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貓狗電影扎堆上映的背後,是中國數千萬“空巢青年”不可說的寂寞

貓狗電影扎堆上映的背後,是中國數千萬“空巢青年”不可說的寂寞

近年來,以貓狗為主的寵物們在城市居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不僅養貓、養狗的人數開始增多,甚至還催生出一批貓狗網紅,雲養狗、雲養貓的概念也開始盛行,能擁有一隻屬於自己的寵物已成為許多都市人的“夢想”。

伴隨著這股貓狗熱,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注意到,寵物電影也熱了起來:清明小長假裡,追光動畫的第三部動畫作品《貓與桃花源》正式上映;土耳其紀錄片《愛貓之城》在北影節期間收穫了5場之多的排片;兩部引進片《戰犬瑞克斯》和《犬之島》均於近期宣佈定檔;此外,貓眼客戶端公佈的片單中,計劃在今年上映的貓狗影片還有《我愛喵星人》、《神探狗笨吉》、《營救汪星人》、《Uta不是流浪狗》等。

貓狗電影扎堆上映的背後,是中國數千萬“空巢青年”不可說的寂寞

清明節上映的《貓與桃花源》

今年已上或將上的海內外寵物電影已有10多部,熱度明顯高於往年。過去,貓狗電影一直是國內相對冷門的一個題材,許多高分引進片在國內都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績,業內引進、拍攝此類影片的熱情也不太高,像這樣的扎堆上映更是史無前例。究竟是誰帶動了這股貓狗電影熱潮?

貓狗電影扎堆上映的背後,是中國數千萬“空巢青年”不可說的寂寞

寵物電影成黑馬,

票房走高引發行業熱情

寵物影片扎堆上映,在國內歷史上還是首次,拓普智庫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前,每年類似的電影大概只有3-4部。此外,國內相關作品一直處於相對空白狀態,僅有過《卡拉是條狗》等少數幾部作品,且故事的核心多為人,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寵物電影。

貓狗電影扎堆上映的背後,是中國數千萬“空巢青年”不可說的寂寞

葛優主演的《卡拉是條狗》

行業對於寵物電影的“冷淡”,更多是因為此類電影在中國市場並不吃香。此前,包括《導盲犬小Q》(豆瓣8.4分)、《狗狗與我的十個約定》(8分)、《愛犬的奇蹟》(8.7分)在內的幾部高分寵物電影曾被引入國內,可票房成績均在百萬級別,票房最低的《愛犬的奇蹟》甚至只有100萬,都難稱理想。

然而自2016年後,寵物電影的冷淡突然有了轉變。2016年,寵物動畫電影《愛寵大機密》於8月暑期檔上映,收穫3.8億票房,排名單月票房榜第三,創造了寵物電影在華的票房紀錄。要知道,這一年受國內電影市場整體低迷等因素影響,許多好萊塢電影的表現都不如預期,就連《星際迷航3》、《諜影重重5》這樣的大片都才剛剛買過4億。

貓狗電影扎堆上映的背後,是中國數千萬“空巢青年”不可說的寂寞

《愛寵大機密》於暑期檔上映並收穫3.8億票房

不光是寵物動畫電影,寵物真人電影也於同一時段開始升溫。2016年,凱文·史派西主演的貓咪電影《九條命》在華賣出1.1億元,這是真人寵物電影在華少有的表現;2017年,《一條狗的使命》更是在同期有《金剛狼3》、《美女與野獸》等大片上映的情況下成為黑馬,豪取6億元,創下了新的寵物電影票房紀錄。

國內方面,雖然同期沒有太過於亮眼的電影作品出現,但以湖南衛視打造的《神犬小七》系列為代表的寵物類影視劇或者綜藝卻也有不錯的表現,該電視劇系列前兩季的收視率均位居同期第一,網絡總播放量也達到了50億以上,這也從另一面釋放出了同樣的信號:寵物影視作品在中國的市場空間正越來越大。

貓狗電影扎堆上映的背後,是中國數千萬“空巢青年”不可說的寂寞

郭碧婷主演的電視劇《神犬小七》

寵物影視作品的走紅,和國內近年來掀起的寵物熱有著極大的關係。資料顯示,中國寵物產業起步較晚,2008年前後,美國、日本家庭養犬比例分別高達55%和29.4%,中國卻只有0.9%,即使是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也只有7%左右,可見在十年多之前,寵物並沒有真正走進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走溫情路線的寵物電影自然也難打動觀眾。

但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寵物在中國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正越來越重要。《2017年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近幾年來中國寵物貓狗數接近0.9億隻,中國養寵物家庭約5912萬,中國寵物商品、服務消費規模也攀升至1340億,是2008年時的20倍之多。許多非養寵物人士對貓狗的興趣度也開始激增,百度指數顯示,從2014年起,“貓狗”的熱度開始大幅上漲,寵物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多,寵物電影的熱度自然也會水漲船高。

