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試營業半年喜提2億美元融資 “成長最快獨角獸” luckin coffee為什麼這麼火?

就像有些明星自帶流量體質,不管幹啥都能上熱搜一樣;有些品牌也是自帶網紅屬性,一舉一動都牽動著行業、媒體、創業圈、投資界的心。

我曾經在今年5月寫過的luckin coffee “小藍杯” luckin coffee 這波操作太可怕!(點擊鏈接即可回顧文章)就是這樣自帶網紅屬性的品牌。

试营业半年喜提2亿美元融资 “成长最快独角兽” luckin coffee为什么这么火?

5月8日,瑞幸咖啡面對公眾召開了第一次大規模的發佈會。6月12日有媒體傳聞,“小藍杯”已經敲定2億美元融資,估值或超10億美元。彼時,面對大規模的打聽與求證,luckin coffee市場部負責人不置可否,並未正面回應。

如今靴子落地,面紗揭開——今天,luckin coffee官方宣佈: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已完成A輪2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10億美元。大鉦資本、愉悅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和君聯資本四家機構參與了本次投資。

试营业半年喜提2亿美元融资 “成长最快独角兽” luckin coffee为什么这么火?
试营业半年喜提2亿美元融资 “成长最快独角兽” luckin coffee为什么这么火?试营业半年喜提2亿美元融资 “成长最快独角兽” luckin coffee为什么这么火?

朋友圈裡各行業的夥伴都在紛紛曬出自己對luckin coffee的支持

創投圈普遍認為,“創辦時間相對較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新創業公司”可以被稱之為“獨角獸公司”。luckin coffee從2018年元旦試營業至今,不過半年時間估值便超過10億美金,可謂當今中國資本市場上“成長最快獨角獸”。

雖然我所在的機構並未參與luckin coffee的投資,但身在投資圈,對luckin coffee的融資信息、段子、細節,聽得也不是一星半點——

湯唯、張震的廣告海報剛鋪滿國貿、望京、中關村的寫字樓時,投資人的微信群裡就在頻繁交流:“有人認識luckin的人嗎?能約來聊一聊嗎?”“上週我輾轉聯繫上了,人家自帶10億人民幣教育市場,說是要先練內功再融資。”“看來是不差錢。”

试营业半年喜提2亿美元融资 “成长最快独角兽” luckin coffee为什么这么火?

就連5月份在luckin coffee發佈會上偶遇投資界的朋友,聽到的都是IDG的同行苦笑:“搶不進去呀!沒份額!”前不久有預先聽到風聲的朋友恭喜愉悅資本的同行:“還是你們厲害,又投中一隻‘準獨角獸’!”

眾所周知今年是資本市場“錢荒”的一年,機構缺錢出手謹慎,創業團隊融資困難已經成為創投圈的主流。上個月我見到一個相熟的FA(財務顧問),問起她手上帶的幾個case的情況,她苦笑了一聲:“三個裡只有一個融到錢了,估值幾乎腰斬。”可是在luckin這裡,我們卻感到“融資”對他們而言似乎不是難事,投資人排著隊約見創始團隊,多家投資機構爭搶份額。

试营业半年喜提2亿美元融资 “成长最快独角兽” luckin coffee为什么这么火?

這究竟是為什麼?

“小藍杯”何以這麼搶手?

⬇ ⬇ ⬇

1. 大消費和新零售領域具有較強“確定性”,頭部團隊成為投資人爭搶標的。

先來看看大環境。今年資管新規出臺以後,一級市場募資難的情況隨之而來。易凱資本CEO王冉判斷,今年下半年流入一級市場的資金將出現“斷崖式下跌”,“募資越來越難,GP(一般合夥人,你可以把它理解為我們通常意義上接觸的那種“投資人”)們勢必開始珍惜子彈。”

“珍惜子彈”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投資人們開始放棄以前出手過的那種玩概念、圖新鮮、需要大量燒錢卻沒有收入的項目,開始轉投具有較強確定性、從最一開始就有確定且相對穩定收入的項目。

顯而易見,大消費和新零售,成為了其中不錯的標的。在以前,開一家“線下家居體驗店”,或者開幾個連鎖女裝品牌店,被認為是“不夠性感”的生意。如今形勢變了,這被投資人們看作是“算得過賬”、“至少有收入”的項目。基於這種判斷,以luckin coffee為代表的“大消費”、“新零售”領域裡的頭部團隊,自然會成為投資人爭搶的對象。

2. 咖啡品類本身市場廣闊,成長空間極被看好。

在“大消費”這個領域裡,也不是什麼品類都值得立刻出手的。之前有個做抹茶食品的團隊,產品本身口碑不錯,我們跟蹤調研了一段時間,發現雖然產品調性好、口味佳,但“抹茶”這個市場,現階段看還有點過於細分了。我們也看過“手賬”這個新興的品類,一瞭解數據,現階段知道何謂“手賬”的人都還很少,更別提高頻消費這玩意了。所以,至少目前風口還沒來。

