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 A股誅心,我們都是韭菜

本文首發於微操盤自媒體,抄襲行為微操盤保留司法維權的權力,感謝關注支持。

A股誅心,我們都是韭菜

過去三年股民過得並不如意,但剛剛結束的這周可能是最為誅心的時刻,不是說跌的就有多慘,而是綿綿的下跌似乎看不到盡頭。

誘發下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結果目前看是相當明確的。就是機構已經開始砍倉了,貴州茅臺、格力電器、美的集團都已經形成了久違的破位下殺形態。

與整個市場的下跌不同的是,這些個股屬於機構抱團股,從剛剛公佈的基金半年報來看,這三隻恰恰是主動偏股型基金的核心重倉股前三位。他們的下跌意味著這輪下跌的最後一程已經開始,抱團股的多殺多。

上一次市場出現如此誅心的畫面還要追溯到熔斷,我們甚至可以認為從2月份開啟的這波下跌是一場緩慢的熔斷,從下跌幅度上兩者基本相近。

當我們回首熔斷,可以清晰的發現當市場抱團炒作的個股都出現崩塌的時候,事實上正是入場良機。

作為一個死多頭,我們在這個位置是尷尬的,但我們並不改初衷,需要明白的是在當前位置投資央視50、上證50、滬深300,從歷史的進程上來看,賺錢將是大概率。

中間的曲折是賺錢的代價,如果連波動都承受不了,那麼這份收益實際上也就不屬於我們。

雖然話是這樣說,但我們也要推演市場未來的演進路線,可以想見的是,目前大部分機構都在拼命降倉位,防止產品被清盤。

這也就決定了即使出現反彈,也不會是快速剛猛的,而是試探性的、孱弱的。市場上的機構們都用一兩成倉位在摸索下一階段值得抱團的版塊,反彈就是這些機構們尋找共識階段的市場表現。

對於絕大部分機構來說,都是沿著假設、試探、驗證、加倉的路徑在做投資,小倉位的試探賺到錢了,才會有大倉位的跟進。

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個再美好不過的事情,我們只需要觀察接下來孱弱的市場中,哪些板塊出現了資金湧動的跡象。當潮水褪去的時候,好身材就更容易被發現。

週末人民日報四論經濟形勢,目前輿論的紛紛擾擾實際上反映了整體經濟形勢的茫然。各種爭議之下是國家走到了時代的拐點,這裡我們想表達一個不太主流的觀點。

世界上永遠都是二八分化的,百分之20的人決定百分之80人的命運。我們大家很多時候都是那被決定命運的80%人,過分的焦慮實際上沒有任何作用和必要。

我們不可能去割任何韭菜,實際上我們自己就是韭菜。韭菜最重要的就是茁壯成長,自強不息。做正確的事,把正確的事做好,就並不容易。

當我們循序漸進走好每一步的時候,有一天我們赫然回首,才會發現,我們已經從韭菜成長為參天大樹。如果沉迷於時代的幻象當中,我們可能會越急著割韭菜,越是一無所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