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人民號百家號的聯手,自媒體人可以讀出哪些信息?

人民號上線,並與百家號互通,當我看到這個信息時,直覺告訴我:這是一個將對自媒體生態產生持續影響的事件,時間應該會證明這一點。

大家知道,人民日報在國內主流媒體中佔據的無可置疑的地位,其推出人民號這樣的重要舉措,勢必有著綜合的考慮與深遠的謀劃。日前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在人民號上線時所發表主旨演講,就透露出許多重要信息,值得自媒體人仔細揣摩。

俗話說,埋頭拉車,要抬頭看路。自媒體可不是塊自留地,你想怎麼幹就怎麼幹,不懂政策和法律、不明大勢與規則,你的自媒體之路肯定走不遠。

早在去年9月19日,媒體就公開報道過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在甘肅敦煌會見了參加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

雖然,這是2017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上的一次會見,但顯然雙方談話的重點是未來的合作。

人民號百家號的聯手,自媒體人可以讀出哪些信息?

雙方會見的新聞報道

人民號百家號的聯手,自媒體人可以讀出哪些信息?

楊振武

人民號百家號的聯手,自媒體人可以讀出哪些信息?

李彥宏

楊振武在會見中表示,擁抱新媒體、拓展新技術,是當今媒體行業的發展趨勢。隨著媒體融合深入發展,人民日報社還將在具體實踐上,做眾多新的嘗試,這勢必與百度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領域產生各種合作。他希望,雙方在已經開展過的合作基礎上,深入發掘更廣闊的深入合作空間。

李彥宏則表示,百度有著比較強的技術基因,順應媒體技術融合發展的趨勢,把內容優勢和技術優勢結合起來,豐富主流媒體報道的內容和形式,是百度應有的責任。

這些自於媒體公開報道的比較籠統的表述,雙方合作的意願與合作的方向已初見端倪,如今回頭再看人民號與百度號的互通,就不讓人感到吃驚與意外了。

人民號、百家號的互通,核心考量是什麼?

閒話少講,先看一下盧新寧演講的核心內容:這次推出的4個新媒體產品,是落實中央要求,進一步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加快建設新媒體的重要舉措,也是主流媒體積極參與構建網上內容生態的新探索。人民日報將與各方共同努力,用主流價值紓解“流量焦慮”和“算法焦慮”,用社會責任規範“內容創新”和“內容創業”,用優質平臺凝聚“眾人之智”和“眾人之力”,不斷壯大網上正能量。

這一段話內涵相當豐富。首先,

“流量焦慮”和“算法焦慮”不僅是媒體人、自媒體人的焦慮,同樣也是影響主流價值傳播與弘揚的社會焦慮。二更食堂為了流量不惜挑戰,用筆再現兇殺現場,渲染犯罪情節,類似的炒作經常在自媒體平臺上出現。暴走漫畫以調侃、戲謔英雄人物為吸睛大法,挑戰主流價值觀的無底線行為,已經成為監管與查處的重點。如果沒有正確的示範,如果沒有可供借鑑的正確示範的陣地與平臺,以流量為變現主要方式的自媒體仍然會大行其道,而這樣的媒體生態與中國當今的政治生態肯定是背道而馳的。人民號、百家號的合作,是嘗試用主流價值來引領輿論,同時也兼顧到流量與算法的實踐經驗與運用價值。只是,這一切都有一個大前提:不能出現大方向的背離與偏差。

人民號百家號的聯手,自媒體人可以讀出哪些信息?

媒體與企業,都要擔負社會責任

正因為如此,盧新寧才會表示:正在研究通過“黨媒算法”,實現海量內容與個性化需求的匹配效率,但我們堅決反對失控的算法、混亂的算法、危險的算法,我們認為任何算法都不應抽離價值,都應是在主流價值駕馭之下的。

同樣,據此思維的大邏輯,移動平臺上內容創新、內容創業也不能背離這樣的大前提。媒體的社會責任首先在對文化自信、社會穩定與政治安全上的責任。試想,如果媒體平臺在管理與營銷上的探索,自媒體在發佈內容上的創意與創新,如果淡忘與無視應擔負的重要責任,是肯定不能被允許與承認的。這一點,在盧新寧的演講中有明確的回應,也就是說“人民號”也沿襲了百度號的一些做法,也會為合規的內容提供與分發服務提供收益與回報。但較之於科技型企業所規範的社會責任,人民號在這方面的規範將更為細化與明確,同時這樣的規範將成為一種對行業形成的導向和引領。

人民號攜手百度號,既是借力,更是為了發力

試想,如果置百度號這樣的在市場與網民中有廣泛影響力的媒體平臺於不顧,放棄自媒體人業已達成廣泛共識的運營規則,自己全部另起爐灶去打造全新的平臺,其付出的人力、物力、財力成本可想而知,因此,借百度號這樣的平臺,迅速集聚人氣,再通過融合、融合,使其為我所用,這樣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民號百家號的聯手,自媒體人可以讀出哪些信息?

順應潮流,乘風破浪

總的來說,人民號、百度號這樣的深度合作,絕對不是一時心血來潮的行動,而是雙方深思熟慮、取長補短、各取所需的重大創新。個人認為,這一舉措會對自媒體的發展產生比較深遠的影響,這一影響將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符合主流價值觀傳播與弘揚的算法,將會作為主流的評價標準,將會在業已形成的算法基礎上進行完善與改造;擔負社會責任、合法合規的創新與創造將會受到肯定、扶持與激勵;主流媒體與市場化的媒體在媒體融合領域的深度合作,還將進一步的持續與深化,不排除其他的主流媒體也會探索與跟進。這樣的大趨勢與背後透露的諸多信息,對每個自媒體人而言,就像潮汐與天氣對準備出海的人一樣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