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要不要買奢侈品,這一個理由就夠了

你買過的哪些產品算是奢侈品?

你覺得收入到達什麼層次才能揮霍無度的購買奢侈品?

首先解決第一個問題,你買過的哪些產品算作是奢侈品?其實不同的收入水準影響對奢侈品的定義,月入幾千的普通人省吃儉用兩個月買的巴寶莉大衣是奢侈品,月入兩萬的人選款對比反覆思量才下單的LV外套也是他們的奢侈品。對於月入五萬的同學們來說,8萬7的Tiffany毛線球也不很少說買就能買的。因此對於自己而言,再三猶豫去購買的產品就是奢侈品。

所以說在你眼中的奢侈品,在別人眼中卻並不一定。

要不要買奢侈品,這一個理由就夠了

根據京東平臺奢侈品購買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至今,京東的奢侈品消費額持續增長,過半的奢侈品消費者在2017年的奢侈品花費增加了,保持不變的也有4成,在受眾心目中,已經有自己比較信賴的奢侈品品牌。

要不要買奢侈品,這一個理由就夠了

要不要買奢侈品,這一個理由就夠了

但是我們需要給您幾個忠告:

第一,奢侈品不是耐用品,更不是高大全

第二,不是越貴的就是越好的,要結合自己的訴求和收入水準

第三,上面說的話,土豪略過就可以了

我們知道現在奢侈品品牌基本上都來源於歐洲、美國,例如Louis Vuitton、Gucci、Chanel、Fendi、Burberry、Prada、Dior等,幾十年前其實知道的人並不多(我們國家那個時候還在混溫飽),那個時候只有歐美洲的王室、貴族、大亨等上流社會的人士購買並使用,直到70年代,資本進駐,才開始大規模的商業化,進行專業的國際化營銷,奢侈品的“全民化”進程正式開啟,越來越多的中上層人士和中產階級開始接觸奢侈品。奢侈品的客戶群就從“常用客戶”增加了“偶爾用客戶”,“偶爾用客戶”雖然個人購買量少,但是基數龐大。

面對新零售,對於奢侈品來說仍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現代人越來越要求與眾人的不同,比如撞衫會令人尷尬,我們需要個性的彰顯,奢侈品對於生存來說的確是可有可無的,對於品質生活來說,也趨向於世俗。

正如上面所說,奢侈品多為外國品牌,它本身就不屈從中國人審美,我們有更多的方式展現我們的品味,在如今的國際形勢下,我們不需要外國的奢侈品品牌,這一個理由就夠了。

要不要買奢侈品,這一個理由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