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沒有恭敬心、傲慢的人,最容易發怒 能寬恕才能轉怒氣!

沒有恭敬心、傲慢的人,最容易發怒 能寬恕才能轉怒氣!

《弟子規》裡有一句話很重要,“言語忍,忿自泯”。人為什麼會生氣、發怒?把原因找出來,才能對症下藥。在哪些情況下人易發怒?沒有形成恭敬心,怠慢他人、傲慢的人,就很容易發怒。所以,要讓孩子不瞋、不怒,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恭敬心。古代的聖哲人對長輩都畢恭畢敬,怎麼可能會發脾氣!

還有一個會讓人憤怒、瞋恨的原因,就是嫉妒,見不得別人好。所以,要從小拓寬孩子的心量,讓他能夠時時“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沒有貪心,懂得忍讓,就不容易發脾氣。從小懂得忍讓的孩子,會特別得到疼愛。譬如老師看到一些孩子不跟人爭,私底下都會對他們特別的關愛,因為這些孩子懂事。孩子不貪,就不會因為“別人有,我沒有”而生氣。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很容易發脾氣?因為我們幫他做的事太多了,他都視為理所當然。親人沒有做好時,他的脾氣馬上就來了。有個孩子十幾歲,母親每天都幫他裝好水壺,讓孩子帶著上學,十年如一日。有一天,她給孩子裝水稍微晚了一會兒,孩子接過水壺很兇地說:“我遲到都是你害的,拿那麼慢。”他不但該做的事沒有做,別人幫他做反而視為應該,所以父母要謹慎。還有給孩子太多的財物,從小養成奢侈的習慣,他會覺得長輩給他錢是理所當然,所以以後你不能滿足他無窮的慾望就麻煩了。

發怒會有什麼結果?佛法講“火燒功德林”,一發脾氣,所有的修行都被一把火燒光了。幾天才能平復?三天。“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不僅對自己有不好的影響,對他人也有不好的影響。

有個孩子脾氣很不好,父親就跟他說:“你每次發完脾氣,就到後院的木柱子上釘一根釘子。”後來,這個孩子每發一次脾氣就釘一根釘子,過了幾天去看,密密麻麻的釘子在柱子上面,這才警覺到原來自己的脾這麼不好!慢慢他就懂得觀心為要,時時觀察自己的心是不是又瞋恚了。由於能保持這種敏感度,發脾氣的現象就慢慢減少,最後他終於不再發脾氣了。

他的父親又跟他說:“只要你當天沒有發脾氣,就在柱子上拔出一根釘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地他把釘子都拔掉了。拔完的那天,他很高興地跟父親說:“釘子我都拔完了。”父親帶著他到後院去,問他:“你雖然已經把釘子拔完了,但是這根木柱能不能恢復到原來的樣子?”不可能,已經千瘡百孔了。

俗話說“利刃割體痕易合”,我們用刀子在皮膚上劃一下,傷口只要一兩週就能癒合;但是“惡語傷人恨難消”,我們用很尖銳的言語對待他人,對他人造成的傷痛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消除。有沒有聽過因為被別人罵而去自殺的?有!所以,

言語比刀更尖利。這位父親就告訴孩子:“雖然你現在不發脾氣了,但是你以前所發的脾氣,已經傷了很多人的心,造成你人際關係上很多的障礙。”

我們要明瞭瞋恚、發怒,對自己、對他人都不好。這種事能不能繼續做?不能。知道不能做,就要想辦法來對治。要做到“言忠信,行篤敬”,下手之處何在?“懲忿窒欲”。一個慾望很強的人只會想到自己,怎麼會“言忠信,行篤敬”?一個人連脾氣都掌控不了,他會對人恭敬嗎?他的言語會讓人家舒服嗎?不可能!老祖宗很善於用譬喻讓我們領受一些道理。關於“怒”,有一句格言叫“怒是猛虎”。老虎給人什麼感覺?兇猛,旁邊的動物看到它都很害怕,敬而遠之。一個人常常容易發怒就好像一隻猛虎,讓所有的家人和同事好像處在地獄之中。關於“欲”,也有一句格言叫“欲是深淵”,代表慾望深不見底,一踩下去,瞬間墮落。所以,懲忿、窒慾,“懲”跟“窒”代表要懂得去控制自己的脾氣與慾望,這就是修養功夫。

俗話說,“掌握情緒的人,才能掌握未來

”。不能掌握情緒的人,可能每次發完脾氣後,他以前所做的努力都白費了,這是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發完脾氣後不是氣別人,是氣自己怎麼又沒有忍住!如何轉怒為恕?如何讓自己脾氣變好?要用什麼方法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怒”跟“恕”這兩個字已經把答案告訴我們了,字中含有老祖宗的智慧。“怒”是會意字,表示你心上有一個“奴”字,你就是壞脾氣的奴隸,它要你往東你就往東,要你往西撞牆你就撞,等發完脾氣之後,會覺得“我怎麼做出這種蠢事”。因為你已經被奴役了,無法主宰自己。所以怒很恐怖,不能繼續怒下去,要轉“怒”為“恕”。這兩個字差多少?把這些稜稜角角削掉了,就變成了寬恕。“恕”字,一個“如”,一個“心”,這叫“如其心”,也叫同理心。你能“如其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來考慮,你就能原諒他人了。

例如,我們看到學生的行為實在很生氣,但是瞭解他的家庭狀況後,我們的怒氣能立刻壓下去,還會覺得他很可憐,不但能體諒到他的苦,更能包容他的過失,體現出對他的寬恕。所以怒不能壓,要包容,進而去幫助他、感化他。

《論語》中,學生問孔子:“有沒有一個字可以讓我一生去貫徹,從而提升道德修養?”孔子挑了“恕”字,“恕”字終身可行,所以寬恕的功夫很重要。如何寬恕?《格言別錄》裡有這樣一句話,“以恕己之心恕人”。我們一天原諒不了別人幾次,但是原諒自己太多次了。我們能以原諒自己的心去原諒別人,就能結交很多推心置腹的朋友。而“以責人之心責己”,以責備別人的刻薄之心來責備自己的缺點,就能“寡過”,修養會提升得很快。能寬恕就能轉怒氣,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也就是說,轉念的功夫非常重要。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什麼樣的人你都能寬恕,甚至於任何人你都能感激。一個人能處處寬容,甚至於處處懷著感恩之心,怒氣就消了。

一個人進步最多的是什麼時候?逆境。所以,感謝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鍊了你的心志。感謝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經驗,讓你能更清楚地判斷是非善惡,所以要抱著一份感激之心。感激絆倒你的人、處處給你挫折或考驗的人,因為他助長並強化了你的能力。感謝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你應該自立。人生在世不可能一直依靠某個人,最可靠的是自己。一個人常常依靠別人,就會生活在患得患失當中,沒有真正的快樂,所以要感謝他遺棄了你,是他教導了你要自立自強。感謝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常常對你惡言相向,助長了你的定慧。他對你惡言相向,你還能如如不動,你的修養就能提升得很快,等他罵完了,你說:“謝謝你講出我的缺點。”他一聽,下次一定罵不出來了。

當你面對傷害、欺騙,以及別人對你的一種錯誤、惡劣的態度時,能平心靜氣地去表示感謝,別人遲早會被你感化,因為你的修養會激起他的慚愧之心。你能這樣去做,不但怒氣消了,還有可能成就別人修學聖賢的機會。

摘自《蔡禮旭家庭教育演講錄》(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那就是行善、盡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