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530斤男子帶著240斤母親一起減肥,減肥後生活已能完全自理


去年,體重超530斤的“中國第一胖”黃佳鑫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接受減重手術,為超級肥胖、多病纏身、命 懸一線的兒子,其母親強忍一身病痛在醫院陪伴和照顧近半年,直至康復出院。經過1年多的術後康復,佳鑫目前減重200餘斤。這一次,已經完全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他,特地帶著體重240斤的媽媽回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接受手術,讓媽媽在母親節到來前告別重度肥胖帶來的痛苦。

身高1.69米,體重卻達到530斤,BMI指數高達92.78kg/m2!這樣一個超高體重者,根本無法像普通人一樣正常生活。就就連最基本的行走,對於黃佳鑫來說都是難事每挪動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更嚴重的是,肥胖讓其大腦長期處於缺氧、心臟高負荷等高危狀態,隨時可能突發呼吸心 跳 驟 停 死 亡。

這個26歲的小夥子究竟經歷了什麼?1991年,黃佳鑫出生在湖北武漢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出生體重8.6斤,還算與常人無異。他的出生為這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帶來了無盡的快樂,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總是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他,更是隨時擔心他會吃不飽、吃不好。在家裡吃飯,總是讓他先吃,等他吃好了後一家人再動筷子。


黃佳鑫的飲食量也是特別大,平均每頓要吃四、五碗飯,而且特別愛肥肉。就這樣,年僅7歲時體重就已經長到了135斤,9歲時體重達200斤、15歲時體重升至300斤因為體重帶來的異常“關注”,讓黃佳鑫感覺很不舒服。家人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2005年,黃佳鑫痛下決心暫時放棄學業走進專業減肥中心,開始了長達一年的全封閉式的減肥之路。

針灸、節食、運動.能想到方法都用了個遍,每天的飲食也基本以粥、黃瓜為主,黃佳鑫的體重從300斤逐步減低至160斤。這一度讓黃佳鑫感黨充滿希望。不這,好景不長,在告別極端飲食與強運動量後體重迅速反彈,體重突破400斤,所有肥胖的困惑再次卷 士 重來。

2009年,在擔心別人嘲笑、極端的自卓與封閉心理中,黃佳鑫辭去工作,專職在家打網遊謀生。那段時間,基本沒有任何朋友,也抗拒與外界聯繫,除了打遊戲就是吃飯睡覺,走向肥胖、自卑、封閉閉、更肥胖、更自卑、更封閉的惡性循環之路。2015年,因皮膚破潰懷疑糖尿病入院的他,體重已達440斤。2017年2月,出門在外的黃佳鑫不慎摔倒在武漢街頭。面對完全沒辦法自行爬起來的他,20多人先後加入到幫助的行列。


摔倒後的第三天,黃佳鑫慕名來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治療。千餘公里,十餘小時,黃佳鑫都只能趴在救護車上。儘管如此,但黃佳鑫的家人依舊感覺充滿希望。入院時,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普外科醫護人員都為他捏了一把汗一呼酸合併代鹼、Ⅱ型呼衰、心功能不全、全心擴大心功iii-iv級、代謝性綜合症、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肥胖低通氣綜合徵、雙下肢溼疹、全身皮膚多處真菌感染…

入院後一週,經過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普外、呼吸、心內、ICU、康復、營養科、內分泌、皮膚科等科室的聯合治療,黃佳金終於可以下床輕度活動!所有的治療,都是在為之後的滅重手術做準備,可這第一步就給醫護人員出了個難題:如何稱重?醫護人員用類似於“曹衝稱象”的方式來量體重一一黃住鑫坐到秤上的凳子上,稱好後再減去発子的重量。

一測,體重居然高達530斤!除了磅秤之外,黃佳鑫需要的還有病床、病員服、腰圍尺…下一步的手術床、轉運車、手術器械都需要醫院為其量身定做!對肥胖患者的減重手術,醫院普外科用的都是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的腹腔鏡技術:在身體上打幾個小孔,將腔鏡器械從孔內進入,直接看著視頻操作。麻醉插管、監測是大難點,好在是醫院專家團隊預案充分,很快搞定,進入手術流程。為了操作方便,需要往患者腹腔中“打氣。


讓腹腔鼓起來,為手術操作提供空間。以往的減重手術,“打氣”兩分鐘搞定,但這次,遇到超胖的黃佳鑫,整整用了10分鐘!此外,這個全國“首胖”腹壁厚度超出預期,普通的手術器械根本無法完成,用上了減重手術中從來沒有用過的歐美版“超規格”器械。再加上為了防摔不能更換手術體位等,使得手術的操作空間更為受限。主刀醫生,是經驗豐富的胃腸手術專家劉雁軍博士。他說,種種種因素,對整個醫療團隊和保障團隊都是一次挑戰。

“肥胖問題涉及多學科,需要多學科的協調配合。”市三醫院業務副院長程弓介紹說,為了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手術安全及預後效果,在醫院醫務部的總體協調下,組織了院內多科專家進行前期溝通並定製了詳盡的應急預案,圍手術期涉及10多個科室,參與的醫護人員達到100餘名經過百人團隊的通力合作,黃佳鑫的胃被縮掉了80%,被縮掉的胃容量達2500毫升,而普通人的胃容量整個才1500-2000毫升。

劉雁軍說,通過手術將水袋狀的的胃變成細長的香蕉狀,同時切除一部分胃底和胃體的大部分內分泌細胞,抑制飢餓感“但攝入食物的營養足夠支撐身體的消耗不會造成營養不足,因為我們控制的只是暴飲暴食。”肥胖帶來的痛苦,黃佳鑫比誰都更清楚。他知道,想要減輕媽媽所承受的痛苦,首先就是要解決體重問題。近日,黃佳鑫帶著240斤重的媽媽再次回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希望能夠在此給媽媽創造全新的生活。


入院後,趙發蘭因腰椎間盤突出活動不便,還伴有雙下肢水腫、心功能不全,更有嚴重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這次,母子倆調換了角色,黃佳鑫開始每日陪母親完善各種檢查,負責母親的的生活起居,哪怕是夜間也陪伴在媽媽床旁不時觀察睡眠情況,擔心發生嚴重的睡眠呼吸暫停。與此同時,市三醫院醫護團隊積極針對趙媽媽存在的健康問題進行了全院會診,包括心內科、呼吸科、康復科、重症監護病房、麻醉科等多學科協作。

為手術創造一個安全的窗口期,以盡最大可能降低圍手術期風險。不論此次趙媽媽手術,還是一年前黃佳鑫手術,術前準備工作尤其重要,圍手術期需要積極準備心肺功能,諸如康復科心肺功能改善;呼吸科協助改善低氧血癥、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麻醉科術前評估、術中氣道管理;減重外科手術團隊擬定手術治療方案;護理團隊做好圍手術期管理;以及個案管理師對肥胖整個過程的追蹤、監管、隨訪。

經過周密的術前計劃,擬定於5月11日對趙發蘭施行“腹腔鏡胃袖狀切除術+空腸曠置術”。“目前趙媽媽已屬於嚴重肥胖的範疇,術後很多問題可以得到改善。”主刀醫生劉雁軍博士表示,術後的一年時間裡,趙發蘭多餘的體重下降可達70%以上,相比單純腹腔鏡胃袖狀切除術,更加限制了吸收,改善內分泌代謝情況,可以更好的達到理想的體重下降,同時改善肥胖引起的相關代謝綜合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