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話劇有一種魅力,一旦接觸就會喜歡

話劇的藝術魅力

話劇有一種魅力,一旦接觸就會喜歡

話劇《我愛我房》表演

話劇指以對話方式為主的戲劇形式,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來到中國。與傳統舞臺劇、戲曲相區別,話劇主要敘述手段為演員在臺上無伴奏的對白或獨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樂、歌唱等。話劇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劇本創作、導演、表演、舞美、燈光、評論缺一不可。中國傳統戲劇均不屬於話劇,一些西方傳統戲劇如古希臘戲劇因為大量使用歌隊,也不被認為是嚴格的話劇。現代西方舞臺劇如不注為音樂劇、歌劇等的一般都是話劇。

詩意戲劇精神

中國是一個詩歌比較發達的國家。劇與詩的結合,或者說話劇詩化的美好傾向,是中國話劇在藝術上的突出特色。浪漫派的戲劇創作,如田漢、郭沫若等是代表。他們都是浪漫主義的詩人,這自然使他們很容易把詩切入戲劇。郭沫若借主人公的大段心理獨白烘托情境,田漢則常將音樂、詩歌直接融入作品之中,以增強其抒情性。這種詩化傾向,自然同接受西方浪漫主義的影響有關,但不可忽視接受民族的藝術精神、民族戲曲的質素融入其中,形成了中國放劇的詩化傾向。

話劇有一種魅力,一旦接觸就會喜歡

邯鄲幸福小劇場觀劇現場

話劇獨特的魅力

話劇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從製作的角度講,劇作、導演、表演、舞美、燈光缺一不可;從表現手法來講,其融合了多種藝術手法,如表演,語言,舞蹈,音樂等。然而,多種藝術門類的相遇並沒有使話劇看起來雜亂無章,毫無重點。相反,它們在劇中的相輔相成使得各自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邯鄲幸福小劇場觀劇現場

話劇藝術自誕生以來便具有儀式性、不可複製性。演員必須準確拿捏劇中人物特徵並以精湛的演技演繹作品,對演員臨場發揮能力及個人素質要求極高,要感動觀眾,引起觀眾的共鳴還要求表演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話劇是現場藝術,從演員的站位到道具再到身體姿態和表情,觀眾都能一覽無餘,表演失誤沒有NG和後期剪輯的彌補餘地,任何誤差都有可能成為藝術呈現過程中無法抹去的敗筆。這種特殊的藝術呈現方式是具有唯一性、本真性和神聖性意蘊基礎的。

話劇的劇本受篇幅限制是非常非常苛刻的,2個小時的表演,人物的出場、劇情的展開、伏筆的落下、迭起的高潮等等,寫本子的人思索再三,看的人懂了自然便是叫好連連。但不明白的就難免覺得晦澀。

話劇有一種魅力,一旦接觸就會喜歡

話劇的魅力有這麼三點

“文本” “舞臺” “儀式感”

文本

在“話劇”範疇內,文本永遠是一部戲之源。與其他戲劇表演形式比較,話劇文本的重要性是最為突出的。好的戲劇文本,一定是語言優美而精煉,內容緊湊而自洽,寓意深遠而綿長的。如果戲劇文本弱了,而需要靠其他元素的彌補,只能把一部話劇做到“還不錯”,而做不到“棒極了”。

凡是優秀的作品,單是文本自身就能夠發散出許多魅力。一個優秀的劇作家,本身一定是一個優秀的作家。莎士比亞,王爾德,易卜生,契訶夫,他們的劇本完全可以當做文學作品來讀。單憑對話塑造人物和故事,這其中蘊含的功力和美感是值得再三咀嚼的。

舞臺之於話劇,就像鏡頭之於電影。沒有舞臺,話劇就不可能呈現。當然,舞臺的定義很寬泛,不管是我們習慣的鏡框舞臺,新式的各種變種舞臺,甚至是環境舞臺,凡是話劇,都少不了一個舞臺。而話劇在此處最有魅力的角度在於,在舞臺上的一切,都是“全景呈現”的。你很難想象一個電影如果每一場都是一個長達半小時,不變換任何機位的長鏡頭,會有多麼的“實驗性”和難以接受。舞臺正是這樣的一種“長鏡頭”,而話劇在這種情況下就能做到讓你全神貫注,深入其境。

這正是舞臺的魅力。

話劇舞臺的魅力,靠對話,靠調度,靠事件,靠節奏,靠空間,靠聲音,靠燈光。它對於觀眾注意力的指引不會像鏡頭語言那樣“指哪裡你就看哪裡”。話劇對於觀眾的注意力則更是一種“柔和的征服”,通過導演的設計和演員的表演,自然而然地引導觀眾關注舞臺重心。

舞臺

戲劇起源有兩說,古代巫術儀式的延續,又或是祭祀天神的表演。不管哪種,都免不了要讓戲劇帶上一層儀式感的面紗。在現代社會中,幾百個人坐在劇場這樣一個密閉空間內,觀眾和演員一起置入一個故事或是一個主題幾個小時,這是其他藝術形式很難想象的。現代藝術和行為有太多選擇向“酒神的狂歡”寄託靈魂。人類的本能是什麼?自由,擺脫束縛,自我解放。當代越來越多先鋒戲劇的精神圖騰阿爾託,也正提倡將戲劇的儀式感重新樹立。

在現代社會中能夠建立起儀式感是難能可貴的事情。向人類本性的回溯,在劇場內體驗人間悲歡,何樂而不為呢?

儀式感

在一次次演員和觀眾的磨合中

找到它最合適的表現方式

傳遞出它最想傳遞給觀眾的東西

這就是話劇的無限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