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西安工程大學4項科研成果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永康書記點贊!

近日,2017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陝西大會堂隆重舉行。省委書記胡和平、省長劉國中,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等領導出席會議,會上,副省長陸治原主持會議並宣讀《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2017年度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2017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共表彰251項科技成果,其中38項科學技術成果獲一等獎、111項科學技術成果獲二等獎、102項科學技術成果獲三等獎。我校副校長李鵬飛及部分獲獎代表參加了會議。與會領導為獲獎者頒發了證書。

西安工程大學4項科研成果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永康書記點贊!

管理學院王進富教授主持的“基於複雜理論視角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研究”獲得二等獎, 本項目研究成果自2013年1月到2016年3月,在浙江省紡織襪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浙江省諸暨市大塘鎮人民政府、浙江省諸暨市科技局、浙江潔麗雅紡織集團有限公司、陝西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咸陽華潤紡織有限公司、西安工程大學石獅研究院和西安工程大學等到有效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地社會效果。本研究成果明確提出了政府在產學研協同創新過程中的組織和協調作用,對於推進地方政府簡政放權,政府組織與協調工作開展以提升學研方與企業的合作動力具有直接指導。同時本研究提出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通過動力協同、路徑協同和知識管理協同實現對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提升,直接促進大型企業、各地區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中小企業選取適宜的合作模式和路徑藉助學研方資源與能力延伸創新鏈,實現企業戰略目標。此外,對於高校與研究院所,實施有效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有利於科技成果的應用化與商品化轉換,對於培養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有直接的促進作用。可見,本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對於產學研三方工作開展及競爭力提升都具有切實的指導意義。

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楊建忠教授主持的“變異山羊絨理化性能研究及應用”獲得二等獎。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山羊絨變異後理化性能研究"(編號:2009BAF37B05),自2009年6月1 日開始,2012年 9月 22日完成。課題完成後實施,項目其它課題以此課題的研究為理論依據,展開了對山羊絨的分梳、制條、染色和紡紗等加工工藝的研究,通過採用新技術,顯著提高了山羊絨資源利用率,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改善了生產環境。率先在寧夏中銀絨業股份有限公司及形成的靈武羊絨產業集群、同心山羊絨分梳加工產業集群推廣應用,課題研究探討了我國山羊絨產業因山羊絨變異產生的理化性能方面的共性問題,推動中國山羊絨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升中國羊絨製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西安工程大學4項科研成果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永康書記點贊!

理學院夏蔡娟教授主持的“有機分子器件中電流/自旋極化及其功能性”獲得三等獎,本項目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陝西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專項基金的資助下,以有機分子材料為基礎,以光、電、磁功能為嚮導,以基礎元器件設計為目標,圍繞有機分子材料的結構特點,首先研究了不同有機分子體系中的電子結構特徵、電磁特性以及基態和激發態的能級等信息。其次對非平衡態下,不同界面耦合態和外部環境下系統中的電荷空間分佈變化規律以及量子輸運性質等進行系統研究,並對其物理機制給出解釋。最後,結合有機分子材料中獨特的量子輸運特性,設計了具有開關、整流、自旋過濾等功能的新型分子電子器件,為研製和開發分子電子器件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新的研究思路。

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張一心教授參與的“輕紡領域中多種致病菌的危害識別及其控制關鍵技術的研究”獲得三等獎, 該項目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質檢總局科技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等5個項目的資助下,歷經8年時間,由多部門聯合攻關,對抗生素使用導致沙門氏菌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中腸毒素和生物被膜的危害識別和控制進行了研究,本項目針對多種致病菌在輕紡領域中的危害識別及其控制的方向立項,高等院校、檢測機構,相關企業等單位聯合攻關,依託產學研平臺,在陝西省等省份進行了推廣應用。

西安工程大學4項科研成果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永康書記點贊!

一直以來,我校高度重視推薦學校各類優秀科研成果參加地方、政府和行業評獎工作。科技處認真落實、精心組織,廣大教師積極配合,共上報優秀成果 6 項。所申報的成果得到專家的一致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