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這10個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甚至抑鬱!父母趕緊收手

這10個習慣會讓孩子越來越笨,甚至抑鬱!父母趕緊收手

美國幼兒教育家凱茨在孩子身上發現了一個現象,稱之為“習慣性愚蠢 ”。“習慣性愚蠢”是指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因外部因素的影響,逐漸產生對自我能力的懷疑,並由此失去自信心,最終陷入一種無能感的狀態。在這種無能感的陰影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畏懼、越來越“笨”,遇到事情不敢嘗試,沮喪地以為自己做什麼都無濟於事,對待什麼都很消極。

孩子之所以變得“習慣性愚蠢”,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外部因素,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密切、最長久的。父母一些不經意的做法和習慣,都會使孩子的成長和性格形成產生質的改變,會讓孩子“越來越笨”,越來越不相信自己。

父母的什麼行為會讓孩子變得“習慣性愚蠢呢”?

1、大量的負面暗示

孩子做題總是出錯,古詩總是背得磕磕絆絆,有時候家長一生氣,就脫口而出:“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東西都不會?”“在學校是不是沒有好好聽講,這麼笨還不用功學習。”

這樣的情況發生的次數多了,孩子不會體會到你的良苦用心,只會覺得自己真的很“笨”,“笨”到讓媽媽生氣了。大量的負面評價和暗示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斷地否定和懷疑自己,長此以往,會變得膽小、不自信、平庸。

2、強迫孩子盲目服從

孩子雖然年幼,也會有自己的想法,但家長經常會以“為了孩子好”的理由讓孩子一定要聽話。這其實是思維深處的家長專制封建思想在作怪,為了“孩子好”,就不去尊重孩子、違背孩子的意願,不顧他的情緒和想法,這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傷害。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每日都在禁止你做什麼,或者命令你去作什麼,你也會感到痛苦、壓抑吧。

強迫孩子盲目服從,長此以往,會扼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分析、思考、判斷、選擇的能力。

3、經常打擊孩子的好奇心

我們經常會碰到孩子連環炮一樣的“十萬個為什麼”,畢竟這個年齡段正是好奇心旺盛的時候,他們稀奇古怪的問題有時候會把家長給問得啞口無言。

好奇心是孩子探索世界、學習知識的最好的開始,所以這時候父母的正確引導可以培養孩子愛發問、愛思考、愛探索的好習慣。但是並不是每一位家長都有足夠的耐心,能夠傾聽孩子的問題,並與孩子一起探索、學習。

“我不知道啊,等你長大了就會學的。”

“你怎麼有這麼多問題,我要忙死了,有時間再和你說。”

最後,一次次地被敷衍抹殺了好奇心,這個原來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渴望的孩子,漸漸不再問這麼多“無用”的問題,他不再熱情滿滿,變得循規蹈矩、日漸平庸。

4、放大孩子的缺點

每一個孩子都不是完美的,都會有一些自己的小缺點,家長最初可能只是想幫孩子改正這些缺點,一遍遍地強調、重複孩子的缺點,讓他要注意、要用心改正。結果,反而使這成為了一種自我定義。

“我家孩子就是不聽話,整天就是瘋跑,特別討厭學習。”你每次都這樣說,最終孩子形成可這樣的認識,可能變得真的不愛學習了。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多表揚他,至於孩子的缺點,也要多包容、鼓勵他試著一點點調整。

5、經常拿孩子做比較

“別人家的孩子”是很多人童年的“陰影”。有競爭就會不斷地被比較,甚至“你看人家某某某”成了每一次交流的開始。長此以往,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認為“自己事事不如人”,“爸爸媽媽對我很不滿意”,“我做的不好”,再有什麼事情也不願向父母傾訴,心理揹負著很多壓力。

6、用不一致的規矩管教孩子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是脾氣不是規矩,父母的心情更不應該是標準。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表揚或者訓誡太過隨意,沒有給孩子一個比較確定的標準,他也會分不清自己的行為是對還是錯,還會養成不明事理、不辨是非的壞習氣。所以家規是必要的,正確的家規才是有效的,這透露出一個家庭的素養,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7、亂用物質獎勵

很多家長都在考試前問孩子,考第一名想要什麼獎勵,考前三名想要什麼獎勵,以此來鼓勵自己孩子好好學習。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取得好成績,但是為了激勵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績,或者實現別的什麼目標,採取物質獎勵的辦法並不明智。

這會讓孩子混淆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知識、提升自己,而是為了物質獎勵。這樣的動機是不能長久的,也無法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8、過度保護、監督孩子

越來越多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這個孩子是整個家庭的掌上明珠,享受著所有人的愛。我們經常說現在的孩子什麼都不會做,動手能力特別差,那下一次孩子想要跟著學做菜你可以指導,但不要阻止。不要總是說等以後再學,現在不會沒關係。過度保護,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和自主能力,並把孩子塑造成一個沒有生活獨立能力,凡事依賴父母人。

9、掩蓋、縱容孩子的錯誤

人人都會犯錯,一開始,承認錯誤可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有時候孩子用哭鬧來逃過認錯,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慢慢就會懂了,所以對於孩子的錯誤並不在意,甚至幫著找藉口、遮掩。但等到孩子要走上社會,接觸更多的人,不是所以的人都能包容他,千萬別讓你的縱容阻礙他成為獨立、敢於認錯、擔當的人。

10、在孩子面前爭吵

有時候在解決家庭中的矛盾時,家長會控制不住怒火,在孩子面前吼叫爭吵。經常見到父母爭吵的孩子,更容易對人際交往產生焦慮,多疑的情緒,並且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尤其易對婚姻產生恐懼感。吵架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比離婚還要大得多。所以不要讓孩子一想到家就想起父母爭吵的畫面。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別人說:這孩子跟他爸真像。其實,這是因為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對自己的孩子產生影響。孩子身上的每一個毛病,幾乎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根源;孩子每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也離不開父母的督促。父母是孩子最親近和最信賴的人,也是他最堅實的精神支柱,你對他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

所以,請讚賞你的孩子,為他鼓掌,為他加油,他本來就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而你的愛,應該讓他變得更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