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重慶老人肺癌晚期挺了8年,死後要把賣房的錢送給他的主治醫生


他是一位84歲的癌症患者,也是一位孤寡老人;她是一位腫瘤醫生,也是一位30歲出頭的善良女孩。他因為患上肺癌結識了她,她因為真誠善良贏得了他的信任。他無妻無子孤苦伶仃,她視他為親爺爺,默默的陪伴他,照顧他,關愛他,讓他在生命盡頭最後8年感受到了家人式的關愛。他們之間雖然不沾親不帶故,但他們卻書寫了一段“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式的最美醫患者之間的感人故事。他叫楊希賢,她叫田玲。

8年前,楊希賢來到田玲所在的腫瘤醫院檢查身體,檢查結果出來後,田玲非常真誠地如實告訴楊希賢老人“您得了肺癌,已經是晚期,一般情況下,還有一年多的時間”,也就是從那一刻起,楊希賢老人認準了眼前這個姑娘,因為他感覺自己的知情權得到了尊重,之前他去過其它幾家醫院檢查,但其他醫生出於種種顧慮,並沒有告訴他實情。

然而,令所有人以及楊希賢老人自己沒有想到的是,他並沒有像田玲說的那樣一年多就倒下了,而是活了8年多還沒有完全倒下。楊希賢老人動情地說,患病10年裡,被確診患上肺癌晚期8年多時間裡,他見得最多的人就是主治醫生田玲,在他心裡,田玲已經成為了他的牽掛,也成了他的親人


前後八年多時間裡,楊希賢老人反覆的入院,出院,然後再入院,再出院,田玲所在的醫院幾乎成為了他的第二個家,田玲也成為了對他關心最多的人,在他心裡,田玲就是對他最好的那個人,也是他在醫院裡最溫暖的依靠和親人。

田玲最忙的時候,同時管著36個住院病人,查房、開藥、查閱資料、不斷調整修改各種醫療方案、醫患溝通……每天忙完這些的間隙,她會去病房,坐在爺爺床邊,聽他說話。“就是聽他說,隨便他說什麼,我就靜靜地聽,只需要答個腔:啊,這樣啊,好的……醫生說的話太多了,空下來就不想說話。相反,爺爺平時太獨孤了,沒人聽他說話”

由於老人只剩下了兩棵門牙,說的話有一半要靠猜測,因此,老人說話很慢,但他看到田玲後,彷彿看到親孫女一樣,有說不完的話。每次,田玲照顧完其他患者,只要不忙,她就來到楊爺爺的床前,一邊拉著他的手,一邊聽老人講話,偶爾,聽到傷心處,田玲不由自主的就會掉眼淚。每每此時,楊爺爺往往是裝作沒看到,看看別處。一個人獨自生活了50多年,又有多少渴望和被拒絕的交流欲言又止,而田玲這一聽就是8年。


一個孤身到老的人,這輩子也許從來沒人跟他、聽他說過這麼多的話,也許從來沒有人為他流過這麼多的眼淚。人和人彼此契入對方的生命,眼淚是情感確認的重要方式,有時血緣都未必是。老人回應的方式就是:“把我的錢都給你。”田醫生當然拒絕了,她唯一接受過的禮物是老人從老房子挖來的曼陀羅花。

田玲10年沒有換過手機,越到後來越不敢換,因為病人都留的她這個號碼。她說,這8年來,她一直在準備,一直在告別,一直在害怕和擔憂中等待那一個電話。肺癌晚期病人肺葉無法打開,呼吸像拉風箱,病人就像沉進水中,悶,難受,一點一點被榨盡最後的力氣。田玲說,8年來,老人從未表現出對死亡的恐懼,他總是在唸叨,活到今天,他已經滿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