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中國商飛:托起中國大飛機之夢

編者按:中國製造業發展進入“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如何從價值鏈的中低端向高端的躍升,加快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質增效,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備受關注。近日,《中國電子報》記者深入寧波、杭州、上海、南通等地,通過採訪汽車製造、零部件製造、飛機制造、船舶製造等代表企業,總結這些企業在改革開放40年中創新發展的經驗和做法,特別推出“製造業改革開放40年發展紀實”系列報道。

此文為系列報道之三。

中国商飞:托起中国大飞机之梦

從空中俯瞰,位於上海的中國商用飛機責任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商飛)總裝製造中心浦東基地的主樓像一架等待起飛的飛機,坐落在綠色草坪的包圍之中。中國商飛是我國民用飛機產業核心企業和骨幹企業,是實施國家大型飛機重大專項中大型客機項目的主體,也是統籌幹線飛機和支線飛機發展、實現我國民用飛機產業化的主要載體。成立十年時間,中國商飛將我國自主研發的ARJ21新支線客機、C919大型客機送上了藍天,此刻ARJ21已經投入商業運營,C919正在為取得型號合格證開展試驗試飛,而遠程寬體客機C929也已經進入初步設計,中國的大飛機研發取得了階段性的重大成果。為了加速讓中國大飛機翱翔藍天,中國商飛正不斷探索適合中國的大飛機之路。

深化改革 加快人才隊伍建設

讓中國大飛機在藍天翱翔是中國夢的一部分。研製大型客機、發展具有競爭力的民用飛機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歷史和全局的高度,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經國務院批准,中國商飛於2008年5月11日成立,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國盛( 集團) 有限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按照“一個總部、六大中心”的整體佈局,總部設在上海。

要想造出大飛機,必須探索更適合商用客機發展所需要的體制機制。中國商飛在中央企業中率先開了國家控股、地方參股、其他中央企業共同出資組建股權多元化有限責任公司的先河,形成了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和主要由外部董事構成的董事會決策機制。

中国商飞:托起中国大飞机之梦

這些年,圍繞制約公司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中國商飛全面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企,推進產融結合,釋放“改革紅利”。大力實施“5+2”改革專項,明確改革路線圖,統籌推進各項改革任務,進一步破解發展難題,激發發展活力。法人治理結構不斷完善,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優化公司董事會運行機制,完善二級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組織機構不斷優化,深入推進項目組織變革,加強IPT團隊建設,優化總部部門設置,提高管理效率。

體制機制的建立核心目標是要激發人的創新活力,培養出一批勇於攻關、能打硬仗的人才隊伍。

趙浙衛是中國商飛上飛公司飛機型架裝配高級技師,同時也是“上飛工匠”、“上海工匠”,他表示:“大飛機是國家科技創新工程,在工作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創新是每一個人的事,只要對問題認真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就是創新。”趙浙衛在進行包括定位器載荷測量、生產線定檢返修、電子元器件檢修更換等工作之餘,利用個人時間對工裝載具進行創新,提出了百餘項改善提案、二十餘項的專利投稿。下一步他希望進一步探索機電一體化工裝的先進製造技術,為實現“中國夢”“大飛機夢”再立新戰功。

趙浙衛是中國商飛人才圖譜中的一員。這些年中國商飛以“廣納天下英才,共創民機偉業,成就精彩人生”的人才觀和“依靠人才發展項目,依託項目培養人才”的人才理念,來挖掘人才、培養人才。目前形成了以吳光輝院士為代表的科技領軍人才隊伍,以C919大型客機首飛機長蔡俊為代表的試驗試飛人才隊伍,以“大國工匠”胡雙錢、王偉為代表的技能人才隊伍,以李東昇、巴里為代表的海外人才隊伍;培養了型號總設計師、專業總師、主任設計師300餘人的核心研發人才,IPT團隊0級、1級、2級項目經理400餘人的項目管理人才;擁有了超過6500人的科研人才隊伍,“千人計劃”海外人才40人,職工總量突破10000人。公司被中組部確定為首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被國家外國專家局授予全國首個“引進外國智力示範單位”。

多方攜手 實現產業化跨越

大型客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根據預測,未來20年,全球新機交付量43013架,價值57878億美元。其中,中國機隊年平均增長率5.2%,新機交付量8575架,價值12104億美元。同時大型客機是現代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具有產業鏈長、輻射面寬、連帶效應強的特點,是帶動製造業向高端轉型升級的重要領域。美國波音公司的研究指出,民機銷售額每增長1%,對國民經濟增長的拉動為0.714%;一個航空項目發展10年後給當地帶來的效益產出比為1:80,技術轉移比為1:16,就業帶動比為1:12。再者,大飛機是現代高新科技的高度集成,涉及了新材料、現代製造、先進動力、電子信息、自動控制、計算機等領域。

中国商飞:托起中国大飞机之梦

基於這樣大規模市場需求、基於大飛機這樣的產業特點,意味著中國大飛機的發展必須要走產業化、規模化之路,必須要打造“安全、經濟、舒適、環保”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飛機,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才能藉助大飛機能帶動中國製造業向高端轉型升級、帶領中國諸多領域的關鍵技術實現群體突破。

