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扶貧札記系列(五)一次化險為夷後的感慨

扶貧札記系列(五)一次化險為夷後的感慨

一次化險為夷後的感慨

王鴻鋼

扶贫札记系列(五)一次化险为夷后的感慨

導語:扶貧不僅是一個提高認識的過程,也是一個改革試水過程,更是一個付出實幹的過程。扶貧轟轟烈烈,也悄無聲息,關係千家萬戶,也關係點點滴滴。扶貧是心靈的洗滌,也促成一種蛻變。從思想到認識,從認識到行動,從貧困戶到扶貧工作隊,在這場脫貧攻堅中都受到了洗禮。扶貧工作不僅僅是扶貧,讓腰包鼓起來,更重要的是解除了思想的禁錮,精神生活更加富裕,在這裡更加追求奉獻、付出、實幹........。南陽市委宣傳部派駐宛城區黃臺崗鎮羅莊村扶貧工作隊深入基層一線,從親身感受身邊發生的小事開始,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動人的扶貧故事。

扶贫札记系列(五)一次化险为夷后的感慨

駐村工作也有危險的時候。今天,一場潛在的危機就那麼突然的降臨在我身上。

上午,村“兩委”幹部、其他駐村隊員,都各忙各的扶貧任務去了,村部留下我一人值守。

半晌左右,村裡一對年近70的村民馬付進夫婦來村部找我,仔細詢問著有關扶貧政策,又詳細介紹著自家的一些困難,和我探討著是否能有一“款”適合他們,十分理性地在爭取著政策的惠顧。我們的交談在親切友好的氛圍中進行著.....

這時,一個人高馬大的中年人、村裡頗有點兒“名氣”的貧困戶郝精神(化名),大步流星的闖進了村部,臉上的怒氣毫無遮攔的外掛著,陰沉得能擰下水來,原有的寧靜被打破了,氣氛霎時凝固起來。我有備而用的寒暄和招呼,根本就來不及使用,他就霹雷掣閃、劈頭蓋臉的質問了:“王隊長,為什麼沒有我的公益崗位?為什麼不給我家房屋修修?為什麼春節慰問品不給我家發?為什麼你不給我家寫春聯?為什麼你也看不起我?......”一連串十幾個“為什麼?”,一梭子全發出來了,打得我透不過氣來。

他說得那麼快,聲音那麼洪亮,像機關槍,似連珠炮,讓人根本插不進話,雖然他的“為什麼”我都能一一“駁回”或解釋得清楚,雖然實事情況也是不用證實的,證實了也沒什麼用。他顯得那麼的“兇”,那麼的“有理”,不給我留絲毫“申辯”的餘地,雖然我心裡沒什麼理虧愧歉之處,不用申辯什麼,也是申辯不清的。他站在我面前,距離那麼近,完全是讓人缺乏安全感的距離,有點來者“不善”、不夠“友好”了,雖然明知自己不會與他衝突,衝突了我也不是對手,根本不是。但是,我一直滿臉堆著笑的同時,那麼真切地預感到了危機的存在。

見此情景,馬老漢的老伴和藹地勸說:“小郝啊,有話好好講,駐村幹部也不容易呀!”。

“他們不容易我就容易了?我容易還當貧困戶?你到底替誰說話?你說、你說、你說?”。郝精神跟老太太也“槓”上了,反覆重複著他的“問”,情理之中的“無理取鬧”著。

在矛頭轉移的檔口,一臉驚嚇的馬老漢給無助的我做了個手勢,示意我趕緊打電話。我也讀懂了他是要我給鎮派出所打電話,可我還是遲疑了一下,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怎忍心鬧大呢?於是就撥通了村主任呂合群電話。

沒過一會兒,呂主任就騎著摩托車過來了,還帶著村會計沈英超。

其實,兩位村幹部一來,問題很快就解決了。他倆的到來,一下子使緊張的局勢舒緩了下來,問、答人的角色也發生了逆轉,針對郝精神的“為什麼”,兩位村幹部一一解答,又一一反問,完全掌握了主動權。剛才還理直氣壯的郝精神,此刻卻變得結結巴巴,啞口無言了,像犯錯的學生見到了老師一樣,給我低頭賠起不是來了,然後就慌慌張張的走開了。

這時,馬老漢才長長出了一口氣說:“王隊長你可能沒注意到,小郝腰後還彆著一把刀,差不多有一尺長呢”。

媽呀!我一聽委實駭得不輕,冬天夏天的感覺都有了,渾身直起雞皮疙瘩,而後脊背卻在冒汗了。慶幸之餘,一種後怕來得那麼的真實。

我知道,是兩位村幹部的魄力“震”住了郝精神,給我解了圍。也明白,正是小郝的實際情況才會有這不冒煙事的發生。

郝精神也確實夠“精神”的,一場婚姻的變故,使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間歇性的。他40歲出頭,一米八五的個頭,虎背熊腰,走起路來帶風,雄赳赳氣昂昂的。他最大的愛好是習武,常常來到村部大院,砸幾套拳腳,掄幾下棍棒,“嗨、哈”一陣子才走。他的動作很標準,然而我們讀出的是心驚肉跳。更讓人受不了的是,他發作時,曾有過抄起穿條(鐵棒做的門栓)、拎著菜刀追逼他老父母的場景。為此還N次被派出所帶走、兩度住進精神病院……

魂定之後,我落淚了。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常村裡駐。流淚是為這次的兇險複雜,還是駐村的酸甜苦辣?也都有點兒,但也遠非如此。說實在的,委屈的感覺已經微乎其微了。

我頗多感慨。我沒什麼不能原諒小郝的,他即便做出越軌出格的傻事來,“法”都可以不責及、能赦免,我“情”還有什麼不可原的?我也沒什麼不理解小郝的,他是村裡貧困戶中極個別“伸手要”、“吵著要”的一例,但他連自己的腦子在想什麼、行為在做什麼都無法控制,大腦的“無知”、本能的無持,我們還能有什麼厚非的說辭,還怎能說是“故意”呢?我反倒同情起小郝來了,他也夠可憐的,我彷彿看到了這個給我“製造麻煩”的人內心的苦。如果讓發洩、讓解氣也能算作一種幫扶,我甘願當個受氣包、出氣筒,罵不還口,忍氣吞聲,用我的委屈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

我也頗為感動。在這件事上,有群眾夠冒險的為我幫腔,有村幹部很義氣的幫我解圍,有這些堅強的後盾,我還怕個錘子麼!

我頓覺信心足了,變得勇敢的起來。

(作者系南陽市委宣傳部駐村工作隊長)

扶贫札记系列(五)一次化险为夷后的感慨
扶贫札记系列(五)一次化险为夷后的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