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跨區作業還該不該存在,該怎樣存在?

談起跨區作業,農機手真是又愛又恨,愛的是給農機手提供了揮灑汗水,賺錢養家的機會,恨的是收割市場就這麼大承載不了太多農機手的夢想。當大量收割機入場,狼多肉少的局面形成,最終大家都沒吃到肉,一片哀嚎。

跨區作業還該不該存在,農機局在考慮這個事,農機手也在考慮。但從大形勢來看,我國農機分佈依然不平衡,跨區收割還是有必要存在的,跨區作業證還會照常發,走高速依然免費。這對跨區為生的農機手是個喜訊,但對當地農機手並不是個好消息。因為跨區存在,來年收割機扎堆的情況依然存在,普遍降價,辛苦走量的競爭模式依然讓人叫苦不迭。

跨區作業還該不該存在,該怎樣存在?

跨區作業最後如何收場呢。答案真的可能要交給市場了,艱苦的市場環境下,有些機手會放棄跨區,放棄收割行業,同時艱苦的環境會勸退一部分將要入場的新機手。一直到收割市場達到新的平衡。

那麼在這個艱苦的環境中什麼樣的人能活下來呢?能吃苦,技術好這些硬性標準不在話下。小編私以為將來跨區市場回活下兩種人,一是效率高,一是成本低。效率高就是換大農機,高效率作業,成本低就是用二手機入場,自己修,一年回本,兩年掙錢這種套路。

跨區機手想繼續跨區掙錢,當地機手怕跨區爭奪市場。沒農機的農民更支持跨區,希望大面積的競爭下收割成本減少,種的糧食多掙點錢。

跨區還是不跨區?誰對誰錯?並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借用藥神的一句話,這世上一種病無藥可醫,就是窮病。

跨區作業還該不該存在,該怎樣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