十年築夢,中國商飛經過這十年努力和探索,成果有目共睹。

中國商飛公司總經理助理、C919大型客機項目總經理吳躍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中國商飛十年探索實踐,公司基本走過了噴氣式客機產品研製的全過程,開展了產品經營探索,初步掌握了大飛機研製規律、研製方法和關鍵核心技術,初步形成了從支線飛機到中短程窄體客機到中遠程寬體客機的產品譜系,初步奠定了公司長遠發展所需的人才、技術、管理等能力基礎,初步帶動了相關基礎學科、航空工業和相關產業發展,實現了我國商用飛機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跨越,開啟了我國民機產業從弱到強的新徵程。

從產業帶動來看,目前商飛初步建立起了“以中國商飛為核心,聯合中航工業,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我國民機產業體系。聚合了以中航工業、GE為代表的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家一級供應商,促成了國外系統供應商與中航工業、中電科等國內企業組建了16家合資企業,提升了國內民機機體結構、機載系統、材料和標準件配套能力,帶動了航空運輸、材料、電子信息、金融租賃等相關產業發展。

從科技創新成果來看,構建了“以中國商飛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民用飛機技術創新體系。國內47所高校參與型號技術攻關,建立了多專業融合、多團隊協同、多技術集成的協同創新平臺。攻克了全時全權限電傳飛控系統控制律設計、模塊集成化的航電軟件架構和設計驗證技術等108項關鍵技術,掌握了5類4級617項專業技術。

從型號研製來看,2015年11月29日,首架ARJ21新支線客機飛抵成都,交付成都航空有限公司,標誌著ARJ21正式進入運營。2017年5月5日C919幹線客機成功首飛,實現了歷史性突破,CR929遠程寬體客機完成三年前期論證,2017年5月22日成立合資公司,2017年9月29日正式命名為CR929,轉入初步設計階段。到目前為止,ARJ21新支線客機共獲訂單473架,其中交付5架,先後執飛8條航線,載客突破10萬人次,C919累計訂單815架,目前正式開啟多地同步試飛模式。

從能力建設來看,主製造商能力基本形成。基本能力方面,包括預先研究能力、設計研發能力、總裝製造能力、客戶服務能力、試驗試飛能力、基礎支持能力、區域支持能力、產業支持能力。核心能力方面,形成了適航管理能力、供應商管理能力、市場營銷能力等。

從管理體系來看,基本建立了“以客戶為中心,圍繞產品實現和產品經營過程,堅持自主創新,整合全球資源,協同高效運行,持續為利益相關方創造價值”的COMAC管理體系。

從零部件入手 提速智能製造

中國商飛,正在努力從各個維度,躍上新的臺階,加速中國大飛機不斷突破。智能製造是中國商飛眾多探索中的一個縮影。

飛機的零部件有一個特點是“品類多、用量少”,這就給製造帶來巨大的難題,如何高質量、高品質的同時降低成本,實現造機的“經濟性”是一大挑戰。

中国商飞:托起中国大飞机之梦

2017年下半年起,中國商飛公司總裝製造中心專門成立團隊開展智能製造研究,對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將機器、軟件、設備、機器人進行互聯互通,建成了以製造執行系統(MES)為核心,可以24小時作業的智能產線。

中國商飛公司總裝製造中心數控機加車間承擔飛機零部件的研製、生產工作,其產品用於C919大型客機、ARJ21新支線客機,也用於波音、空客轉包生產項目。傳統數控機加工車間是技術工人利用數控機床,雙手操作機器,將毛坯件加工成飛機上一個個零件。這樣的方式對技術工人的手工操作水平要求高,人工成本大且效率較低。

改造後的智能產線上,可以看到一個六軸機器人手臂正在將剛剛加工完成的ARJ21飛機角片從數控加工中心內拿出,調轉方向後將角片放入清洗槽清洗,自動烘乾,完成一系列既定工序後,機器人手臂抓著零件沿著自動傳輸線將其精確地放置在檢測臺相應位置。質檢合格後,這個角片將同它的“小夥伴”一起,由像掃地機器人一樣行駛的無人搬運車(AGV小車)按既定路線運送到托架上,作為已完工的合格零件交付至ARJ21飛機的平尾製造車間。

中國商飛公司總裝製造中心數控機加車間的許江煒介紹,智能產線的投入使用後600mm×800mm飛機零件的生產效率提高了1倍,原來6臺數控加工中心至少需要24名操作工人,現在只需要3人來輔助工作,提升了車間設備利用率和生產管理效率,形成了一套多品種、小批量、多工序、高精度產品的柔性智能製造新模式。

除了生產線的智能化改造,數控加工車間還引入增強現實裝備(AR/VR)、智能工具箱、攝影測量系統等設備,實現了多種智能工具在實際生產上的首次應用。維修人員和操作人員戴上AR眼鏡,通過指尖的操作,就可以對機床和刀具加工狀態快速進行判斷。激光掃描零件裝置如同機場安檢一樣對零件進行全方位掃描,快速得到加工零件的尺寸數據並與三維數模進行比對,使得零件檢測分析速度大幅加快,提升產品的入庫效率。

據介紹,未來,中國商飛公司總裝製造中心將在總結智慧數控車間運行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智能設計、智能管理、智能生產和智能服務,加快智慧園區建設。中國商飛公司還將充分發揮主製造商的示範引領作用,不斷提升民用飛機關鍵零部件研製攻關能力,將先進技術用於大飛機制造,助推飛機批產提速,加快民用飛機制造向“智造”轉型,打造智能型民用飛機總裝製造中心。

為了實現中國大飛機翱翔藍天的夢實現,中國商飛人,依然在奮鬥的路上。

中国商飞:托起中国大飞机之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