相比之下,“咖啡”就是個特別突出的類目了。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的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咖啡市場消費約為700億元,到2025年之前有望突破萬億規模。國際投行高盛的研判則表明,中國“千禧一代”對咖啡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

回顧我自己的消費習慣、消費場景這一路走來的變化,確實契合了這種趨勢。

2014年以前,“喝咖啡”對我和身邊的朋友們來說,還是個頗有儀式感的事情。那時候我們要精選美美的咖啡館,喝次咖啡恨不得大量拍照發朋友圈。我有個文藝女青年朋友,每次跟文藝圈朋友約見面都會說:“下次咱們約個咖啡。”看起來,似乎“喝咖啡”還是一天的生活中值得特別一書的事情。我認真地回想了一下,那時候,我喝咖啡的頻率大概是一週一杯。

试营业半年喜提2亿美元融资 “成长最快独角兽” luckin coffee为什么这么火?

2014-2015年,“精釀啤酒”和“手衝咖啡”成為消費升級第一波風口的寵兒。那時候我每週大概刻意去喝三四次咖啡。為什麼用“刻意”形容呢?因為我會滿四九城地踅摸,找到那些有小眾豆子、牛逼機器、厲害技師的咖啡館打卡體驗。

2016年我入職了娛樂工場這家投資機構。上班第一週我就發現,辦公室裡有兩位男同事,他們每天到辦公室裡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個跑腿訂單,點一杯星巴克咖啡,讓外賣小哥從一街之隔的星巴克悠唐購物中心店送過來。起初我還問他們:“你們不喝水嗎?每天只喝咖啡?”沒過幾個月,就被他倆同化到每天一杯咖啡了。

從“每週一杯”到“每週三杯”再到“每天一杯”,這個消費頻次的增長曲線,和中國咖啡行業的消費大趨勢是基本吻合的。“咖啡”這個品類,市場足夠大,增長足夠快。不管你是手衝的、還是喝膠囊的、喝速溶的,但對“咖啡”都不陌生。上週我還做了一個有趣的小調查,到15家公司前臺數了數代收的快遞(外賣)都是什麼品類,最終回收的249份有效問卷中,咖啡佔比高達68份,穩居人氣榜首。有位受訪者說得好:“你可以不愛喝咖啡,但你拒絕不了咖啡文化。”

试营业半年喜提2亿美元融资 “成长最快独角兽” luckin coffee为什么这么火?

如今咖啡也成了辦公室文化的一部分

在“大消費”的賽道上選擇“咖啡”這個品類,成為一則簡單清晰的投資邏輯。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我都不記得自己看過多少個跟“咖啡”有關的創業項目了:校園咖啡車、無人咖啡機、新零售品牌咖啡、家用咖啡機、咖啡供應鏈、咖啡測評自媒體……這個產業的上下游,都有很多可以“玩”的機會。

3. “小藍杯”是真正理解“新零售”的產品和品牌。

2016年10月的阿里雲棲大會上,馬雲在演講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很快,這個概念就風靡一時,成為媒體、創投圈、政府的高頻詞彙。但是,到底什麼是“新零售”?各類打著“新零售”旗號融資的創業公司們,真的都理解“新零售”真正的奧義嗎?

试营业半年喜提2亿美元融资 “成长最快独角兽” luckin coffee为什么这么火?

最典型的例證是——我看過的許多O2O類項目,迅速把BP裡所有的“O2O”替換為了“新零售”,卻在面對投資人的詳談時對此表現得一問三不知,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而luckin coffee創始人錢治亞和她的團隊,在我看來是真的理解“新零售”的內涵,並準確找到了合適的打法。

今年6月,吳曉波在“新零售到底新在哪”的主題分享上曾說,“新零售”的“新”,表現在“人”、“貨”、“場”、“時”四個方面。

试营业半年喜提2亿美元融资 “成长最快独角兽” luckin coffee为什么这么火?

吳曉波在“新零售到底新在哪”上的演講

所謂“人”,就是當下中國2.5億的新中產人群。但是他們的“新”,跟年齡沒有關係,跟消費習慣相關。這部分人群會為技術、設計、服務和體驗買單。

所謂“貨”,需要實現“四化”:“人格化”、“小眾化”、“娛樂化”、“本土化”。

所謂“場”,就是“場景”,它完成了“從購物到體驗”的進化。

所謂“時”,就是線上和線下的打通、空間與服務的融通,重新定義了時間和空間。時間被重新想象,空間的利用率被無限拉大。最典型的例子是“盒馬鮮生”,它重新定義了“3公里、半小時”——現在你可以在盒馬App上下個單,半小時之內,就會有3公里以內門店配送過來的小龍蝦,成為你的世界盃佐餐神物了。

我不知道luckin coffee創始團隊成員有沒有和吳曉波深入溝通,卻發現他們的很多做法其實都暗合了吳曉波“人”、“貨”、“場”、“時”的定義,其方法論幾乎可以像套公式一樣的代入。

比如我感觸最大的是這個“場”和“時”。喝一杯咖啡需要付出多少時間?典型的場景是怎樣的?

