吃東西,劉寶瑞餓昏了,馬三立迫不得已,偷了別人兩個燒餅,才救了劉寶瑞一命。從此,劉寶瑞和馬三立結下了十分深厚的友誼。

1949年,為生活所迫,劉寶瑞隻身前往香港,成為第一個把相聲帶到香港的藝人。

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講究個說、學、逗、唱

她的前路曾不被大多數人看好,尤其是在文革時期被打壓至其一度在中國絕跡,穿著打扮也變得單一普通,只有一些歌頌型的相聲可以在當時演出。

21世紀初相聲在中國大陸處於青黃不接的局面:老一輩藝術家紛紛隕落,八十年代當紅的演員們對於相聲的發展也表現出了力不從心的狀態;在為了重振相聲舉辦的“全國相聲大賽”中,新生代的守護者們亦始終不見勃興。但是在媒體以外的地方,許多以傳統方式演出的相聲劇團還是保留了一定水平並具有相當多觀眾的,在天津的許多小劇場與茶館都可以聽到相當精彩的傳統相聲,為她的復出保留著火種。

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講究個說、學、逗、唱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樣曾在茶館傳統方式演出的郭德綱在2005年之後突然走紅,以時代氣息和流行元素獲得了觀眾們的廣泛認同,宣告了王者歸來。

2006年12月

第一批市級“非遺”名單,相聲位列其中。

2008年6月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相聲”

......

她,雖然沒有音樂那樣的盛裝麗服,稱不上是高雅藝術,但同樣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她給我們的不只有歡笑,更多的是她舉手投足背後蘊含的對社會的諷刺和向人們傳達的正能量;我們會記住她的說學逗唱、記住馬三立老先生的“逗你玩”、記住姜昆和老虎的“恩怨情仇”、記住它讓人們捧腹大笑或是發人深省的那些瞬間,她就像一位帶著棒球帽的青春少女,活潑天真,大大咧咧,有著惹人親近的美感…

感謝老一輩的藝術家將一生投入到傳統文化的傳承中,向每一位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致以敬意!

幸福小劇場·往期相聲專場

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講究個說、學、逗、唱

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講究個說、學、逗、唱

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講究個說、學、逗、唱

黃昏落霞,三兩好友,

相聲繞耳,笑語不歇,

悠閒愉悅,豈不快哉,

有此逸緻,夫復何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