貓狗電影扎堆上映的背後,是中國數千萬“空巢青年”不可說的寂寞

在日本,有種叫做“貓咪經濟學”的說法:無論涉及哪種領域,只要用好了貓咪,就一定能夠獲利。而類似的“貓狗經濟學”似乎也開始在國內變得越發普遍,例如莫高窟的官方微博,平日裡一條微博往往只有個位數的評論和轉發,但自從開始發佈有關狗狗樂樂的微博後,評論轉發數時常能有好幾萬。

受此影響,近年來寵物電影的引進數開始激增,就連國內的製片方們也開始關注到這一領域。日前,由中泰合拍的《忠犬流浪記》已經正式開機,而華誼兄弟與好萊塢合作的貓狗動畫電影《刀鋒劍客》則已經定檔今年暑期。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寵物熱還在持續,未來一段時間裡寵物電影會越來越多。

貓狗電影扎堆上映的背後,是中國數千萬“空巢青年”不可說的寂寞

孤獨的年輕人,在為寵物電影買單

貓狗電影能夠在國內火熱起來,上述的養寵熱是一大直接原因,但在這一過程中,經濟的發展亦是十分重要的內生因素。

相較於2008年前後,如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一倍左右,可用在寵物消費上的金額也水漲船高,2017年寵物人士年度人均相關消費可達6436元,相關商品的市場規模則從2008年的不足百億升至如今的1340億。首先人們更願意在寵物身上花錢了,其次寵物在人們精神生活層面所佔比重越來越大,這都為寵物電影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貓狗電影扎堆上映的背後,是中國數千萬“空巢青年”不可說的寂寞

《新靈犬萊西》

類似的情況在海外也曾有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美國開始走出經濟危機的陰霾,隨之而來的是寵物電影在好萊塢的升溫,短短數年時間裡,就湧現出包括《新靈犬萊西》、《飛犬巴迪》系列、《酷狗大聖》在內的大量經典寵物電影,涉及體育、懸疑、喜劇、動作等多種類型。

日本則是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就流行過寵物影視作品,其中1987年的《忠犬八公物語》更是被封為此類電影的標杆。隨後在二十一世紀初,隨著日本從從房地產崩潰中逐漸復甦,寵物電影又迎來新一輪的創作熱,上文提及的幾部寵物引進片,均為日本出品。

貓狗電影扎堆上映的背後,是中國數千萬“空巢青年”不可說的寂寞

《忠犬八公物語》被封為此類電影的標杆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貓狗消費熱的背後也有一些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無奈。在日本,近年來養貓族的數量開始提升,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日本獨居的年輕人數量開始增加,而貓作為一種“治癒系”寵物能給他們以很大心靈慰藉,這才有了“貓咪經濟學”的盛行。

如今中國的貓狗熱背後,也有相似的原因。受經濟發展不均衡等多方面因素影響,2010年後中國城市獨居青年數量開始激增,到2017年末“空巢青年”數已經突破5000萬,多數集中在大城市。一項調查顯示,57.9%的空巢青年覺得缺乏精神寄託,這是此類人群認為自己所面臨的最大困境。這種情況下,養寵物對於很多人來說便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目前中國養寵物的人群主要特徵為“年輕、高學歷、女性”,這不僅與空巢青年的人群特徵存在著高度重合,同時這部分人也是中國電影市場的主要消費者,因此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養寵人士很大概率是寵物電影的潛在受眾。

《一條狗的使命》在華聯合發行方阿里影業的宣發總經理楊海此前曾向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透露,在運作這部影片的發行工作時,阿里就斷定這是一部愛寵人士所鍾愛的電影,因而便通過各類渠道向在淘寶、天貓中購買過狗糧或者貓砂的用戶進行了相關信息的投放,這才進而促進了影片的大賣。

貓狗電影扎堆上映的背後,是中國數千萬“空巢青年”不可說的寂寞

養寵人士和寵物電影用戶畫像對比(數據來自《2017年寵物行業白皮書》與淘票票專業版)

反觀目前正在上映的《貓與桃花源》,從目前豆瓣的短評中可以看出,這部影片得到了不少貓粉的青睞,502條評論中72%的好評率也算得上是一個不錯的成績,但貓眼專業版提供的營銷事件卻指出,影片在上映前的營銷定位更多是“親子影片”而非“寵物影片”,相關物料的發放也是從這一角度入手,從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影片在養寵人士中的傳播。

貓狗電影扎堆上映的背後,是中國數千萬“空巢青年”不可說的寂寞

淘票票專業版顯示,該片20-29歲的受眾佔比只有41%,遠低於《愛寵大機密》的57%和《一條狗的使命》的67%;藝恩數據的電影熱詞則指出,觀眾的關注點,也並沒有集中在寵物上。顯然,這部電影並沒有抓住養寵人士這一受眾群體,以至於影片清明三天只收獲了1600萬票房,還不及豆瓣評分4.4的《冰雪女王3》。

貓狗電影扎堆上映的背後,是中國數千萬“空巢青年”不可說的寂寞

這或許能為接下來近10部貓狗電影在中國的推廣工作提供一些借鑑,除了影片自身質量要過硬外,還得能夠抓住貓奴、狗奴們的心,畢竟比起普通消費者,他們對寵物電影會更感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