在以前我的定義裡,這個場景是在以星巴克、漫咖啡為代表的咖啡館裡,所付出的時間等於“前臺點餐等候10分鐘”+“座位消費15-20分鐘”。如果是跟人談事的場景,後一個時間還會被無限拉長,我最多曾在一家咖啡館呆過5個小時。

试营业半年喜提2亿美元融资 “成长最快独角兽” luckin coffee为什么这么火?

2017年中國咖啡館生存狀況數據報告

但現在這個時間我很難直接用一個明確的數字來形容,因為消費的場景和方式變得更豐富了——

傳統的星巴克式門店消費,當然也是喝“小藍杯”的一種選擇;

上班路上提前點一杯,抵達公司樓下自取,等候時間幾乎為零,也是一種場景;

下午工作犯困時打開手機App信手下個單,大約十五分鐘左右外賣小哥飛馳送來,則是另一種模式……

试营业半年喜提2亿美元融资 “成长最快独角兽” luckin coffee为什么这么火?

營業半年的luckin coffee成為星巴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這就是luckin coffee所倡導的“無限場景(Any Moment)”

品牌戰略,通過旗艦店、悠享店、快取店、外賣廚房店等差異化的門店佈局,以及線上和線下,堂食、自提和外送訂單新零售模式,實現了用戶對各個消費場景的全方位覆蓋,讓時間和空間有了更多的可能,甚至讓消費者有了更豐富的玩法。

试营业半年喜提2亿美元融资 “成长最快独角兽” luckin coffee为什么这么火?

luckin coffee的差異化門店又何嘗不是一種門店升級?

比如我,還可以外送的luckin coffee變成了自己的“社交貨幣”。以前遇上朋友幫忙,我會發個紅包表示感謝,現在直接變成了“那我請你喝咖啡”,然後在自己手機下個訂單,立刻把帶著謝意的咖啡即時送到。

甚至,我可以將luckin coffee手機APP咖啡錢包裡的咖啡券,發到一些微信群裡讓好友搶,咖啡紅包的玩法與就現金紅包一樣好玩、有趣。

试营业半年喜提2亿美元融资 “成长最快独角兽” luckin coffee为什么这么火?试营业半年喜提2亿美元融资 “成长最快独角兽” luckin coffee为什么这么火?

我用於表達謝意、歉意,送給不同朋友的咖啡

如果沒有luckin coffee在消費場景上的創新,這種風雅、方便而無害的“社交貨幣”在以前是不可能實現的。

所以我說,“小藍杯”是真正理解“新零售”的產品和品牌。就像當年在考場上,那些真正吃透考點的“好學生”總會獲得最好的卷面回報一樣,luckin coffee獲得資本市場的追捧,也就不足為奇。

當然,投資說到底也是要看人的,luckin coffee這支團隊執行力一流、特別能打,這已經是業界的共識。5月份我的那篇文章曾經回顧過他們的擴張速度,這裡不再贅述。

试营业半年喜提2亿美元融资 “成长最快独角兽” luckin coffee为什么这么火?

就像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所說的那樣:“瑞幸咖啡營業半年即獲得A輪鉅額融資,成長為獨角獸公司,這得益於中國消費升級、咖啡行業爆發、團隊管理經驗豐富的三重紅利疊加。”

本輪luckin coffee拿到鉅額融資以後

要做些什麼?

⬇⬇⬇

在我看來,2億美元雖然多,也要好鋼用在刀刃上。以下幾件事是必須要做的:

一是持續擴張,把城市覆蓋和店面密度增加上來;

二是優化供應鏈,進一步提升口味和品質(畢竟“口味”這個東西見仁見智,也有用戶表示希望“小藍杯”的口感能夠繼續提升);

三是研發新品,增加SKU(最近看到新上線的產品“黑金氣泡美式”,有次門店自提試了一下,口味非常不錯),並迭代已有產品和品類;

第四也是我特別想說的一點,就是進一步發揮IP和社群的力量,既然有了“Any Moment”的概念,那麼是不是可以有“coffee+”或者“luckin+”的概念?像上週我做的調研裡,把luckin coffee和每週一花的互聯網鮮花品牌擺在一起拍照,就有很多網友留言說,他們辦公室裡也是這樣的搭配組合!“小藍杯”現在已經有了它的粉絲,其實它是可以和許多場景、許多品類、許多生活方式跨界融合的,這樣一來,想象空間的邊界又被極大拓展了。

最後,還是要恭喜“小藍杯”這隻新晉獨角獸了!咖啡優雅,動物兇猛,坐等看你更多的好戲在後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