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科技快報:我國成功發射新技術試驗雙星、首艘核動力破冰船、“海洋六號”、甲醇未來能源載體……

科技快報:我國成功發射新技術試驗雙星、首艘核動力破冰船、“海洋六號”、甲醇未來能源載體……

1

我國成功發射新技術試驗雙星

科技快報:我國成功發射新技術試驗雙星、首艘核動力破冰船、“海洋六號”、甲醇未來能源載體……

▲新技術試驗雙星發射現場

6月27日11時3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新技術試驗雙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

據介紹,新技術試驗雙星主要用於開展星間鏈路組網及新型對地觀測技術試驗。

這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78次飛行。

2

我國首艘核動力破冰船揭開面紗 將為海上浮動核電站動力支持鋪平道路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電子商務平臺近日發佈消息,受中核海洋核動力發展有限公司委託,上海中核浦原有限公司對項目公開招標。

招標書顯示,該項目是在現有成熟技術基礎上,建造我國第一艘破冰綜合保障船,即核動力破冰綜合保障船,要求必須具備破冰、開闢極地航道的能力,並且還需要具備供電、海上補給保障以及救援等一系列功能。

該破冰船的動力來自於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小堆技術。小堆技術是中核集團基於60多年核電建造、運營管理經驗自主研發的新型核能綜合利用技術,具有零汙染、零排放、宜退役、選址靈活的特點,運行期間,反應堆長期處於船體吃水線以下,大海為天然熱阱,有利於堆芯冷卻,技術上可以做到取消場外應急,固有安全性高。

目前小堆技術仍處於可研階段,在這之後將由國家能源管理部門核准開工,將核反應堆“搬”上船。他同時表示,我國首艘核動力破冰綜合保障船的建設,將為海上浮動核電站動力支持鋪平道路。

3

“海洋六號”赴西太平洋調查地質特徵

科技快報:我國成功發射新技術試驗雙星、首艘核動力破冰船、“海洋六號”、甲醇未來能源載體……

▲“海洋六號”

6月27日,我國科考船“海洋六號”從東莞市東江口海洋地質專用碼頭起航,執行中國地質調查局深海地質調查第6航次和中國大洋第51航次兩項科學考察任務。本航次分4個航段,預計120天,調查工區為西太平洋我國富鈷結殼勘探合同區等。

“海洋六號”船在本航次計劃開展多波束測量、淺地層剖面測量等地球物理測量共6萬千米,聲學深拖70千米,海底攝像120千米,深海淺鑽82個,以及ROV觀測與取樣、海洋微塑料調查、富鈷結殼規模取樣和其他地質取樣等相關工作。

本次遠洋科考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實施。自1986年以來,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在太平洋海域已先後開展了多金屬結核、富鈷結殼、稀土等資源調查與研究,累計實施了22次深海地質調查及大洋科學考察,並完成2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本航次是“海洋六號”入列以來連續第8年執行深海大洋科考任務。

4

清潔能源專家:甲醇可能是未來能源載體

科技快報:我國成功發射新技術試驗雙星、首艘核動力破冰船、“海洋六號”、甲醇未來能源載體……

日前,在花城科技論壇暨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峰會上,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劉科指出,在電池能量和回收技術沒有革命性突破的時期,最好採用甲醇燃料。“因為甲醇燃燒後只有二氧化碳和水,非常清潔。且我國天然氣豐富,很容易轉化為能量密度更高、風險更低的甲醇。”

我國是農業大國,有很多老舊柴油機。這些老舊柴油機再加上劣質柴油,汙染也很大。“有人認為,我們的汽油車、柴油車競爭不過美日,那就必須彎道超車,聽起來好像有道理,但彎道超車必須要有革命性的技術突破。”劉科指出,現在歐洲柴油技術跟20年前完全不一樣,50%的歐洲新車都使用柴油。

材料創新一直是各種顛覆性能源技術革命的核心。國際學術界一直認為甲醇不可能在柴油機裡燃燒。劉科研發出全世界第一臺燒100%甲醇的柴油機,7天24小時不熄火,已獲得專利。“一旦甲醇在柴油機上推廣,就解決了柴油機的燃料和汙染兩個問題,可以很便宜地解決汽車工業很多問題,這應該是今後的方向。”他認為,短期之內可以用甲醇取代汽油、柴油,作為內燃機燃料,解決霧霾汙染問題。長期下來,甲醇還可以繼續做氫燃料電池的來源,甲醇很可能是未來能源的載體。

5

全球首個太空機器人將入太空

科技快報:我國成功發射新技術試驗雙星、首艘核動力破冰船、“海洋六號”、甲醇未來能源載體……

▲太空機器人“CIMON”

據國外媒體報道,世界上第一個飛行、自主、人工智能宇航員助手將很快進入太空,成為宇航員的好朋友,共同完成太空任務。

這個太空機器人名叫“CIMON”(西蒙),是由空客公司和IBM合作研發,將為國際空間站提供任務和飛行援助。這款重量5公斤的圓形機器人看上去像一個具有可愛面孔的健身球,它可以懸浮在空間站中,隨時與宇航員進行交互。

機器人“西蒙”現已接受訓練與歐洲航天局宇航員亞歷山大·蓋斯特進行交互,據悉,在即將進行的SpaceX第15次太空補給任務中,“西蒙”與其他科學物資一起裝載在Dragon飛船上發射升空。宇航員蓋斯特將在國際空間站繼續測試機器人“西蒙”,一直到今年10月。

空客公司“西蒙”項目主管蒂爾.艾森貝格表示,“西蒙”機器人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設計靈感,蓋斯特將自己的一些語音和麵部表情輸入這款人工智能機器人,未來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將更加先進,一些科幻小說曾構想將人們的大腦植入機器人身體,或許未來不久可能實現。

6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飛抵小行星“龍宮”

科技快報:我國成功發射新技術試驗雙星、首艘核動力破冰船、“海洋六號”、甲醇未來能源載體……

▲ 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飛抵小行星“龍宮”

6月27日,經過約3年半的長途飛行,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飛抵目標小行星“龍宮”。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宣佈,當地時間27日9時35分(北京時間8時35分),隼鳥2號順利抵達“龍宮”上空20千米處的預定觀測點,此時它距離地球約3億千米。

按計劃,隼鳥2號將在觀測點上開展一段時間的觀測,今年10月前後將首次嘗試在“龍宮”上著陸並採集岩石樣本,之後還將反覆開展飛離觀測及著陸採樣。

隼鳥2號於2014年12月從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預計將在“龍宮”附近逗留約一年半,2020年返回地球。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